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灾的发生固然是天灾的一种,但只要全民合心,那就能把它所制造的伤害减到最低,与其不断抨击政府没做好水灾防范措施,不如就从你我能做的开始做起。
ADVERTISEMENT
这个年代不缺批评,缺的是在批评后是否能给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比如水灾发生后别只是一味批评,反之应该深思该如何避免下一次再发生;政经文教等大事之外,城市地区特别是雪隆一带的居民,只要一提及水灾就特别敏感,尤其是在雨季时。
在谈水灾前先说一说真人真事,大概在10年前当时的我还在社会新闻组,有公众在隆市一条河流发现一具遗体,于是我和摄影记者前往现场采访,真正的案情我已不记得了,但那一次最叫我震惊的是,原来贯穿市中心的河流充斥了如此多的垃圾。
根据发现遗体的那位河流清洁工人指出,他和同伴每天都要清理大量的垃圾,否则这些垃圾将会严重堵塞河道。对了,之前也曾听警察说过,其实城市中有很多流浪汉是栖身在桥底,假如哪一天下大雨,上流的河水瞬间涌来时,往往就把很多没有名字的流浪汉给冲走的。
之所以要提及这起往事是要带出到底水灾的源头在哪里?还记得古时大禹治水吗?当时他所做的有别于前人,他不再效法前人去封堵水源,而是让水有地方流去,也就是疏通,而这种做法也一直被效法,只是在执行上会因不同的因素而无法执行到底,因此就造成水灾事故仍不断上演。
当人们一再抨击政府没有做好水灾防范,并把一切责任归咎在政府,就连一些评论员也不断带风向,然后说人民要的是长久而有效的终止灾难计划,那请问有提出哪些可行的建议呢?
再说一个例子吧,我的老家加影在大概10多年前曾经著名的水灾黑区,那时的加影别说下几个小时的大雨,哪怕只是半小时的大雨也会造成市中心出现闪电水灾;对于一个土生土长的加影人,对于为何会发生水灾再清楚不过,因为它的发生也可视为加影的发展史。
先说说加影的地形吧!加影外围被群山环绕,之后有一条河流贯穿市中心,小时候每次下大雨时,雨水下在群山后就会流入不同支流,然后被分散去,只有一小部分是流入河流进入市中心再流往他处。可是随着越来越多屋业发展后,不同支流都被堵起了,这也意味着若下大雨,雨水就只能流入市中心那条狭窄的河流了,势必增加流水量,同时也把砂石带入及沉入河床。
而雪上加霜的是,居民缺乏环保意识,为了个人方便就把垃圾直接扔入河中,加剧了河道堵塞现象,以致一个半小时的大雨就足以让加影再次陷入泽国。
庆幸的是在执法及工程人员多番努力下,包括挖深河床及训导居民不扔垃圾到河流等,加影在近年来已逐渐摆脱逢雨成灾的窘境,尽管有时仍有闪电水灾,但已甚少再出现严重大水灾了。
所以从一介草民的意见来看,要避免水灾可从几方面下手,第一是须审查地区发展计划,发展固然重要,但也要妥善安排排水计划,并且保持一定的绿地来吸收雨水;第二就是通过不同的管道向居民灌输正确处理垃圾方式,这也是人民能做到的。再来当局也可教导人民如何收集雨水,据所知,目前已有一些公寓住宅区收集雨水,然后提供给住户用来洗车或清理等,这不啻是个双赢做法。
水灾的发生固然是天灾的一种,但只要全民合心,那就能把它所制造的伤害减到最低,与其不断抨击政府没做好水灾防范措施,不如就从你我能做的开始做起,第一学习如何正确地处理垃圾,第二别让住家前后的沟渠阻塞,第三就是不妨考虑收集雨水用做清理用途,如洗车或洗地等,所谓的长久而有效的终止灾难计划不是等政府先做,而是从你我先做起。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