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北27日综合电)台湾九合一选举落幕,据天下杂志分析,选前提名踊跃的第三势力结果普遍不如预期,仅以首次参与地方选举的台湾民众党表现稍亮眼,提名86席议员候选人,拿下14席;其中高虹安以2万票之差当选新竹市长,替民众党留住一席县市长。
而时代力量46席仅当选6席,比上届大选少了10席,除了新竹市3人皆顺利连任、维持议会党团运作,其余竞选连任者皆落败,时代力量立委王婉谕坦言:“这个成绩非常不理想。”
ADVERTISEMENT
自高雄起家的台湾基进提名24席,最终仅分别在台南、高雄各获得1席;由亲子共学的妈妈组成的小民参政欧巴桑联盟上届初试啼声全军覆没,这届依然铩羽而归。
综观这次县市大选,第三势力的议员候选人提名普遍比上次要多,多以在六都议会成立党团为目标,仅有民众党在台北市达标。
多位第三势力议员候选人都向《天下》表示,今年选情不利于小党。
《天下》指,整体选情冷、负面选战是今年的主旋律,降低中间选民投票意愿;另外媒体声量多围绕在两大党,政论节目也几乎不见小党候选人,能见度受阻;加上拜票时必须戴著口罩,这些新面孔唯有不断勤跑基层,选民才有可能记住自己的脸与名字。
曾任台北市政府副发言人的黄瀞莹首次参选台北市议员,就在竞争激烈的士林、北投选区拿下最高票。但即便在媒体上已有知名度的“学姐”黄瀞莹,刚投入选战时,民众也常常认不出她,遑论其他素人参选者。
在台北市南港、内湖代表台湾基进参选议员,原是心脏外科医师的吴欣岱则自嘲,“我常常在撙节竞选经费时想说,要是我晚一个月宣布竞选,再回去当医生赚一个月的薪水就好了。”原是心脏外科医师的吴欣岱以1400票之差成为落选头。
美国内华达大学拉斯维加斯分校政治学系助理教授王宏恩指出,倘若第三势力只靠不分区政党票,无法取得地方议员或县市长席次,等于仅有靠理念的空气票,缺乏实际政绩说服更多选民,不利于政党长久发展。也因此,第三势力积极争取议员席次,因为这也将牵动一年后的总统与立委大选提名。
被媒体称作“最大小党”的民众党,以“台湾的整体利益,人民的最大福祉”为初衷,盼终止蓝绿恶斗、化解族群对立,从包容、融合进而走向“共荣”。
民众党“唯一目标是送柯文哲进总统府”,民众党选战小组召集人、前立委蔡壁如曾直言,这场选举是检视民众党成立3年以来的成果。
只是,不少学者不约而同指出,民众党对外形象始终过度集中在柯文哲身上,且看不出党内的核心思想,是民众党存续的隐忧。
东海大学政治学系教授沈有忠认为,若民众党无法培养出新的政治明星、在议题提出明确论述,“纯粹标榜不蓝不绿的话,很有可能步上亲民党的后尘。”
沈有忠分析,若有议题的定位,加上党内政治明星炒热议题,效果是一加一大于二。
至于时代力量,时代力量秘书长白卿芬以两次立委政党票结果为例,时力逐渐在居住正义、反黑金等议题打出名号,拥有一群坚持议题走向的固定支持者。
至于在政治光谱上代表极独路线的台湾基进,形象相对于其他小党更鲜明,也一再强打中国因素的议题。
但王宏恩认为,虽然时代力量关注左派政策、台湾基进强调国防安全,仍未走到领导政策的地步。
王婉谕不讳言,时代力量在议题经营、政治攻防上,屡屡出现进退失据的困境。这样的困境是来自于时力自我定位的矛盾。
短短4年期间,时力党内历经党内路线之争、接二连三的立委及议员退党潮、党内核心成员改组,民调支持度载浮载沉,其媒体声量不比同为新兴政党民众党。
假如小党再次消失,“对于台湾民众来说当然不是个好消息,”王宏恩直言,因为台湾已是个高度发展的多元社会,有面向多元的议题需要关注与推动,光只有两个大党可能力有未逮。
随著县市大选落幕,总统与立委选举即将进入备战状态,第三势力能否在蓝绿夹杀之中持续走出一条路,展现台湾的多元价值,不只是各小党的课题,也考验著台湾人民。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