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磐石之上

|
发布: 9:00pm 02/01/2022

疫苗

冠病疫情

温思恳

磐石之上

大流行

omicron

疫苗

冠病疫情

温思恳

磐石之上

大流行

omicron

温思恳.冠病大流行能否在2022年结束?

温思恳

如果历史能够成为借镜,那么2020年升格为的COVID-19,也理应在2022年降格为地方病才是。

ADVERTISEMENT

随着Omicron变种病毒的来袭,欧美多国近期的确诊病例又再创新高,疫情是否有可能在2022年迎来新的转折点?

答案是有可能。这里就让笔者综合一些最新的数据,让我们较理性的去看待疫情的未来发展。

首先,传染病学家都一致认为让病毒清零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因此,疫情发展最好的结局,应该是由全球大流行(global pandemic)转变成地方性的流行病(endemic),或称“地方病”。

地方病,意味着病毒仍然会在某地方区域内传染,但已不会掀起海量的入院潮和高死亡率,也不会对人们的生活方式造成重大影响。所谓的疫情“流感化”,其实就是指由大流行转入地方病的通俗用语。

那么,什么才是导致疫情“流感化”的关键呢?

从疫情早期开始,科学家们就一再强调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的重要性。因为只要有足够多的人对冠状病毒免疫,就能够围起道道城墙,最终导致病毒因无法扩散而消退于人群之中。

重点是,无论是免疫(vaccine-induced immunity)或是自然免疫(natural immunity),都能够训练人体的免疫系统去对抗病毒;从而降低感染后的症状和死亡率,让它接近于一般流感。

然而,这场疫情让我们看见世界各国的贫富差距,完全体现在疫苗获取和疫苗覆盖率上。先进国如欧美乃至大马的双剂施打率约为七八成,连追加剂都上看两成。但纵观全世界,仅有少于六成的人接种第一剂疫苗。

在非洲等低收入国家,第一剂疫苗的覆盖率甚至是少于一成。对此,一些科学家就怀疑Omicron源自非洲,多半是与其低疫苗覆盖率有关。因此,只要世界一日无法克服疫苗失衡的问题,就无法单靠疫苗来达至群体免疫。

换句话说,在一个不平等的世界中,自然免疫是达至群体免疫的无可避免之痛。

好消息是,Omicron病毒似乎是为此而来。英国《太阳报》在2021年末,就刊登了一则题为《Omicron可被用作天然疫苗,并加速病毒成为地方病》的报道。的确,虽然英国的感染人数屡破记录,但感染Omicron的住院率却要比Delta来得低五到七成。

在南非,虽然第四波的Omicron感染潮比往前更快、更多,但平均死亡人数却比早前高峰时期的每日500多人低了10倍(50-60多人)。

简单讲,虽然Omicron病毒带有极高的传染率(比Delta高约5倍),但其死亡率却比Delta来得低。有趣的是,根据南非茨瓦内市(Tshwane)的数据,Omicron病毒只用了一个月就达到传染高峰,随后再用两个星期就回调至高峰时期的一半。因此,当地科学家形容南非的第四波疫情更像是一场闪电水灾;来得快,去得也快。

那么,科学上如何解释为何Omicron的症状较为轻微?

多个科学团队的研究指出,Omicron的感染通常只限于上呼吸道即鼻子、喉咙和气管,因此对肺部的伤害要比Delta小得多。至于Delta或早前的毒株,较容易导致肺部结疤和严重的呼吸困难。同时,Omicron喜爱占据上呼吸道也解释了为何它具有更高的传染性。

回顾近代历史中的大流行病,无论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1957年的H2N2,或是1968年的H3N2,即便是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它们都在1年半到两年内“退居”为地方病。虽然说冠病与流感不尽相同,但却都同为症状相似、传染方式相似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果历史能够成为借镜,那么2020年升格为大流行的COVID-19,也理应在2022年降格为地方病才是。

当然,我们也不要忘了冠病仍然在不断变种,未来的局势没有人能够准确预测。无论如何,新的一年笔者愿以谨慎乐观的态度去看待疫情,也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够为你带来一丝希望!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