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简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专栏文化空间古晋笔记
7:00am 14/02/2022
蔡羽/潮州人闹元宵
作者:蔡羽
蔡羽/潮州人闹元宵
元宵节是前往老爷宫上香和借福物的时刻。

这些年趁着,都会到亚答街的玄天上帝庙(老爷宫)上香,同时求借福物(吉祥品)。

所谓福物包括糖狮、糖塔、金花和大桔。糖狮很受生意人欢迎,是将糖浆灌入狮子的模型制作而成,造型精致,其中糖代表甜蜜,狮则象征勇猛进取,表现斗志力;糖塔则有步步高升的意思;金花含加官晋禄的寓意;大桔是大吉大利。

ADVERTISEMENT

借福物就是“向神明借福”的意思,既然是借当然就要还,然后再借。方式很简单,过去只需到庙里进香,向神明祈福,然后掷得胜杯,再挑选属意的福物,经由执事者记录和开发收据,就可以带走福物,隔年再回到庙里双倍奉还。如今借福物的程序更为简化,无需掷杯,也可以现借现还。由于这些福物都包含好彩头,因此这个古老的传统得以历久不衰,尤其特别受商人的欢迎,借福物者也不再局限于潮州人。

蔡羽/潮州人闹元宵
执事的工作人员忙着登记借福物者的资料。(图:砂拉越古晋潮人百年足迹)
元宵节祈福消灾,求借福物

传统上,元宵节对潮州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节庆,在庙堂和民俗方面有深入研究的文史工作者李君形容,这个佳节对潮州人而言“有如福建人眼中的天公诞般重要”。潮州人有闹元宵的风俗,是春节的高潮,民间有“小初一,大十五”这个说法,说明潮州人对十五暝的重视。在这一天,人们赏花灯、猜灯谜、锣鼓队巡游、舞狮舞龙、掷弥勒佛、唱采茶歌等,尽管有些原乡风俗没有在南洋地区流传下来,但元宵作为“大十五”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在潮州社群里,元宵节还有其他几个别称,比如灯节、过十五和古代常称之为上元节,因为这一天也是潮州人极为崇敬的上元天官大帝圣诞。上元天官大帝是道教三官大帝之一,据说是尧帝膺任,凡人间有多行仁德之事者,上元天官大帝就会下凡赐福,也就是所谓的“天官赐福”。民间常见的“天官赐福”年画上,被5个手捧吉祥物的童子围绕的慈祥老人,即上元天官大帝的形象。趁着上元天官诞,人们到庙里祈福消灾,求借福物的传统也是由此而来。

蔡羽/潮州人闹元宵
福物有借有还,福气源源不断。(图:古晋潮州公会)
男女信众分开祈福

根据李君在《公庙掌故与神坛》一书中的记录,早年人们在元宵节拥向老爷宫祭拜的盛况,男女信众摩肩接踵,产生了一些误会,老爷宫管理层乃规定元宵节当晚只接受男信众入庙祈福,而隔天则只接待女信众,用以分散人潮也免除男女肢体间碰触的尴尬和争议。这项规定也得到官方的认同,常见当局派出警察手持藤条在场维持秩序,坊间也流传“十五肖答坡,十六肖茶某”(十五疯男人,十六疯女人)的歌谣。1963年立国以后,这项规定就解除了。

很多居住在古晋老街的老街坊,回忆里都有鞭炮大战的元宵庆典,潮人聚集和会馆遍布的亚答街最为热闹,舞狮舞龙和大人小孩穿梭在不绝于耳的鞭炮声中,糖果和蜜饯也四处派发,一轮大闹下来,街上积累厚厚一层鞭炮碎屑,场面十分壮观。在1922年的砂拉越公报上,刊载了一篇〈农历新年的意义和习俗〉,描述元宵节时“华族的女士们,无论老少都乘着交通工具在街上游行,几乎总是有明亮的月光眷顾着她们”,透露这个日子也是中国情人节,这是闹元宵里眉来眼去的旖旎风情。

蔡羽/潮州人闹元宵
糖狮深受生意人的欢迎。(图:砂拉越古晋潮人百年足迹)
阳春台观赏潮剧

当然,老爷宫对面的阳春台,肯定也是元宵节的重头戏。完成祈福从老爷宫出来后,可以就近走到阳春台,和另一半或家人观赏台上连串戏曲与歌舞表演,这在娱乐不多的过去,可是最佳视听享受了。其中,非常有名的潮剧《陈三五娘》就是元宵夜的故事,说的是明朝时泉州人送哥嫂前往广南赴任,途经潮州刚好遇上元宵佳节,陈三在逛街赏花灯时遇上了小姐黄五娘偕同婢女,双方因赏灯解图、抬扇、讨扇而互相敬佩人品和才学,乃生了爱慕之心。然而这对姻缘却几经波折,最后才有情人终成眷属。

1998年,古晋潮州公会曾经举办元宵庙会,亚答街老爷宫和阳春台万头钻动,热闹一时。庙会活动丰富,有猜灯谜、提灯游行、舞狮表演、潮剧和歌舞演出等,还有美食摊位,可以说在南洋再现了潮州原乡的元宵盛况。

当然,很多传统都在时代变迁里简化、消失或转型了,亚答街上的闹元宵盛景不复见,庆幸的是福物依然有借有还,传承至今,祈愿人人有福气,家家得保庇。

打开全文
砂拉越
古晋笔记
蔡羽
元宵节

ADVERTISEMENT

分享到:
热门话题:
2天前
2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5天前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