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医学发达的年代,仍有科学无法探索及根治的奇难杂症。中医和草药作为辅助治疗方案,秉着药食同源的理念,帮助了不少病患,让他们重获新生。
草药保健公司创办人程顺章(78岁),小时候与大部分孩童一样,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医生,奈何家境一般,无法让他学医。但这并无碍他醉心医学,长大后的程顺章转学中医中药,学习草药调理方法,甚至不惜全马跑透透,到处寻求高人指点,逐步掌握草药的医学知识。
别人眼中杂草视如珍宝
他接受森州区学记队采访时指出,在那个年代要学习中医不容易,许多人开始普遍倾向西医治病,反而中医治病会被他人视为“愚昧”的行为,认为中医师的“偏方”没有医学根据。但这些在别人眼中的杂草,偏偏被程顺章视为如珠如宝。
创办草药保健品牌
“老一辈人的眼里,这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其实有着不同的养生和抗病功效;在年轻人的眼中,相信中医就是无知,这些草药就是一堆杂草。”程顺章后来创办了自己的草药保健品牌,为了完成自小立下的“悬壶济世”夙愿,他走遍全马,为身患绝症的病人医治。
他透露,因不想荒废自己多年的草药研究知识,更不惜冒着被医生“赶出”医院的风险,寻访各种疾病患者,尤其是被医生宣判“药石无灵”的病人,秉着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的精神,积极地让更多病人接触草药,希望接受草药治疗的病患能重获新生。
当医生宣判“无效医疗”时,无疑对病人是巨大的打击,等同突然被判处了“死刑”。面对各种只能保守治疗的病患,难免会寻求西医以外的辅助,因此,也会有些病患会主动找上门。但站在西医的角度,医生肯定不愿病人接受西医之外的治疗方案,所以,只要病患愿意,他也愿意为病人提供配方草药。
传承下一代
年轻人应了解中医草药
中国是中医草药(简称“中草药”)的发源地,现今医学技术愈渐发达,中草药也逐渐被普遍冷落了,特别是大部分年轻人对于中草药一窍不通。精通中医中药者,多为暮年长者,社会也普遍对于年轻一代的“中医师”抱着不信任的态度。
中草药医食同源
程顺章认为,若制药方法没有好好地传承给下一代,久而久之,中医草药自然就会渐渐消失,届时病患在别无选择之下,会更加依赖现代科技治疗。正因如此,年轻人更应该学习及深入了解中医草药。
在日常生活中,中草药并非只能治病,所谓医食同源,它同样可以烹制成美味的药膳及料理。在采访过程中,程顺章也让学记采访队品尝美味药膳。其中包括以近年兴起的“忧遁草”煎蛋及“九重葛”煎蛋。
病向浅中医
他说,很多人抱着“我都没病,为什么要吃药”的心态,拒绝自己在平白无事的情况下,食用中草药。然而,在中西医理论中,“病向浅中医”、“预防胜于治疗”永远是不争的事实。
【学记感言】
●张凯渊:学习程老不屈不挠精神
“这次的专题采访除了学到草药种类及使用方式,更在程老身上学到了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普遍倾向西医的年代,仍竭尽所能让人对草药改观,甚至得到州政府认同,拨出土地让他继续研究草药,这份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
●梁予瑄:再困难也不忘初心
“原来,研究草药是那么艰难的一件事,程老这一路走来实属不易。就如程老受访时说过的一句话:‘即使困难再难,也不忘初心’。程老带给我们的,不只是草药的知识,更多是做人的态度。”
●叶瑞婷:“三分病七分心理”贴近生活
“程老一句‘三分病七分心理’,是我在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话,此话也非常贴切我们的生活。而我最敬佩他对中医草药的热忱,还有坚持拯救每条生命的态度。最开心的是,在这次的采访中,我也尝试到了从未喝过的优盾草咖啡乌。”
(指导:森州区学记负责人丘明艳/联合报道:森州区学记:张凯渊(N2006,芙蓉振华国民型中学)、吴祈恒(N2007,芙蓉圣保罗中学)、梁予瑄(N2022,淡边东姑赛依吐鲁斯国中)、叶瑞婷(N2023,淡边东姑赛依吐鲁斯国中)、石宜慧(N2046,波德申拉惹朱玛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