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天下事

|
发布: 5:58pm 28/12/2021

东盟

东盟

2021回顾 机遇与挑战 (上篇) 新兴商品市场 大国竞相投资  东盟挑战中 迎新机遇

天下事 上篇 2021回顾机遇与挑战 新兴商品市场 大国竞相投资 东盟挑战中 迎新机遇 / 主
近年来,跨国企业把生产线从中国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有所加强。图为印尼丹格朗一家鞋厂的半自动化生产线。(图:法新社)

2019年冠病大流行前,我的中国朋友与友人来马旅游,这是他们“穷游新马泰”旅程的其中一站。有朋从远方来,我尽地主之谊,设一次榴梿宴为他们洗洗尘。期间友人去买了些手伴,还兴奋地对众人打趣说“我身上的外汇不多,没想到这里居然有支付宝,搞到我好像买得有点过火了!”

聚餐结束后,我想开车送他们回到酒店,而此时其中一人谢绝了我的好意,拿起手机划了划,打了网约车,还说“明天的旅馆也是刚刚才预订的!”

ADVERTISEMENT

这时,他们中有一人忆起自己5年前曾与父母来马旅游,期间因各种不便利闹出乱子,而如今只需一部手机在手,就能行天下,对比十分强烈。在一旁的我暗忖,这正反映出大马和东南亚发展一日千里,更蕴藏着无限的新机遇。

学者:包容原则为优势
敞开合作大门 

东南亚各国正寻求从疫情复苏之际,近期许多国家相继推出自家的印太战略,其中德国等欧盟国家更将东盟(ASEAN)视作印太战略的中心点。

马来西亚国大(UKM)国际关系与战略研究高级讲师胡秋坪博士表示,东盟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包容(Inclusiveness)的原则,对任何合作的机会都敞开大门。

她说:“中美竞争有排除‘异己’的意味,而东盟反而向所有国家伸出橄榄枝,欢迎它们的加入。”

电动车电池业处增长态势

另外,东盟日益增长的电动汽车和电池产业似乎正处于增长态势。

中美外国制造商已开始进军东南亚市场,其中印尼、泰国、越南和新加坡成了这些新科技产业的青睐对象:韩国现代汽车与LG能源在今年宣布在印尼成立首个纯电动汽车所需的锂离子电池厂;日产加大对泰国的投资,大力推进将该国打造成电动车制造中心的计划;就连越南汽车制造公司越快(Vinfast)也宣布在明年出口电动车。近期,英特尔(Intel)集团也宣布对大马投资300亿。

今年11月23日,丹麦与印尼签署了两项协议,旨在促进这个东南亚巨人的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目标。丹麦外长科福德亲赴雅加达会见了印尼官员,并宣布,丹麦在世界银行的支持下通过超过2.6亿令吉的贷款和赠款,透过“可持续岛屿倡议”支持印尼的能源。

胡秋坪博士认为,这是因为东盟市场庞大,可比肩中国、日本和韩国。更重要的是,东盟10国当中不乏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成员国。

RCEP被指由东盟主导

CPTPP前身为TPP,是大马、新加坡、越南、日本、澳洲、汶莱、加拿大、智利、墨西哥、纽西兰及秘鲁之间的贸易协定。至于RCEP则由汶莱、柬埔寨、寮国、新加坡、泰国、越南等6个东盟成员国,以及中国、日本、纽西兰、澳洲等4个非东盟成员国组成,目前大马正争取在见年内完成批准程序。已有评论认为,RCEP建设由东盟主导。

东南亚拥有超过6.5亿人口,超越欧盟成为世界第三大人口地区,不少地方人口稠密,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各国互联网基建发展神速,近年亦渐见科研成就。其中新印马等发达经济体或人口大国孕育了多个互联网巨头。正是因此,东南亚国家成了新兴商品市场和投资对象,更是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欧美和东亚地区大国争相合作对象。

天下事 上篇 2021回顾机遇与挑战 新兴商品市场 大国竞相投资 东盟挑战中 迎新机遇 / 主
2018年时,三星在越南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30%,反映出越南已经巩固了其作为三星电子最大生产基地的地位,远远超过中国。(互联网照片)
时评人:免失讨价还价能力
“东盟不一面倒向中国”

