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星云

|
发布: 7:15pm 29/04/2022

碧澄

吉隆坡

粤语

宜居的理由

碧澄

吉隆坡

粤语

宜居的理由

【宜居的理由】注定长做吉隆坡人/碧澄(吉隆坡)

作者:碧澄(吉隆坡)

自小就与相拥相抱,虽然有十多年住在吉隆坡边缘,半山芭附近。陈秀连路、新街场路、蕉赖路记载了我有记忆以来的生活痕迹,点点滴滴,或长篇累牍。似乎是父亲漏的口风,我小时曾住过广东义山一阵子。想起陈迪隆校长说他也是。那是日本时期,那儿的孩童常把骷髅捡来当玩具,因此都不怕鬼。

孩童时代,有时会听到叶亚来的故事。里头添加了神话成分,往往把我给吸引住。后来,会思想了,反而觉得他与我们祖父和父母那辈人的生活脱节,与我们这些二战前后出世的华人根本扯不上关系。

ADVERTISEMENT

小学阶段,我骑脚踏车去半山芭,主要去巴刹替母亲买菜。农历新年几天的上午则帮人卖气球,挣一两块零花钱。其他几条路,也有我找小钱的天地:替咖啡店或住家挑自来水、去铁厂门前捡烂铜烂铁等等。

中学阶段,每天早上从住家附近的火车站乘两三个车厢的火车去吉隆坡上课。中午回到家,帮忙做点家务,做些学校的功课(功课可说很少),就是到处去拾荒、到锡矿场去搬木柴回家做燃料,或到池塘边去采布袋莲喂猪。印象中,没有午睡的记录。

让我跳出贫困的厄运

从中学过渡到报读师训班,我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吉隆坡市区,以及稍后的大吉隆坡地带。换了几个居住的地方,总离不开那个木屋区。木屋区的人,家境贫穷,生活简单,平常彼此之间少有互动,甚至老死不相往来。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学会如何“自处”。家附近的小河、铁路、工厂,似有还无。但屋前的一棵该有三四十年的雨树,是我比较亲近的大自然之物。每逢星期天或公共假日,趁太阳还没升高,我从屋里把一小张折叠桌和一张圆木凳搬到树下,摊开原稿纸,写它个一两千字,放进信封,准备寄给报馆。通常持续到阳光从叶隙间照射到桌面才罢休。

师训毕业以后,那地方好像还没有自来水,电供更让人感到遥不可及。学校假期回家,竟有人要我交保护费,得让父亲替我说好话解决。“此处非久留之地”的念头随即在脑海浮起。

一二十年的朝夕相处,我能够离开这吉隆坡吗?这儿的生活环境、习俗,早已融入我的思维和血液。吉隆坡的发展和改变,我目睹一切。其实华语是我的第二语言,听在我的耳朵里,比任何一种语言都亲切、温馨。有位马来作家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吉隆坡是我们的》,有时我也这样想。

作为一个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人,吉隆坡给我提供各种便利。我得以参加补习班和各种讲座。

作为一个写作热度数十年不曾衰退的人,我找资料、投稿也觉得很方便。我从骑脚踏车、搭乘巴士到自己驾车,把稿寄去报馆、交到中华大会堂的各报馆信箱直到亲自送到报馆的编辑手上,非常顺畅。稿费一直是我的部分收入。

一向不怎么嘴刁的我,常把这里的饮食与港粤相比,觉得在这方面没有亏待过自己,没什么好遗憾的。两次极有可能被调离吉隆坡,结果走不了;两次的婚姻,也没有因“异地恋”而迁居。吉隆坡,让我和家人渐渐跳出贫困的厄运,真正尝到苦尽甘来的佳境。我还有什么理由见异思迁呢?

大家都承认,吉隆坡是个政经文化中心。大小事件,我们先知道,先嗅得到,先感觉到。如果问我住在吉隆坡有什么不好,我的答案只有两样:一是交通阻塞,一是有过多不知真伪、不知从何而来的“消息”。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