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尿有风请当心!20岁李先生近来解尿常觉得解不干净还伴随空气声及残渣,就医初步研判腹部疑似因肿瘤问题导致小号难解,接受电脑断层影像检查结果比对症状表现却并非典型肿瘤,进一步小肠镜检查,发现小肠末端已严重狭窄与溃疡,这才确诊为克隆氏症。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健康的膀胱不存在空气、残渣及细菌,排尿出现空气声是重要警讯,当肠道持续发炎,可能与周边器官形成瘘管,导致排废路径错乱,而上述患者就是肠炎情况严重,使原本不相通的肠道与膀胱,却因肠发炎穿孔形成瘘管相通,这个连外道路使肠内空气及粪便残渣于是排入膀胱,因而导致解尿有风及残渣;若是瘘管发生在女性患者的肠道与阴道间,阴道恐出现异常分泌物,严重影响生活品质。
ADVERTISEMENT
克隆氏症可能导致肠道瘘管
克隆氏症及溃疡性结肠炎都属于发炎性肠道疾病,好发于20~40岁族群,致病原因不明,目前已知和自体免疫、基因、环境等因素有关。克隆氏症患者从口腔到肛门都可能发炎,发炎部位呈跳跃性,以小肠或大肠是最常被侵犯部位,初期可能以反复腹泻、腹痛、血便、营养不良及体重变轻等症状表现,若未即时就医治疗,还可能并发多种共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学业及人际关系,且需要终生接受治疗以控制疾病,也因而列为重大伤病之一。
发炎性肠道疾病属于自体免疫疾病,除了肠道本身出现病征,还可能波及其他器官,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炎、虹彩炎、脓皮症等肠道外症状,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患者肠道外症状比肠道症状更早出现,因此前后到骨科、皮肤科、眼科就诊,辗转奔波多时才确诊是发炎性肠道疾病,也可见这个疾病的多样性,使得患者确诊大不易。
ADVERTISEMENT
临床上,一位二十多岁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初期因为两侧脚踝都化脓而住院,分别有十几公分伤口,外表看似感染蜂窝性组织炎,给予抗生素治疗,但治疗效果始终不佳,经切片检查后,才确诊是溃疡性肠道疾病引起的肠道外共病“脓皮症”,所幸经过治疗,肠道发炎获得控制后,皮肤化脓的状况也跟着改善。
治疗关键:黏膜愈合才能“肠”治久安
现有发炎性肠道疾病治疗包括抗发炎药物、类固醇、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其中,类固醇能抑制发炎反应,但长期使用可能出现高血压、骨质疏松、血糖不易控制、易感染等副作用,因此常用于疾病急性期,直到患者急性症状缓和;如患者疾病症状使用传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使用生物制剂以缓解肠道发炎,以降低复发、手术及并发共病的风险。
发炎性肠道疾病的患者多为年轻族群,常处于课业或事业打拼阶段,部分患者以为肠道症状缓解就是疾病获得控制,因而中断治疗、不再回诊,对此提醒,良好的医病沟通,搭配遵循医嘱、定期追踪、持续治疗,使治疗达到大肠黏膜愈合的理想目标,才是稳定控制发炎性肠道疾病的关键,倘若治疗变成“自”疗,任意停药,恐让疾病复发或突然恶化,让病情变得更加复杂也更难以控制,导致“得不肠失”的结果。
ADVERTISEMENT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感染科)专科医生颜俊宇/发炎、感染、自体免疫疾病有什么不一样呢?
ADVERTISEMENT
编按:本文由“照护线上”授权转载。原文连结至 https://www.careonline.com.tw/2020/12/ulcerative-colitis.html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