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副刊

|

人物

|
发布: 7:00pm 04/06/2023

方念华

主播方念华

Focus全球新闻

看板人物

不爱就散

台湾资深电视新闻主播

赖芳玉

自嘲跟传说中一样龟毛/主播方念华:细节处理好 比一切重要

报道:本刊 白慧琪 摄影:本报 陈啓基、部分照片取自网络

主持访谈节目《》14年,她说起幕后一件小事——特地请摄影师录制了“如何别麦(麦克风)”教学影片给全组人参考。一般上,别麦后还要用胶纸粘好以免电线外露。可是每位来宾衣着布料不同,有的就是黏不起来,开录前对光时麦线就露出来了。“你一定要注意到每一次都不一样,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你才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对他(来宾)的体贴。”

ADVERTISEMENT

对别麦这么小的事都如此要求,同仁会不会觉得龟毛(吹毛求疵)?“会啊,觉得果然跟传说中的一样。”自嘲一下,那个传说中的方念华又正经起来,“能够让所有接受你服务的人都很有安全感地坐在那里录完,我认为这比主持人10个很棒的题目都重要!”

同是媒体工作者,设想自己若在方念华麾下工作,怕是不及格。除了没想过别麦那件小事该如此周全,准备咖啡恐怕也不够上心。她的标准是,在来宾到场前可事先探问咖啡喜好,是电视台楼下的咖啡即可?还是指定要星巴克或路易莎?只为,贴心送上一杯对味的咖啡,受访来宾的心情就不一样了。她希望团队“把最小的事情很衷心地彻底学会”。

最小、衷心、彻底、学会都是极致啊……

手握两座台湾电视金钟奖的方念华,是台湾有线电视台TVBS的当家主播兼制作人,入行近35年。她是虔诚的天主教徒,五一劳动节期间随程若石神父从台北来到吉隆坡宣教,抽空接受《活力副刊》专访。目前,她坐镇主播台的《》开播10年,主持的访谈节目《看板人物》14年,两档在速食时代定义下都是长青老牌节目。不过,她认为职涯成就不是奖座、收视成绩或知名度,而是可以一直把细节处理好。

方念华是台湾资深电视新闻主播,也是访谈节目《看板人物》主持人。
这十年,方念华坐镇《Focus全球新闻》主播台,却从不认为自己无可取代。

90后00后大概很难想像几十年待在同一领域、公司、节目是什么情况。台湾也是如此,方念华坦言团队有很多二十几岁的同仁做了一年就离职。她能理解,媒体基层多靠转换环境提升薪水,二来年轻人普遍向往多方面成长,在同一个基础工作反复做到完美相对耗时。

她不是没当过年轻人,只是认为每天都是全新的24小时,既然知道每一刻都可以被更新,那就去经验变化。她特地用英文to experience辅助说明,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去感受、体验那些细微变化。

把每件事情当作礼物

但她提醒,变化是降临的,不是追求创造的。听来有点被动,她解释,因为牵扯到团队,很多时候个人想做的未必是他人想做的事。因此,她不太设定目标,一定要在某个时间完成某项计划。“你不可能一个人成就任何事情,所以你非常执着去追求在多少时间里要感觉到工作有变化,我觉得是自己捆绑自己。”

“就好比说,今年元月访问到青霞姐,林青霞。”方念华亲切又礼貌地称呼说道,这十几年来还曾透过蒋勋老师、丁乃竺小姐、赖声川老师、前助理等多重管道,都没成功约访。去年底她在脸书刷到白先勇老师将出席林青霞的新书对谈,本来划过就算,又想反正几番尝试,为什么不再试一次?最后,当然是在短时间内约成,完成专访。

“经验变化是说,当你把每一个事情当作一个礼物,在里面不断求新求变,当你真正向往的那个事情降临了,你有很充沛的经验马上跑过去,设法拥抱它也好,抓住它也好。”

方念华心中期待了20年,终于访问到林青霞。
方念华心中期待了20年,终于访问到林青霞。

“每一次都不一样”

她也是这么带领《看板人物》团队,座右铭是“每一次都不一样”——每集不同人物,这次做的30秒预告跟上一次也不一样。方念华提醒,一旦把工作当作例常,一直按照一开始学会的方法重复执行,“那你就是一直重复你的60分,你会失去很多。”

经验变化,让方念华每天都戴上新的眼目去看待生活,一切就不容易视为理所当然,就能用比较谦虚的心去学习。“我觉得这种心情跟心境,才是成长和在职涯里的发动机。”

