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风过西窗

|
发布: 7:10am 14/06/2022

骆宇欣

风过西窗

隐私

银行账户

信用卡资讯

骆宇欣

风过西窗

隐私

银行账户

信用卡资讯

骆宇欣.我们是否自泄资料

骆宇欣

骗子横行是不争的事实,民众为了保住财物只有更警惕。

骗子太多?脑子都不够用了?还是粗心大意的人太多,骗子不够用?

ADVERTISEMENT

有网民表示在暗网售卖的个人资料,某种程度上是当事人自己在社交媒体泄漏的资讯,比如全名、生日日期、护照讯息、地址及车牌号码等等。

虽说是自身泄漏的也有道理,问题是,除非是名人,否则小民如你我,这些看似与个人隐私相关却相对来说毫无价值的资讯并没有价值。几乎没人会耗费成本到一个个社交媒体账号去潜伏收集资料再挂上暗网个别售卖。除非有人愿意出售自己的全套资料,包括报生纸资料来帮助某些人“合法化”自己,就如某国几年前爆出借用身分名字去高考走漏洞的丑闻,否则零零碎碎在社交网随机泄漏的个人信息,对犯罪分子来说似乎没有太大的收集意义。

对有心售卖资料的人士来说,数据库是更简易的方式。不必太高端骇进政府登记系统,商场里那些满街都是的信用卡招徕还有那些填写表格送赠品、市场调查的网站商家,这些表格里,让民众主动暴露的就包括了收入水平、公积金信息、年龄性别、联络方式与姓名。这些资料已经很足够用作商业用途,或者换个好听的名目:资讯共享。

通常在银行或一些服务的表格末端会有个授权信息,比如“我同意这份资料可用作商用信息交流”,如果打了勾就表示授权相关单位在自身平台合法使用客户资讯,另外,也有的选项是可选择禁止自身资讯被使用或禁止服务方使用数据发送广告宣传等等。

这一些资讯,才是民众“主动”提供使用的,在个人资料与隐私保护中打了个擦边球的灰色地带。所以说,在社媒呈献的日常,只要不是精准得可以让有心人凭蛛丝马迹跟踪尾随或炫得引人犯罪上门爆窃,以概率或犯罪成本来说,数据库式的批量买卖资料会是比零星蹲点收集资讯更可行。

近来“莫名”被掏空的案件浮上水面,涉及者普遍上都说什么都没做过却被掏空,实际是否如此也只有当事人才会知道。银行方面发出的声明虽让草民感觉马后炮的愤慨,然而,民众也必须警惕自身在网络购物的消费行为。对于网络商家是否存在“独特”的付账平台必须多加谨慎,各银行的付费链接或电子钱包的二维码过账系统已很完善,若是卖家自创付费平台,用户则有泄漏银行账户和的疑虑。

骗子横行是不争的事实,民众为了保住财物只有更警惕,科技虽然发达,却也没有智能化到可以“自动”收集资讯的程度,一些或多或少主动被动被泄露或卖出的资料库才是最大的问题。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