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专题

|

周刊专题

|
发布: 4:23pm 29/11/2022

吉兰丹

历史

华人

传统手艺

梅花棺

迁徙

寻根

祖传手艺

陈纪林

Pok Ku

制棺

虎皮木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师傅陈纪林/坚守祖传制棺技艺

报道、摄影:本刊 林德成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师傅陈纪林/坚守祖传制棺技艺
梅花棺重量达200公斤,32吋宽8呎长。陈纪林说,制作一副梅花棺至少需时3个星期。

人生走到尽头,最后的归宿是在一副体面的棺木里入殓。早年长者拥有入土为安的观念,安葬时会选用传统中式。然而梅花棺厚重结实,造工耗时,价格不菲。

随着时代改变,人们对丧事仪轨有不同的观念,开始简化整个流程,以西式棺木取代传统中式梅花棺。此外,许多老一辈也接受火葬仪式,在这趟人生旅途化作尘埃,不在尘世留念。

ADVERTISEMENT

人称今年63岁,是硕果仅存的梅花棺师傅,属于第四代土生。他口操流利的丹州马来方言,与他会面时,他恰好谈着电话。倘若闭上眼睛,你根本分不清他是华裔或巫裔。

他的工作室位于日拉瓦(Jerawat),环境幽静,工作室旁边有一个开放式空间,中间摆放了一副6呎长的梅花馆木。“这行是有禁忌的,比方说只有初一、十五,拜神之后才能‘摸材’(动工的意思),其他天数是不能做的。”他用浑厚低沉的声音说着福建方言。

制作梅花棺手艺源自他的曾祖父,他19岁时在新加坡做建筑工人,并没有打算继承这门手艺。直至有一次回家,看见年迈父亲依旧辛苦奋力地制作棺木,于心不忍便下手帮忙,顺理成章就进入这个行业。

他倒是不记得什么时候正式向父亲学艺,但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十他需要拜祭一位师傅。据他的记忆,这门源自一位中国师傅,名为“Pek Ban Tao”(音译)。他每年这个日子就会准备供品,向这位师傅祭拜。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师傅陈纪林/坚守祖传制棺技艺
陈纪林强调,制作梅花棺时,一定要用上等的虎皮木。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师傅陈纪林/坚守祖传制棺技艺
梅花棺木前后会微微突出,并有“福”和“寿”字的篆刻。

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做

这是一门需要刻苦耐劳的工作,不是流水线式的棺木制作。工作室前面摆放了一副已被掏空的棺身,地上布满了木屑、碎木,空气中隐隐约约还飘来猫粪的味道。他抽了一口烟,仰头吐出来,接着说,这行做不久,太辛苦了。

“很多人生病,也有人做了这行去世。(记者:是因为触碰了禁忌吗?)嗯,不是每个人可以做这行。”他解释,除非是继承祖传手艺,那么就没太大问题。外人想学,始终要看“缘分”。有些人进入这行,不久之后身体不适或生病,这就是讯号。“你可以学,但做了‘tak jadi’(不成功)。”

梅花馆师傅从挑选木桐、刨木、掏工、雕刻、打磨、抛光等,需要一手承担。想做好一副梅花棺要有耐心,各种工序急不得。他称,制作一副梅花棺至少需要3个星期才能完成。最首要条件是要“观木”,亲自去瓜拉吉赖山上找树桐,要懂得找上等的(Kayu Kulit Harimau)。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师傅陈纪林/坚守祖传制棺技艺
陈纪林用来篆刻“福”字的模板,历史一定很久远。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师傅陈纪林/坚守祖传制棺技艺
若要棺木容下一人,其树龄至少上百年。虎皮木材质触感非常坚硬,外皮又有自然纹理,让整个棺木非常好看。

结实耐腐,可用20年

“(以前)要早早预订,现在的人更倾向火化。”陈纪林指着梅花棺说,这个棺木粗壮结实,底部很牢固,不容易腐朽,可以耐十多年甚至20年。因此,很多老一辈喜欢购买梅花棺土葬。

梅花棺木前后会微微突出,并有“福”和“寿”字的篆刻,字型周围会有4只蝙蝠环绕。“其实,越突出越好看。”他说道。10年前,他也有制作“迷你梅花棺”供置放先人骨灰,但制作过程复杂繁琐,就没有再继续。

从事这行,自然也有经历过奇异的事迹。他说,半夜若听到婴儿哭声,不出3天一定会有人去世。还有一种情况,若半夜听到类似衣服撕裂的声音,同样地,3天内会有人逝世。

陈纪林说,之前有来自台湾、香港、澳门的人前来向他学习如何制作梅花棺,他也倾囊相授。但学习时间很短,很难掌握这门手艺的精髓。他缓缓地说,自己有10个兄弟姐妹,结果只有他一个人继承。问及什么时候会退休,他笑说没有答案,能做多久就做多久。

陈纪林虽然保持平常心,笑得很豁达。但我猜想,他也不知道这门梅花棺工艺是否还能流传下去。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5】梅花棺师傅陈纪林/坚守祖传制棺技艺
陈纪林的工作室位于日拉瓦,只有半爿的空间,大部分时间他是在工作室的前面空地刨木制棺。
后记:他们是文化守护者

我们要用什么角度去看待吉兰丹土生华人文化?我从他们身上找到了答案。他们用各自的方式去保存这些悠久的文化,通过书籍、文物馆、纪录片、歌曲、影集、文创活动,延续了土生华人文化的生命力,去提炼和衍生更多可能,亦让更多人用好奇的眼光看待这些活态的文化遗产。

相关报道: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1】吉兰丹华人村落寻根溯源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2】福建方言之根,变形的语言如何传承?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3】以文创之名,留住文化之根
【吉兰丹华人的故事/04】手工的温度,传承的年味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