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专题·季度最佳报道”终于回来了!2019年7至9月的最佳专题得主,是森美兰区学记队的张小琼、杨芯慈、罗乐易、林俊杰和萧智宣所撰写的《芙蓉老街》专题。策划人是时任森美兰区学记负责人许镁琪。学记们可获300令吉的奖金、“年轻人专题·季度最佳报道”金笔勋章及奖状。
评审们依旧为原班人马,分别是《星星》学堂主编郑德发、星洲日报高级记者许俊杰、星洲日报副刊记者白慧琪。
针对芙蓉老街专题,许俊杰赞许学记们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资料收集,讲沉闷的历史写得详尽且精彩,非常不容易。郑德发则点出照片与文章连接不足的问题,导致呈现方面缺平衡。他也建议一些受访者的回答要是不精彩可以取舍不刊登,以免影响整体观感。
三位评审在开始评审之时,各有心目中的冠军人选。经过反复评选及讨论,才得出三甲人选,再从中挑选冠军。落选的三甲作品是霹雳区的《美术学会》和《诗歌队》专题。
落选专题点评:霹雳区《美术学会》:有别于一般的学校学会书写,该专题着重写美术学会的重振,照片也一小格一小格地呈现美术学会逐渐壮大的情形,引人入胜,只是段落间略显断层,读起来有点不知从何读起。
霹雳区《诗歌队》:诗歌队比赛的情形让评审回忆起中学的生活,很有代入感,可惜照片只是诗歌队得奖,没有选手朗诵时的照片,少了画面感。
雪隆区《SPM华文科讲座》:讲座摘录的考试技巧以表格呈现,清楚而易读。手法让人眼前一亮。
马六甲区《触动古城音乐剧》:充满正能量的专题,可惜字数太短,关于舞台剧和导演的叙述都只是点到即止。
雪隆区《起飞音乐专辑》:看完后对专辑难有具体印象,因多着墨于音乐人和老师的讲评。应多采访负责创作的学生。
雪隆区《生态绿色领袖生活营》:这是不容易消化的内容,营中讲座提及的教育理念有点出来让读者认识是很好的。
霹雳区《老学记刘善权》:采访重点不清晰。是要采访老学记有关在学记队的回忆,还是在学记队所学让他在未来受用?
槟吉玻北霹雳区《冬令营》:如该区学记负责人所说,内容丰富但呈现混乱,导致读者没办法专注地读到个中精华。内容应该先予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