本地国际时事评论员黄子豪认为,东南亚国家无法抗拒中国的经济引力,但又不能完全倒向中国,因为这会导致这些国家未来在南海等领土问题上失去讨价还价的能力。

与中打交道态度谨慎

随着中国经济的国际影响力日益增长,其政治影响力也随之增强,加上在南海问题上的日趋自信,令东盟国家在与中国打交道时采取谨慎的态度。

其中大马、菲律宾、越南、印尼和汶莱与中国卷入南海主权争议,而同时中国在南海岛礁的建设和军事化活动,已引起邻国的强烈不安和警惕。

对于中国而言,东南亚是个前进输出的地区,同时也是竞争对手。

他解释称,中国将很多过剩产能透过“一带一路”往东南亚输出。但同时中国科技政策要求外资向本土企业转移技术,加上日益高涨的成本,使得许多外企迁往东南亚,其中越南是主要受益者。

南海纷争成合作死结

黄子豪形容,中国与东盟属于“合作下竞争” 的复杂关系,而南海纷争更成了东盟与中国突破合作的死结。

至于东盟与美国关系,他认为,由于双方不存在主权纠纷,因此双方关系没那么复杂。

他继指,大马、新加坡、菲律宾和越南近年来与美国有非常紧密的军事联系,在经济合作方面也非常密切——这些国家希望引入美资,以此提升本土工业或初创企业的融资和技术。

“东南亚国家欢迎中国继续把过剩的产能、廉宜的产品和中资输入东南亚,同时也继续争取把在华的外企吸引到当地来巩固本土经济发展,并同一时间必须借用美国军事实力抗衡中国。”

天下事 上篇 2021回顾机遇与挑战 新兴商品市场 大国竞相投资 东盟挑战中 迎新机遇 / 主
越南首富范日旺旗下Vingroup集团的电动车业务VinFast计划在明年把旗下电动运动型休旅车(SUV)卖到欧美市场,如今更宣布重组,为上市美国铺路。(互联网照片)
天下事 上篇 2021回顾机遇与挑战 新兴商品市场 大国竞相投资 东盟挑战中 迎新机遇 / 主
受访者黄子豪

黄子豪:依赖外劳 不思进取
马没跟上“升级换代”

无论在招揽外资或引进高科技和数码经济公司来马投资,大马似乎一直“慢半拍”。

从事电子工程领域的黄子豪直言,大马没有跟上“升级换代”的过程,有愧于上世纪90年代“东方硅谷”的称号。

他说,我国虽在传统的电子器材和设备制造方面分到一杯羹,但在诸如智能手机等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领域一直停滞不前。

目前,大马不仅没有本土的手机制造商,就连代工厂也没有。

越南受青睐

因此,升级换代的市场份额,就落入了中国和邻国、特别是越南的手中。

黄子豪认为,大马之所以陷入这种困境,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我国糟糕的劳工政策。

他指出,我国严重依赖外劳,随着这些合约性劳工和技工的离职和轮替,使得我国难以拥有技术积累。

他在受访时分享多年前考察泰国清迈一家电子厂的经历。他说:“泰国的情况与大马不同,他们的劳工和技工至少可以待上5年至10年,因为他们大多数都是本地人。”

“这些操作员在10多年后,可以升级至技术员,期间若进修技术课程,还可以升至工程师,这就是技术积累,更是一种人力资源的增值。”

企业不愿砸钱研究与开发

黄子豪批评我国过于注重廉价劳力的政策,促使许多企业不思进取,不肯砸钱进行研究与开发。

他说:“有廉价劳工又何必投资机械化和智能化?这就是大马普遍不受外国大型企业青睐的原因。”

天下事 上篇 2021回顾机遇与挑战 新兴商品市场 大国竞相投资 东盟挑战中 迎新机遇 / 主
受访者胡秋坪
政治斗争内耗不利招资

除了政策不完善,另一个隐忧相信已是众所周知——政治斗争的内耗。

胡博士指出,大马在引进外资、特别是高科技和新兴经济领域方面表现不佳,因为内部政局不稳,促使很多国家和大型企业保持观望态度,从而转向其他国家投资。

她举例说明,希盟政府任内豁免沿岸运输权,加快海底缆线修复工程,甚至与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合作,惟在倒台后国盟政府搁置协议。尽管多国试图推动重新谈判,但国盟政府似乎无动于衷。

