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国际拼盘

|
发布: 4:16pm 29/05/2022

化石

化石

破解百年科学难题 中国化石证据首揭人类中耳源自鱼类之鳃

拚盘/破解百年科学难题 中国化石证据首揭人类中耳源自鱼类之鳃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内展示的采自浙江长兴的“曙鱼”化石标本。(图:中新社)

(中国·北京29日讯)人类的中耳是重要的听觉器官,它在自然界的演化源头探索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已有胚胎和证据证明人类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而鱼类喷水孔又是从何而来?则是困扰学界长达百年的世纪难题。

最近,由中国科学家主导完成对采自浙江长兴、云南曲靖的4亿多年前古鱼化石的深入研究,证实鱼类喷水孔由第一对鳃演化而来,这也是科学界通过化石证据首次揭示,人类用来听的中耳最早起源于鱼类用来呼吸的鳃。

ADVERTISEMENT

这一破解百年科学难题的古脊椎动物演化重要成果论文,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研究员盖志琨,联合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敏、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多诺格、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阿尔伯格共同完成,并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生态和演化前沿》发表。

盖志琨近日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说,中科院古脊椎所团队2002年起就在浙江长兴约4.38亿年前的海相红层中开展野外工作,并找到一种最为原始的真盔甲鱼化石,后来将其命名为“曙鱼”。这些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曙鱼化石都是具有三维立体软骨脑颅保存的珍贵标本,研究团队历时5年共完成7件曙鱼脑颅化石的三维重建,研究发现盔甲鱼类所谓的鳃间脊实际上是鳃弓的背侧部分。

精确复原的曙鱼脑神经多方面证据显示,盔甲鱼眼睛后面的一个鳃囊就是位于颌弓和舌弓之间的舌颌囊,并判断盔甲鱼的舌颌囊还是一个未退化的鳃囊。

盖志琨称,为找到该鳃囊中存在鳃丝的化石证据,研究团队又通过在素有“古鱼王国”和“人类远祖发源地”之称的云南曲靖约4.19亿年前地层持续进行野外发掘工作,2017年首次采集到第一个在眼睛后第一鳃囊中完整保存鳃丝印痕的宽甲鱼化石新材料。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团队证明盔甲鱼眼睛后的第一鳃囊是具有正常呼吸功能的鳃,而非退化的喷水孔,从而为鱼类等脊椎动物喷水孔起源于退化的鳃,提供出最为确切的解剖证据和化石证据。

拚盘/破解百年科学难题 中国化石证据首揭人类中耳源自鱼类之鳃
研究员盖志琨展示采自云南曲靖、完整保存鳃丝印痕的宽甲鱼化石标本。 (图:中新社)

在化石证据破解百年科学难题的基础上,研究团队明确提出喷水孔从无颌类到四足动物的演化历程,建立起喷水孔从无颌类的鳃到人类中耳的演化序列:

随着盔甲鱼类成对鼻囊的分裂,头甲前发育出异常巨大的中背孔(单鼻孔),来充当吸入水流的主要呼吸器官,因此颌弓和舌弓之间的舌颌囊首次发育成一个完整的鳃囊,是氧气交换主要场所。

随着颌和双鼻孔的起源,有颌类成功演化出双鼻孔,但双鼻孔并不与口腔相通,没有呼吸功能,只有嗅觉功能。不过,鱼类的呼吸需求并没减少,因此眼睛后的第一鳃囊(舌颌囊)被改造成喷水孔,成为主要呼吸器官,因此,喷水孔很可能在有颌类中伴随颌和双鼻孔的出现同时起源。

鱼类登陆后演化的四足动物,面临全新的环境,不得不发展新的感觉器官。这样背景下,已失去呼吸功能的喷水孔又被回收利用,逐渐演化成人类中耳腔的鼓膜室,而舌颌骨及其关节的方骨和关节骨也逐渐退化变小,最终进入到中耳演化成为三块听小骨,并被重新命名为镫骨、锤骨和砧骨,负责将声音传递给大脑,让人类最终拥有了灵敏的听觉。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