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沙巴特写

|
发布: 8:00am 31/07/2022

人物

画画

丹青

梁健文

人物

画画

丹青

梁健文

【人物】逐梦无畏 丹青绘出人生彩虹

作者:张晓林、魏俊威
丹青全神贯注地画着自己的经典人物——“小丹青”。

,在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有这么一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在《晋书.顾恺之传》就有“尤善丹青,图写甚妙”。在古代,丹青除了意指绘画,也有画工的意思。

在沙巴山打根,或许有年轻人对梁建文3个字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丹青”,那可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ADVERTISEMENT

在时事漫画的世界里,凭着行云流水的高超画技,加上对政治时事别有洞见的看法与细腻观察,令他笔下的无不栩栩如生,对时事的针砭时弊更时常令读者拍案叫绝。

在丹青的绘画世界里,“小丹青”之所以一直没有长大变老,是因为“小丹青”代表的,是年轻时为了画画而勇敢无惧的自己。

“小丹青”代表最初梦想

丹青,真名梁建文(1968年)。其笔下的人物角色不多,但怪趣十足,而如今或许有很多年轻一辈的读者不知道,经常出现在丹青漫画里的主人翁小男孩,其实就是童年时期的丹青,也就是“小丹青”。

丹青打趣道,在现实中,“小丹青”已经变成“老丹青”,但在他的漫画世界里,“小丹青”却还维持着10岁时的年少模样。

“‘小丹青’其实就是我自己的缩影。如今丹青老了,‘小丹青’却依然还是那么小。”

在丹青的绘画世界里,“小丹青”之所以一直没有长大变老,是因为“小丹青”代表的,不仅是年轻时为了而勇敢无惧的自己,也是深藏于心,那份最初、最单纯美好的画画梦想。

《星洲日报》记者邀请丹青现场作画,主题全由丹青决定,只见丹青大笔一挥,画的依然是他笔下最为经典的人物——“小丹青”。

丹青笔下的椰林风情水墨画。

跷家拜见偶像林志学

画中的“小丹青”手持着画笔,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愉快奔跑着,也令记者想起丹青在访谈时说过,10岁时的他不惜“忤逆”一次,从双喜市独自搭巴士到1哩半,只为见崇拜的画家兼广告画工林志学一面,拿出最满意的作品给偶像过目。

他说,那是他人生第一次出门搭巴士,而且未经过父母同意,趁着母亲午睡偷偷“溜出去”,直到回家后,母亲还以为他只是下楼买东西,并不知原来丹青独自离家“冒险”。

后来,林志学不仅教会丹青一些绘画技巧,更成了丹青的啟蒙导师。

身为丹青忠实读者一定知道,丹青以往的画作总会有两隻小黑鸟。丹青说,这两隻经常神出鬼没的小黑鸟,其实是代表着只能在一边旁观,却无法“掺和”事情走向发展的市井小民,也是作品的一种破题手法。

丹青在教导学生写生。

踏上家人反对之路

丹青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只记得小时候是住在森森水上屋,对童年的绘画记忆,就是一放学后就拿起画笔拼命画,一看到母亲回到家便索性把“画作”往大海一扔。看着“画作”随着海浪漂荡,一路随着波涛漂向远方,这就是丹青对自己年幼时期最深刻的记忆。

他回忆道,在幼儿园上学时,佈告栏贴的都是他的作品,他还很喜欢画飞机大炮,朋友同学也喜欢搜集各式各样的飞机大炮,要求丹青帮忙画。久而久之,美术就成了丹青年幼时最拿手,也是最高分的科目。

丹青的绘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坦言自己曾因时事漫画被告上法庭,被时任市议会主席召见,也曾捲入一些令人不快的纠纷,但他都已一一凭着毅力,有时候独自一人,有时候则是与投稿的报馆并肩“熬”过去。

当被问起是什么支撑自己,就算歷经苦难仍能继续“画下去”,丹青回答得很乾脆:“喜欢画。”

丹青回忆自己的年少逐梦之路,表示当时家人尤其父母极力反对,母亲更带着他到戏院看一些广告画工爬到高处画画,苦口婆心地劝说丹青不要从事如此危险的工作。后来,丹青只好放下从事艺术的念头,也从事过绘画以外的一些行业。

不过,仿佛性格里对绘画的一种执念。儘管丹青没有从事绘画艺术行业,但他仍不断向报馆投稿政治时事漫画,如《民生报》、《先生週报》、《生活报》等报刊。

“那个时候报纸比较多,例如砂拉越的《马来西亚日报》,到后来出现的《首都报》,当时的投稿金额是一份可观的收入。”

当被问起是什么支撑自己,就算历经苦难之后仍能继续“画下去”,丹青回答得很干脆:“喜欢画。”