最终,脸书和谷歌放弃在我国打造大数据中心 (Big Data Centre)。

胡博士还说:“有部长甚至大言不惭的宣称当前的设备已很完善,但实际上我们的网络实在无法应付大数据流量的需求。”

她叹息道:“目前大马无法走出国内斗争的阴影,政治领袖只顾内斗,根本无暇应对严峻的国际局势引发的外来挑战。”

疫情危机 国际局势 夹攻
东盟“中心地位”受冲击

自1967年成立以来,东盟不断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积极打造东盟主导的区域合作机制,推动形成了以东盟为中心的东亚区域合作架构,建设包容共生的大家庭和共同发展的合作圈,致力于通过广泛团结成员国“用一个声音说话”。

但随着疫情危机叠加国际时政局势的波动,成员国之间因各种议题闹矛盾和分裂,使得东盟“中心地位”受到了各种因素冲击。

缅成东盟软肋

胡博士指出,台海和南海局势如果继续升高,那东盟就要展示更强的完整性、团结和中心地位。但她直言,缅甸已成了东盟中心地位的软肋。

今年2月,缅甸军方发动政变夺权后,引发国内的强烈反弹,导致社会陷入动荡。据当地监督团体指出,至今已有超过1000人死于军方手中。为终结缅甸悲剧,东盟致力与缅甸军政府领导人达成“停止暴力”等五点共识,惟缅甸军方似乎未遵约,加上一些领袖在缅甸问题上出现分歧,使得东盟的信用面临挑战,更凸显东盟内部的分裂,削弱了东盟解决缅甸危机的能力。

胡博士指出,另一个挑战在于东盟内部出现很多“小圈子合作”,如双方(bilateral)、三方、(trilateral)甚至四方(quadrilateral)的小多边主义,将冲击东盟捍卫多边主义的理念。

美英澳历史性安全协议
AUKUS显露控制海洋野心

2021年9月16日,美国、英国和远在大洋洲的澳洲宣布签署一项历史性的安全协议(俗称AUKUS),美国将帮助澳洲首次拥有核动力潜艇。这是数十年来上述三国之间达成的最重要的防卫伙伴机制,剑指在印太地区实力和军事存在与日俱增的中国。

美全球战略重大转变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学术院长黄靖认为,AUKUS的成立,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转变。其根本目的是要控制海洋,进而在国际事务中、尤其是和中国的“竞争”中保持战略主导权。

他在受访时提到,美国已丢掉阿富汗战争这个“陆地包袱”,目前正巩固其在海洋上的控制权。他形容,在以控制海洋为目的的战略中,AUKUS三国战略位置近乎完美:作为世界上唯一面临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大岛”,美国具有碾压性优势的海洋作战能力不仅使任何对美国本土的常规攻击都难以得逞,而且,一旦甩掉了“陆地作战”的包袱,强大的美国海军可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游刃有余地灵活机动,掌握主动权。

尽管曾被誉为“日不落帝国”的英国被指已是“夕阳西下”,但黄靖认为其海军力量仍可称雄欧洲,而英国海军丰富的经验,让英美两国可牢牢守住大西洋,并可协助美国控制太平洋。

澳拥核潜艇 可助美封锁海道

至于澳洲,胡秋坪认为澳洲希望拥有自己的核潜艇,主要是为了加强自身的防御能力。她提到,澳洲是大陆国家,目前的海域防御军备不足对北京起到南海核震慑。

针对核潜艇与常规潜艇的区别,中国厦门大学国际关系博士蓝中华解释道,相较于常规动力的潜艇,核动力潜艇具备3大优势:隐蔽性、载荷大、续航力大。

因此黄靖认为,澳洲拥有核潜艇,是AUKUS控制海洋的一个关键所在。一旦拥有核潜艇,澳洲“远在天边”的战略短板即刻变为不可或缺的战略长项。一旦需要,澳洲的核潜艇可以随时“隐蔽接敌”,前出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协助美军封锁主要海道。

胡秋坪指出,澳洲加入AUKUS预示着堪培拉在外交政策已倾向华府,除了加强与美国的关系,同时也向北京释出一个信息——南海从此多了一把拥核的反对声音。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