走入小荧幕 学做新媒体

职涯长久持续,方念华坦言,并非一早计划。当年她在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选的其实是与新闻最不相关的广告组。1980年代中,台湾还在戒严,报纸只有3大张纸,广告是所有传播媒介中最能发挥创意的了。恰好就在毕业后解严了,报纸张数变多,电视新闻时段增加,新闻产业突然多出很多空缺。当时在广告公司上班的方念华应朋友之邀应考,才成为电视新闻记者。

回看职涯人生,又与台湾社会、媒体产业变化的时代交错着。90年代台湾刚解严,政治变化多端,方念华采访了1993年在新加坡举行的第一次辜汪会谈(海基会辜振甫与海协会汪道涵),以及1995年时任总统李登辉的美国康乃尔大学之行。(李是中华民国与美国断交后第一个到访的总统,发表了“民之所欲,常在我心”公开演讲)。她认为稳定性高,公司比较愿意给予机会,才有机会采访这些大事件。

跑了几年政治线,她有感剖析能力不足,再前往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攻读传播硕士。毕业后又恰逢有线电视台开台,她加入TVBS至今。从业三十多年,台湾媒体也从解严开放,到百花齐放且竞争激烈,到现在进入网络转型时代。方念华明白,以前学的新闻是注射理论,注射之后即产生效果,而现在网络上所有节目类型都是按照行销部门的数据反过来做定位、设计、发想跟投放,两者是完全不同的回路。“传播媒体跟科技改变,最重要的是我自己的心情,要承认有很多我不会的。”

如此资深的她也承认,在自己专业的大众传播领域,有数位内容、行销、互动这么一大块是不在行的。于是去年,这位传统电视人走进更小的荧幕,经营起网络节目《》,与律师谈婚姻议题。她就是想学习,请数位事业部同事、小编教她做节目,就连节目名称都不是她选的。

传统媒体面临网络转型,方念华也尝试网络节目,与律师赖芳玉主持《不爱就散》。
传统媒体面临网络转型,方念华也尝试网络节目,与律师赖芳玉主持《不爱就散》。

没有什么人是不可被替代的

手上三档节目,一是严肃的每日国际新闻,一是温暖庄重的访谈电视节目,一个是亲切的网络节目。方念华并不觉得分裂,因为她并不把自己看作节目中不可或缺的,就连14年来从未缺席的《看板人物》也一样。

“我唯一的角色就是帮助他们能够录完,觉得很高兴来到这个节目。”方念华认为,在电视圈要清楚认知,没有什么人是不可以替代的,就像她第一次播报气象,就只是原来的主播赶不回,她必须马上借衣服、化妆上阵。同理,就算有一天被告知换人播报,或节目就此结束,也觉得不需要任何理由。她比喻自己身上有无形的产权标签,做的每个东西,产权都是属于公司的,不认为节目是自己的,就不会患得患失。“患得患失的人做任何事都不会有安全感,我觉得安全感很重要。”

那辛辛苦苦做了节目,自己收获什么呢?她心里有一衡量价值,就是做节目、播报新闻带给观众的意义。不必是对他人人生造成多大的影响,可以是仅仅提供观众分辨讯息、思考生活所产生一些意义。“你看了我的节目,这个意义是属于你的,它本质就是这样啊,这个意义是属于你的,那我就是move on(继续前进)。”

谈起持久的新闻生涯,方念华授招,学习“经验变化”,在日复一日的工作中感受变化,储备自己。

后记:
专访方念华,怎叫人不紧张?14年来她在《看板人物》采访过多少名人、大师啊。我那紧张心虚的感觉就像自己要出什么招,对方早已洞察。访谈结束,缴械似地坦白自己的忧虑,她亲切安慰,“不会,我就是分享嘛……”

她还真分享了一段,采访美剧《欲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男主角Mr. Big(本名克里斯·诺斯),“我才是超紧张的,我又不是天天用英文跟人家闲谈,而且对光跟audio(收音)、video(画面)的时候,你一定要闲谈,你不能就‘我们来rehearsal一下题目’,一定要闲谈,所以连那个闲谈你都要先准备要闲谈什么……”

嗯……都访完了,我也不那么紧张了。

更多文章:

昆虫生态学博士转行当记者/刘耀华用理性与感性写环境新闻
画家沙・克约/用画笔为族人发声 “原住民不是外来者”
品冠/秉持炙热之心继续走 音乐路上无惧新挑战
南音传人林素梅/南音绝不只是老人家的音乐
岩画守护者苏招月/追寻岩画深邃之美与文明足迹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你也可能感兴趣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