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人文足迹

|

今日面谱

|
发布: 3:27pm 08/02/2023

铝箔纸

墓碑

像生秘境

陈建泯

铝箔纸

墓碑

像生秘境

陈建泯

【今日面谱】陈建泯的像生秘境 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报道:锺传颖(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陈建泯回流马来西亚后,在2022年参与Ilham艺术展(Ilham Art Show 2022),呈现曾祖父墓碑拓印出来的作品《祖先》。

从居銮走出去的艺术家,带着对自身文化的疑惑,走入墓地去探索和寻觅身分认同的答案,再用一张张打造“”。

用铝箔纸将拓印成作品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本期的《今日面谱》要介绍青年艺术家(31岁),听他诉说如何深入墓地之中,用铝箔纸将墓碑拓印成作品;也听他诉说成长路上的跌跌撞撞,尔后受到宗教的启发,使他成为一位勇于面对挑战的艺术家。

ADVERTISEMENT

陈建泯是銮中第15届美术设计科的毕业生,毕业后到台湾师范大学念美术系,2018年更是到英国的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美术研究所念硕士。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从居銮小山城出发,青年艺术家陈建泯(31岁)以铝箔纸为创作材质,深入墓地、纪念碑和生活中拓印各种艺术品。
旅台4年重新思考“家”

从小山城出走到台湾,台湾对他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而与此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思想上的碰撞。

许多人认为他是以“侨生”身分念书,但作为一名从小在马来西亚出生、成长的孩子,在台湾不断的产生侨生和华裔身分之间的碰撞,让他开始思考这其中的哪里才是“家”,并在大学时期也开始修读有关历史、政治等科系。

大学毕业个人展以铝箔纸拓印

在他的大学毕业个人展览中,陈建泯第一次以铝箔纸为材质,回到马来西亚走入各种墓地中,收集有关二战时期的华侨抗日纪念碑,将这些墓碑用铝箔纸拓印下来,再设法将这些作品运送到台湾。

在那一场主题为“潘大棠”的毕业个展中,他的作品还是较为平面的,只是将墓碑拓印下来展示,但却从此奠定了他的艺术创作根基。

在他的个人简历中也介绍了这个展览,讲解了“潘大棠”是取自马来文pendatang的谐音,意思是旅居者或外来者的意思。

他在简历中写道:“透过《潘大棠》的展览构成进行留学期间的作品剖析及其影响。旅台4年从外国学生到认同为“华侨”的过程,让陈建泯重新思考对于“家”的想像,过程中意识到模糊的片刻、不完整的脉络或许正是自身所处的状态。”

拓印作品从平面走向立体

自此以后,陈建泯的拓印技术愈发成熟,作品也从平面走向立体,开始将整个墓碑完整拓印出来,还包括墓碑的各种动物、肖像等。

疫情之下他回流马来西亚,期间也曾带着自己的作品“像生秘境”到台湾参与台湾美术双年展。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以英殖民时期华人墓地为主题的“像生秘境”,以深蓝色色调装置艺术,探究殖民地时期的华侨落地生根的历史。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拓印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之墓,探索马来西亚华人从“华侨”到“华裔”所走过的百年之路。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陈建泯全副武装,仔细用极易破损的铝箔纸拓印墓碑。

这次的展览中,以清朝时期南洋华侨领袖墓碑为主轴,包括作为当代甲必丹的吉隆坡开埠功臣叶亚来之墓,就展现了他作为“华侨”首领,以大清子民侨居马来亚的这一身分认同。

叶亚来的墓碑前有守墓像,这也是墓主人的地位象征。而许多清代墓碑前设有,是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相信人死后仍然需要有人保护,因此墓碑前就设有动物和小人像,以守住墓主人在地下世界的生活。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陈建泯将叶亚来墓前的守护兽拓印下来。

叶亚来从百年前开始以侨领身分走入马来亚,而百年后这群移居者的后裔,早已成为了“华裔”,视这片哺育自己的土地为祖国。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在墓碑进行拓印需要暴晒,挑战极大。
东南亚华裔移民史 创作主轴

陈建泯目前仍在进行中的作品包括《家园》和《祖先》,分别以马六甲三宝山墓碑和自身家族墓碑为主题,而随着作品的逐渐完善,也逐渐收集了近百世纪以来的东南亚华裔移民史。

他说,身分上的认同,就会影响一个人看待历史的角度,而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建构往往是很脆弱的,这与铝箔纸创作成的艺术作品有着同样的脆弱。

从思索何为华侨和华裔,到整理马来西亚华人从华侨走向华裔的历史脉络,成为这几年陈建泯创作的主轴。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以铝箔纸拓印出整个墓碑作为装置艺术,作品有历史分量、有重量感却又极其易碎。
在寺庙长大埋下创作契机

从居銮这个小城镇出走,陈建泯当年也曾是个叛逆的孩子,学业成绩不怎样,脾气大的吓人。

作为一名在寺庙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陈建泯的母亲从小由寺庙师父养大,父亲家中也从事宗教相关行业。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让他与寺庙、殡葬非常熟悉,而这些小时候就注入身体的养分,成为他日后艺术创作的分子。

参与佛学营觉醒 发奋图强

然而,从小在寺庙长大为他带来了转变的契机。初中二的学年末假期,他跟随师父到台湾参与佛学营,似乎开始顿悟和觉醒。

从台湾回来后,他从初中三开始发奋图强,从后段班成绩差强人意的学生,一路努力成为美设科学生,并且努力上进成为优秀生。

在台湾沉浸几年后,他原本准备在台湾继续念硕士,但陈建泯的导师建议他到西方国家深造,体验不一样的艺术环境。

“我是一名小镇独中生,又是到台湾升学,英语并不好。曾几何时我和同学们到新加坡参展,所有同学都能够用英语呈现自己的作品,只有我一个人是使用翻译的。”

痛定思痛的陈建泯决定好好学习英语,他在吉隆坡开始上英语课,努力学习英语并成功考入英国的伦敦大学金匠学院美术研究所。

“在这些深造的过程中,我也意识到求学的重要性,人是不可以没有好奇心,而凭借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带来硕果。”

在英攻硕打破自己的界限

他说,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时,教授并不会有一套课程来教导你,而是需要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品和意见,否则教授是不会主动“喂养”学生。

“许多亚洲学生都会比较内敛,也习惯传统东方的教育模式,但如果你不开口表达,教授自然无法和你做更多的交流。”

因此,陈建泯在英国开始学会打破自己的界限和框框,也把自己的作品带到英国做展览。

沉浸国外多年,在马来西亚、台湾、英国等地流转多年,如今陈建泯回流马来西亚,在吉隆坡成立工作室,并且在大学开设装置艺术的课程。

对于未来,陈建泯将会继续创作,近期他以生活物品为主题进行创作,并且期待进行更多的展出。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材质过敏》工作坊的学生作品在广日子展出。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在居銮的文创据点“广日子”开办《材质过敏》工作坊,拓印一间老店屋的牌坊。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如何留下伦敦留学时期的记忆?陈建泯选择把宿舍的大门整个拓印下来成为作品。
陈建泯的像生秘境,从一张铝箔纸出发
陈建泯在伦敦留学时期,用铝箔纸还原了一辆摩托车。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