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言路

|

边缘评论

|
发布: 7:20am 07/08/2022

邊緣評論

安焕然教授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历史学

邊緣評論

安焕然教授

马来西亚华人研究历史学

安焕然教授.华人研究没有捷径

安焕然教授

参与者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不要只是渴望主讲人能给研究生什么可以走“捷径”的门路或贴士。毕竟做学术研究,本来就很苦,只能苦中作乐。

ADVERTISEMENT

7月23日由槟榔屿惠州会馆主办,拉曼大学世界历史学会协办,在线上举行的马来西亚历史云学堂4.0是本地少数定位为学术“高端”的线上讲座,但参与人数非常之多,500名额很快就额满了。如同总结人陈亚才所说的,云学堂就像是的一次密集培训课程。

参与者相信有不少是硕博士生。难免心急,一直在zoom的聊天室里问主讲人,什么什么地方可以找到什么什么资料?而几名主讲人也都有基本共识,做了相同的回应:相较于我们读书的年代,你们这个网络化年代的年轻研究生是幸福的。事实上,在如今网络资源共享的时代,找资料并不太难,而且讯息量很大,基本不太缺新史料,但更关键的还在于你如何分析和解读这些史料。

“读书”还是很重要。

过去我们那些年代当研究生,缺乏网络资源,很多史料档案库也还没有开放,找资料很艰难,能搜得几份档案资料如获至宝。但那些年,我们“读书”不少,把握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很重要。没有这些基本知识,即使有一大堆的新史料,在文献文物的解读上,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是“莫名其妙”的。

马来西亚历史云学堂4.0是汇集以历史学为主干的大马华人研究的讲座课程,而且是既免费又“超值”。建议以后5.0“文化付费”。惟我更想说的是,参与者在学习和交流过程中,不要只是渴望主讲人能给研究生什么可以走“捷径”的门路或贴士。毕竟做学术研究,本来就很苦,只能苦中作乐。而且在每名讲座者的专题演讲中,其实都透露出一些关于做研究更重要的讯息。

就以第三场“马来西亚华人史研究的实践”单元为例,主讲人拉曼大学中华研究院陈爱梅老师的〈马来西亚华人会馆的神主牌研究〉,之所以会钻入这个研究课题,主要还在于她当初的“问题意识”:她是惠州人,但惠州人就是客家人吗?大马惠州人来自哪里?他们属于什么方言群的居多?海陆丰人的比率占多少?来自惠州的,都是客家人吗?还是也有不少是讲福佬话的?信史既然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之上,当众人的认知仅是在一般的刻板印象的人云亦云时,而现有史料又不足以让你回答当下的人云亦云,唯有寻找新史料。陈爱梅走上了整理会馆祖先牌位的祖籍量化分析,让她的学术研究开出了一条新路,也树立了她近年来的学术品牌和交出漂亮的学术成果。

又如另一名主讲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编审宋燕鹏教授,身为中国学者,他与他的研究对象保有了一个较为客观理性的距离,不受大马一般“福建人”形象论述的牵引,而是引用了区域史(region history)的概念,研究马来西亚福建人社群的形塑,指出大马每个行政区划内方言或地缘社群的面貌都不一样,即使是来自“福建”的宗族来到槟城或吉隆坡,在不同地方都会有其各自“再建构”的形态。其中,神明祭祀和宗祠建立,是很重要的血缘认同或地缘认同的再建构。而宋老师的研究观察,也常会把马来西亚在地的华人“再建构”元素和中国祖籍原乡的做参照对比,这一种研究视角的宽度也是大家(尤其是大马本地学者)可以多多学习的。

而槟城理大历史系高级讲师陈是呈的〈新马日据时期肃清研究与史料〉,则是此次马来西亚历史云学堂主题演讲黄子坚教授提点大马中英学界华人研究成果应当结合的典例。陈是呈还相当年轻,中文、英文和马来文都很好。他在提讲日据肃清之史料和相关研究成果时,既引用中文资料,也介绍很多英文学界的研究成果。像这样的多语研究资料和研究成果的结合参照,相信会是今后大马华人研究的主趋势。

因而,本地年轻的朋友若有志于“华人研究”,就要把英文搞好,掌握马来文,也要懂得中文(会日文或其他更多语言那更好)。过去华人研究的“英文(也包括马来文)学界”和所谓的“中文(系)学界”的界线,相信会越来越模糊,需得打破。这是好的趋势。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