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8/2019
画笔扶贫无悔山路险.大马画家感动中国僻乡穷户
5477HKY20196121229113281984.jpg

马中艺术家与村民管石翠(左四)在壁画前合照。左一起邓达路、卢芳舟、赖伟权、尹乔英子(左五)。

(怡保1日讯)扶贫方式千百种,填补的是最实际的口袋贫穷,但心灵贫穷呢?

扶贫,对于一般人如你我,首先出现在脑海的是以金钱资助,但对本地画家赖伟权而言,所谓的贫,不一定是指生活条件的贫乏,而是包含心灵上的,我们不能“穷得只剩下钱”。

获孙海平邀参与昆明扶贫计划

赖伟权在2年前开始远赴中国昆明参与文化艺术扶贫计划,这个计划的发起,始于在昆明学院担任美术教授的朋友孙海平被政府选中参与扶贫计划,地点是在距离昆明市中心逾4小时车程,海拔2800米以上的深山村庄─昆明市东川阿旺镇关中村。

该村村民向来的居住环境是泥屋,村子里的厕所以三无见称,无水、无门、无热水,这样的厕所在中国偏远地区是处处可见,非常普遍,却让赖伟权受到了文化冲击。

虽然中国政府有建筑了平房让他们居住,但他们拒绝迁入,孙海平的扶贫计划目的就是让这些居民愿意搬入平房,改善生活环境,并藉著美丽的壁画,吸引游客上门,带动当地经济。

美术背景出身的孙海平,曾应赖伟权的邀请,到来怡保见识过本地壁画,即公共艺术带来的效应,因此衍生出两人到昆明关中村扶贫的合作。

过程困难重重

计划的初始,肯定是不顺利,两人的到访和要求在平房上画画,遭到村民的“打枪”,村民态度并不是强硬拒绝,但总是不愿配合,觉得画画不会给当地带来任何好处,村委会也害怕会遭受到政府的问责,甚至有当地高官发出逐客令,好让他俩打消念头;就连当地媒体也因山路难行,对他们的义举拒绝报道,总而言之就是阻扰不断。

文化艺术扶贫计划在如此多挑战的情况下,并没有胎死腹中。他俩坚持进行计划,带上妻儿上路的赖伟权过程颇辛苦,需经历长达数小时的山路弯曲狭隘,宽度勉强可让两辆车双向行驶,可山边就是万丈深渊,一个不小心,后果可说是不堪设想。

赖伟权形容,两辆车的距离,是近到可以在互相开著车窗递香烟点火的距离。现在说起虽是轻松,可当时他的确曾抚心自问,这一切是否值得。不只车程惊心动魄,他在当地作画时因高处空气稀薄而出现高山症反应,头昏气喘、呼吸困难、心跳加速,带病上阵的他,可说是少点意志力都不行。

“我曾经犹豫,但不曾后悔。我们计划的唯一理念,就是希望提升当地的文化水准。终于在前往第3次时,有了正面的反应。”

5477HKY20196121229103281981.jpg
赖伟权儿子赖大有是参与扶贫计划年龄最小的画家,却是人小志不小,他很高兴自己能参与如此有意义的活动。
5477HKY20196121229113281982.jpg
如今村民对壁画的接受度大大提高,村民还会和画家们一同作画。

坚持感动村民 媒体报道获回响

他们的坚持感动了村民,从扭捏的接受到大力配合,今年农历新年一次过完成10幅壁画引起昆明日报和云南日报的注意,媒体的报道带来的回响更大,就连官方也开始给予承认,以官方仪式正式邀请赖伟权等人再次前往交流,经费、住宿全包。

他说,村子的基本建设改善了,村民愿意搬进平房,每家每户都有冲水马桶、42寸电视,全村有网络覆盖,最重要的是,他们对壁画艺术的接受度大大提高,以前不让画,现在还会要求指定画些什么。

“村民之前的经济看来是贫,但其实他们心灵很富有。他们的家人都陪在身边,不管子女或孙辈都一起住,每个人不会头低低玩手机,晚上打开门窗就可以看星河,在他们眼中,城市人如你我才是贫穷。”

更多大马艺术家加入

赖伟权补充,到了淳朴的当地,能让人洗涤身心,反思自己。此次计划已完成25幅壁画,计划要画100幅,并让这类扶贫计划成为其他扶贫小组的楷模,让扶贫的对象除了在生活水准上提升,心灵亦能同步。

最新的文化艺术扶贫一行,加入了本地艺术家如卢芳舟(柔佛)、邓达路(金马仑)及一群中国艺术家。他们的壁画作品也转化成旅游商品如明信片,使当地村民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接待游客食宿、销售旅游商品等增加收入。

孙海平:感谢大马艺术家帮扶

孙海平表示,整个计划整体来说是文化艺术扶贫,艺术是文化大范畴中的一个部分,是文化的载体,文化艺术是结合起来的,即是产业发展,也是教育帮扶。

“我们建设国际壁画艺术村的初衷就是希望国际艺术家到我们贫困山村新建设的房屋墙壁进行壁画创作,为各国艺术家提供一个公共艺术创作交流的平台,让村子留下壁画艺术资源,以后开发乡村旅游奠定基础。”

他补充,目前已有赖伟权等马来西亚艺术家创作的壁画作品20多幅,国际友人参与中国的扶贫工作是艺术家人文情怀的体现,也是中马友谊的体现,他深表感谢。          

卢芳舟:新尝试难得体验

当赖伟权邀请卢芳舟加入文化艺术扶贫团队时,卢芳舟的第一反应是感觉奇怪,为何壁画要画到国外去,了解后就一口答应下来,此次农历新年之行他也有参与。

“这是个新尝试,也是很难得的体验,能把作品画到国外去。我认为这样的扶贫计划是可行的,村民本来对壁画、艺术都没有概念,看到我们画画,都会好奇地发问,这对村民的文化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他觉得在当地要适应食物、卫生条件恶劣等,有点困难,所幸他很快就能克服过来。

至于邓达路则是在今年5月才参加,他听了文化扶贫的讲解,觉得很创新也很有意义,虽然只有10天时间准备就要启程,有点仓促,他只考虑了一晚就答应同行。

他认为,扶贫不只限于建屋或建马路,文化艺术扶贫能让村民长见识,对文化艺术有新体验,带动旅游增收入。把村子的环境搞好,就可以为村民的生活带来正面影响。

5477HKY20196121229103281980.jpg
艺术家们的壁画作品也转化成旅游商品如明信片,使当地村民足不出户即可通过接待游客食宿、销售旅游商品等增加收入。

5477HKY20196121229113281983.jpg
昆明市东川阿旺镇关中村在文化艺术扶贫计划之前,村民都住在泥屋,文化水平不高。

5477HKY20196121229113281985.jpg
赖伟权、叶凤萍夫妇带同孩子赖大有一起到中国画壁画,让孩子开眼界的同时,也在孩子的心埋下行善的种子。

5477HKY20196121229103281979.jpg
赖伟权(左起)、卢芳舟参与中国的扶贫工作是艺术家人文情怀,也是中马友谊的体现,孙海平(右)深表感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