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入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地方

|

都市动态

发布: 4:02pm 27/08/2020

“雪隆森林已越来越少”·山友网上号召保山

位于实达生态园后方大储水池的登山口,在星期天的上午迎来众多人潮,最为热闹。
位于实达生态园后方大储水池的登山口,在星期天的上午迎来众多人潮,最为热闹。

报道/谢仲洋

焦点社区:沙亚南社区森林

ADVERTISEMENT

(沙亚南27日讯)“这里附近只有这座山可以爬,如果森林就这样被开发了,会觉得很可惜,毕竟雪隆大都会区一带的森林已越来越少。”

位于沙亚南实达生态园后方的沙亚南社区森林(Shah Alam Community Forest),在沙亚南市政厅最新出炉的2035年地方发展大蓝图规划中,确定会有一条衔接实达生态园和沙亚南U10区的新路贯穿森林后,山友在获悉该处或将被开发的消息,充满依恋与不舍。

沙亚南社区森林在近两三年来广为人知,每逢周末和星期天上午,接近登山口的路段都泊满了汽车。
沙亚南社区森林在近两三年来广为人知,每逢周末和星期天上午,接近登山口的路段都泊满了汽车。

不过,大多数公众显然对“保山”一事没有很强烈的捍卫情感。部分人士坦言,本身只从沙亚南社区森林协会的脸书专页,获悉当局批准发展商建新路的消息,因此本身唯一能做的,就是响应该协会号召,在网上提交反对意见予市政厅反映民意。

一些是首次或只来过森林几次的山友受访时,则表示对发展情况不知情。

《大都会》社区报记者于星期天上午走访该区,发现在森林进口的实达大使U13/23路,一如往常泊满了许多车。山友们呼朋唤友、或携带小孩一同进山,难得趁周休日的闲暇,徜徉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现场并没见到任何显眼的保山标语或横幅等。

有带着乐观心态,来自吉隆坡甲洞的山友受访时形容,人民无法阻止政府要做什么,既然政府要搞开发建路,不见得要把整座山给铲平,所以有意愿的登山客还是能在山里头,辟出其他的山径,反正“路是人走出来”的。

潘小姐:已响应协会号召

与友人李小姐从八打灵再也结伴而来的潘小姐受访时披露,已响应协会号召,向沙亚南市政厅提呈了反对大蓝图中,要在森林建路的发展规划,希望自己小小的举动,能带来一丝改变,争取保住青山绿水。

潘小姐(左)希望,向市政厅提呈反对在森林建路的小小举动,能带来一丝改变,右为友人李小姐。
潘小姐(左)希望,向市政厅提呈反对在森林建路的小小举动,能带来一丝改变,右为友人李小姐。

作为该座森林“常客”的她们笑称,从有关山径于两三年前陆续被开发,随着沙亚南社区森林渐在巴生河流域一带广为人知和有所名气后,她们便几乎每周都会特地从灵市过来健行登山。

她们形容,这座山较有挑战性、拥有美丽湖景,加上山道都有完善的指示牌,看得出义务打理的该协会,很有组织性及积极性,盼能带给进山健行和徒步的公众醒觉。

山友受促在进山前,先记下登山路径图以免迷路,同时需登记扫码,贯彻防疫措施。
山友受促在进山前,先记下登山路径图以免迷路,同时需登记扫码,贯彻防疫措施。

登山新客勿独自进山

潘小姐并提醒登山新客,要看好山径路线图后才好进山,且尽量不要独自进山以免迷路,最好有两三人结伴而行,以免单独一人在森林里头遭遇不测或遇状况时,身旁无人能施予援手。

“新手必须带齐足够的饮水、确保手机电池充满电,并和有经验的友人一同进山,千万不要因为准备功夫没做好,而导致在山林内迷路或遭遇意外,必须劳烦搜救单位进山施援。”

沙亚南社区森林协会在林中分叉口设置了路牌,提供山友明确指引。
沙亚南社区森林协会在林中分叉口设置了路牌,提供山友明确指引。

她督促登山客做好自身安全管理,不要因为一座山出现了太多意外和失踪案例,导致有关当局最终必须“封山”,或规定需另聘向导才能进山,造成山友负担。

“例如彭亨州政府规定,一名收费250令吉的向导,最多只能带5人进山,意即每人需承担50令吉的额外费用,让人吃不消,毕竟爬山应当是一项低廉甚至免费的健康活动。”

达米兹(左二)带领3名残疾少年进山,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体会生命意义和学习付出。
达米兹(左二)带领3名残疾少年进山,让他们接触大自然,体会生命意义和学习付出。

大自然是锻炼好环境

一个偕同60名成员首次来到的巫裔登山组织,与一个心灵扶助协会配合,带领3名残疾少年进山。该心灵协会主席莫哈末达米兹形容,大自然是很好的锻炼环境,能让残疾少年找到生命价值与生活的意义,并学习付出如捡拾垃圾等。

对于山林或将被开发的结果,他感到遗憾,毕竟雪隆区一带可被攀爬的山林已不多。

1284CSY20208271325224600030.jpg

叶明朗(28岁):被开发会很可惜

“这座山如果可以保留就应保留,若被开发会很可惜,毕竟大城市已很少有爬山的地方,加上目前一些爬山地点,都因冠病疫情关系,仍继续被关闭。

我和一班朋友从灵市过来,我们近来每周都会找巴生河流域一带的地方爬山,锻炼体力和走入大自然。

我们有10多位朋友同行,早上7点便抵达,有去到里头天然湖和一个塔台游览,从进口到塔台健行要花上两个小时。”

1284CSY20208271325214600029.jpg

廖子雄(27岁):还有很多地方可发展

“其实可供发展的地方还有很多,这座山很大,可以保留就保留。

我目前和工作上的朋友们,大家约定完成在每星期天爬一座山的目标,这是第五个星期了,很高兴大家都还保持着这股毅力与坚持。”

1284CSY20208271325214600028.jpg

陈志吉(38岁)和儿子陈泟希(8岁):带儿子接触大自然

“我住在附近的实达阿南,每星期都会来爬山,前后也来了很多次。一般上儿子都会跟着我,我就带他进山接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对小孩的发育很好。

我有听说这里会被开发,至于会否响应号召向市政厅提呈反对,我会考虑。我来这里爬山最多,毕竟最方便和最靠近住家,里头的环境都很天然没受破坏。

我带着儿子进山很多年了,让他熟悉和接触大自然,是很好的亲子活动,甚于给孩子玩手机或进商场逛街。因为带着孩子一起走,所以我不会走太挑战和难行的山径,一般是花上一小时左右便完成行山。”

许多小孩也喜欢在大人的带领下进山踏青,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许多小孩也喜欢在大人的带领下进山踏青,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中。
人本该属于大自然,只是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忘记了这一点,而硕果仅存的城市山林,就成了城市人放松脚步的管道。
人本该属于大自然,只是都市生活让现代人忘记了这一点,而硕果仅存的城市山林,就成了城市人放松脚步的管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