带回台湾时事漫画灵感

丹青说,他从事漫画绘画至今已有20年。

“后来,我决定往这方面(绘画)发展,我去了台湾取经(升学)。当时台湾有一家出版社设有漫画家培养计划,但名额只有10人,我成功争取到,成了其中一位。”

“在台湾,我早上在一间化学工厂打工,下午一有空就学画画。我回来山打根后,机缘巧合之下,就到一间本地报社当起了漫画主笔。”

“我是1998年当上本地报馆的漫画主笔。前几年就退了,开始专注当美术老师。”

提起丹青的时事政治漫画灵感,丹青表示,他在台湾唸书时,曾在当时的《自由时报》看见时事漫画,受到当时台湾一种表达自由的态度影响,因此回到山打根时,也不忘把这种理念带回家乡,并深受读者欢迎。

“在台湾的报纸,他们(报纸)甚至可以把领导人形容为一个动物,令我明白原来画漫画可以在这方面引起读者的共鸣,可以说是艺术的一种很好的表达,(这是)对社会的控诉,也是自己的看法。”

丹青与同样是美术教师的妻子刘雪玲合影。

喜欢北婆罗洲时代

丹青表示,山打根歷史悠久,而他很喜欢山打根的歷史,尤其北婆罗洲时代,更喜欢把以前的山打根描绘出来,和现代的山打根做一个结合。

他说,北婆罗洲时代的华洋杂处形成的文化,如建筑方面的文化衝击,是他最喜欢的一种画面及风景,而如今山打根仍保留一些北婆时代遗留下来的歷史建筑,如Agnes Keith故居。

年轻人 有梦就去闯

丹青认为,因为科技和网络的发达,如今的年轻人创作力和想象力比以前的年轻人更为丰富。

“我现在教的学生经常有很多鬼主意,有时候还要靠他们(学生)来跟我讲解绘画内容。这种学生如果能把创作力放在艺术方面,就会更好。”

“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好比说,现在的年轻人要念美术,就会敢于向家人争取。以前年轻人想学美术,往往不敢开口,因为他们知道家里肯定会反对。”

“其实学美术就不赚钱,是父母一厢情愿的想法。现在年轻人不一样了,而且在美术方面有追求的人才,比以前更多。”

丹青认为,只要年轻人敢于争取,就有机会达到目标,不争取就完全没有机会。

“我年轻的时候就错过了学习绘画的黄金平台,到了差不多20多岁的时候,我就觉得我应该走这条路(绘画艺术),于是我就跳出自己的框框去争取。”

丹青在渔船街的壁画作品。

艺术也是一门手艺

丹青说,其实在以前,很多年轻人想从事艺术绘画之路,但后来却都选择附和父母“从事绘画艺术赚不到钱”的说法,令他心生一种被泼了一盘冷水的无奈感觉。

他认为,艺术也是一门手艺,年轻人不会唸书没关係,但必须学一门手艺,如果年轻人喜欢画画,就应该努力争取,因为会比其他人多一门在外谋生的技能。

丹青也说,现代年轻人比较幸运,因为就读的学校会安排升学管道方面的资料,而且国内外大专院校会派人讲解学校情况,进行招生,这换作在以往是不会发生的。

“在以前只要唸完高中,要么工作,要么就是自己找升学管道,没有人会理你。”

正因为自己年少时无法如愿学习艺术绘画,如今已年过半百的丹青由衷地奉劝年轻人,只要条件允许,就应该捉住机会尽量往自己喜欢的路走。

丹青教导小六生画竹。

女儿传承天份主修素画

丹青的女儿梁棋棋从小就喜欢跟随父亲到处画画,今年也已从纯美术系本科毕业。

丹青说,艺术分为很多领域,包括商业美术、纯美术,其女儿就选择了纯美术,而且是比较冷门的素画系。梁棋棋比较专长工笔画,选择往工笔画方面发展。

丹青表示,已鲜少从事壁画创作,儘管不断有来自各地,如亚庇、砂拉越,也有来自沙登的政治团体找他创作壁画,都被他拒绝。

他也说,并非所有壁画邀约都会答应,要看与对方是否与自己“投缘”,也会看地点适不适合画壁画才决定;而回到母校,即政民小学画壁画则肯定是他不会拒绝的邀约。

“现在我大多数都是在纸本平面绘画,很少再去画壁画和地画。如果有人找我画壁画,我会说倒不如我画在纸本给你去义卖,因为年纪大了,又长骨刺,不想再爬上爬下画壁画了。”

丹青较早前回母校政民小学绘壁画,与校长江俐缥(右三)、教职员及学生合影留念。
左起为记者魏俊威、张晓林和丹青合影。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