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国际

|

天下事

|
发布: 8:45pm 29/06/2022

香港

回归

香港

回归

今日短评 | 25年的变与不变

1984年10月3日邓小平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说:“我们在协议中说50年不变,就是50年不变,我们这一代不会变,下一代也不会变。到了50年以后,大陆发展起来了,那时还会小里小气地处理这些问题吗?”

97前,港人最怕变,邓小平这番话就是回应港人怕变的心理。世事难料,回归之后的25年,不但逐渐在变,过去5年变得更多。

ADVERTISEMENT

香港变与不变的分水岭在2003年。当年政府推23条立法失利,50万人上街加上自由党最后“变节”,23条草案被迫撤回,特区政府管治威信受重创。政治失利之外,沙斯疫情一役令香港经济一潭死水,中央政府以政策倾斜的方式与香港签订更紧密经贸关系协议,开放自由行。结果经济迅速从谷底反弹,令香港避过一场经济危机。

然而“50万人上街”令泛民士气大振,此后不断以群众运动冲击港府,议会内则采取“不合作主义”牵制政府施政。

在北京看来,中央从2003年开始不断向港提供政策优惠,然而经济上的甜头改变不了本地政治版图,泛民每次选举仍压倒建制派,特区政府仍经常处于“挨打”状态。

按中共体制,把港澳问题上升到成为党的重要任务,意味着港澳问题决策进入了中共最高层议事日程,香港政局和特区政府管治状态必须改变的对策正式启动。

而在中央落实全面管治权后,香港在政治、经济及其他各方面发展,都要“对接”国家政策和规划。

因应新形势,香港经济发展亦要另觅出路。过去主要是跟随美欧市场经济循环;但随着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经济发展也要有新出路。十四五规划提出以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特区政府如何解读香港在“双循环”国策下的新角色?

港人在回归初期怕变,但25年来香港却经历了几次大变,现在处身的更是百年未有的大变局。 不管未来怎样变,金融实力始终是香港最大本钱。

(摘自明报)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