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内

|

专题

|
发布: 7:00am 28/06/2022

多源流教育

国民团结

多源流教育

国民团结

“多源流教育体系:国民团结的催化剂或绊脚石?”(系列2): 吸引外资 栽培人才 大马多源流背景特殊珍贵

报道:陈云清 照片:档案照
三大民族文化结合在一个国家,大马汇集了世界四成人口的文化,太奇特且珍贵。

前言

大马体系与常被连在一起,有者认为那是族群关系与国家发展的交汇处,但也有人认为,两者之间无法共存,只能择其一。

ADVERTISEMENT

资深教育学者陈爱梅博士,从国家发展进程与历史角度,来剖析多源流教育体系到底是大马的资产还是负资产。

她说,90年代时期,经济起飞,许多外资涌进亚洲四小龙,而大马当时的多源流教育、学校及多元文化等,不只成功吸引来自西方的外国直接投资,来自香港、台湾、新加坡的投资也是挺多的。

她说,加上大马当时的私立高等教育走向专业,能满足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而私立教育也是多源流的体现,若政府真要“扫荡”这一块,曾发表“多源流教育体系阻碍国民团结”论调的前首相敦马哈迪需要加以深思。

“大马经济在90年代取得成就,那是因为大马的多源流背景,有多语人才、多元文化、视角及概念,加上高教开拓者本身也结合英国、澳洲、美国等,走向企业化及专业化的人力资源提升。”

“反观公立高等教育,并未做到这点,甚至是节节败退,每况愈下。”

陈爱梅:只带来破坏
关闭学校论如封建家庭

陈爱梅再另举例子,多源流教育体系下的教会学校,栽培了许多出色领袖及专业人士,人才济济,至今一些教会学校仍保持水准。

“遗憾的是,在一些非政府组织或政党的政治催化因素下,出现要关闭特定学校的论调。”

她说,这种论调,犹如一个封建家庭,大家长式的领导,把所有孩子放在一起,不管他们表现如何,凡事必须让给老大(多数民族)。

“结果,在这种封建家庭制度下,孩子的表现每况愈下,这种家庭制度带来破坏,套在大马身上,亦是如此。”

山苏安里:多源流属历史遗产
主张对立观点 狭隘 

马来西亚国民大学民族研究所(KITA)创办人兼主任拿督山苏安里教授指出,多源流教育制度(Sistem Pendidikan Vernakular)是我们从殖民政府制度继承的历史遗产。

他说,将这制度视为资产或负资产的观点是一种知觉、刻板印象甚至是没有可辩护的证据和论据的偏见,特别是在深入研究方面。

他认为,那些主张这对立观点的人,是由狭隘的政治和种族利益所驱动。

庄俊隆:历史因素形成
多源流特质珍贵资产

董总秘书长庄俊隆则说,只要走过欧美、中东、大洋洲、亚太等地区,就可体会大马的多源流教育体系是非常特殊的资产。

“那是很多历史因素而形成的多源流特质,非常珍贵。”

他说,从大马的三大源流,我们了解到巫裔在东盟是最大群体,中国(华族)人口是世界最多,其次便是印度。

马汇集世界四成人口文化

“我们把这三大民族文化结合在一个国家,可说是汇集了世界四成人口的文化,这简直太奇特了。”

“如果能把这些文化资产经营好,不断地加以提倡,可以想象未来将吸引来自中国、印度和东盟等国的游客或投资者。”

他说,印度专才来马,都不想回国了,中国人也想居住于大马,这皆因为他们在这里,没有感到任何的差异。

华小不只是读华文

庄俊隆说,大家基本上都关心多源流教育体系是否影响国民团结的课题,定时讨论,确实能让大家重新思考这议题。

他说,有些人将“华文科”当作是整个教育体系,实则反映了这些人并不了解中华文化。

“一些人以为,学华文就是学文化。在华小,难道就只是读华文而已吗?”

他说,华裔老师授课时,间接或直接有向学生灌输儒家思想,学习尊师重道、强调德行勤奋,让学生不只在学术上学习,同时也从华裔节日了解当中的文化内涵。

“这整个源流实则也在教育文化,孩子掌握了六年的文化基础,日后各自展翅起飞。”

家长选学校非只看源流

政府多年来致力加强国小素质,以期能成为各族学生与家长的首选,但国小始终难以吸引华裔或印裔生就读,反而是越来越多友族生选择就读于华小。

针对此,庄俊隆说,这年代的家长,不会单纯只看源流,而是根据素质教育为孩子作出选择。

无论如何,他认为政府可以放更多心思去加强国小素质,大家都乐见其成,而家长也足够成熟且能理性地去为孩子选择有素质的学校。

“若国小办得很有素质,甚至能吸引华裔或印裔家长把孩子送去,而割舍在华小或淡小的文化学习,那就顺其自然吧!”

针对有建议指可在国民学校设立有素质的语文班,供学生选修华语或淡米尔语,以吸引各族学生到国小就读一事,庄俊隆说,单设语文科,并无法学习及掌握文化内涵,多源流学校才是学习文化的场所。

他举例,就如一名外国人到中国学习中文,并与当地人民共同生活相处,必也能体会到其文化精髓。

非华裔生到华小求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从10年前的6万多名增加至目前已逾10万名。
华小友族生逐年增加

正当政府致力加强国小之时,反观非华裔生选择到华小求学的人数越来越多,从10年前的6万多名增加至目前已逾10万名。

庄俊隆说,虽然华小学生人数从22年前的60多万名减少至目前的50多万名,反而在华小就读的友族生逐年增加,这足以证明,家长已越来越成熟,懂得如何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学校。

“不必埋怨或归咎国际学校的崛起,或是多源流学校做得好不好,成功者是思策如何解决问题,而非去归咎或责难他人做得好。”

他强调,政府若器重大马的多源流教育体系是重要的资产,那就应该开始规划,有需要的地方就兴建有关的源流学校。

“今时今日,华社内心深处担心的,就是政府并不珍惜多源流教育体系,因此,再怎么样,都坚持守住华小的办学执照。”

下篇预告:敦马哈迪掌权期间,致力推动的“宏愿学校”计划,有望重燃吗?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