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头条

|
发布: 4:08pm 24/03/2021

2生意伙伴一场病转念 · 水培蔬菜 +“拯救”食物 免费送

作者: 陈静慧

ADVERTISEMENT

免费送
陈前达(左)和黄柏扬的患病经历,促使他们共同创办了Grow Eat Well,旨在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自己种植健康的蔬菜。

报道:陈静慧

摄影:黄冰冰/部分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吉隆坡24日讯)他们一人曾患有霍奇金淋巴瘤,一人曾经历中风,在经历生死关头后,两人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尤其在饮食方面,因此携手发展环保型农场,提倡水培蔬菜种植,并与社会企业合作,将水培蔬菜与“被拯救”的食物,包装成餐食,免费派发给有需要的群体。

与社企携手包装成餐食

他们是Grow Eat Well水耕设备供应商的创办人陈前达和黄柏扬。陈前达是在2014年被确诊患有霍奇金淋巴瘤;黄柏扬则是在2010年经历中风。

他们与社会企业What A Waste携手,通过社区面向有需要的群体进行食物分享。

一行人正在为派送食物行动准备食材。
一行人正在为派送食物行动准备食材。

陈前达和黄柏扬在接受星洲日报专访时表示,也就是有了这段死里逃生的患病经历,深刻意识到健康是生命中最重要的财富。

现年39岁的陈前达指出,在患病期间,太太常常为他准备沙拉(salad)作为餐食,但他并不喜欢生吃蔬菜。

“对我来说,沙拉很难吃,我看到身旁的人都在吃印度煎饼、椰浆饭、炒棵条等,而我的面前却是一碗沙拉。”

他坦言,因为病况的关系,他必须改变饮食习惯,也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因此慢慢增加蔬菜的摄取量。

当时的他从事园林绿化生意,看到身旁的友人自己种植蔬菜,这也逐渐促使他开始种植蔬菜。

What A Waste携手派送食物行动的团队成员,为社区有需要的群体送上免费餐食。
What A Waste携手派送食物行动的团队成员,为社区有需要的群体送上免费餐食。

更注重健康饮食习惯

他说,距离上次癌症复发已经有5年了,现在的他更加注重健康的饮食习惯。

也就这样,陈前达和志同道合的黄柏扬在去年共同创办了Grow Eat Well,旨在鼓励人们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及自己种植健康的蔬菜。

黄柏扬指出,他是在2010年经历轻微中风,以及疑似患有硬化症(Sclerosis),当时的他不能够面对现实。

“我是非常喜欢运动的,而且我的胆固醇指数是很低的,可是这个东西(中风)发生在我的身上。”

他坦言,当时的他37岁,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好的职业以及健康的身体,但原来健康已经出现状况。

他说,他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也开始多摄取蔬菜,少吃肉类,也做更多的运动。

他表示,庆幸的是,身体的情况也逐渐好转,但当时的经历确实让他上了宝贵的一课。

Grow Eat Well和What A Waste团队在梳邦再也的一个社区派送免费餐食。
Grow Eat Well和What A Waste团队在梳邦再也的一个社区派送免费餐食。

What A Waste宗旨“拯救食物”  

社会企业What A Waste的宗旨是“拯救食物”,派送食物给有需要的家庭以及拯救环境。

What A Waste联合创办人陈美仪指出,该社会企业的使命是减少国内的食物浪费。

陈美仪在大约四年前参与社区服务工作,当时的她并未专注于拯救食物,而是探访社区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士,主要是为小孩提供教学,偶尔也会协助派发食物给有需要的群体。

后来的她,意识到剩余食物的现象,因此开始收集这些食物,并创办了What A Waste,拯救剩余的食物和食材。

“我们拯救剩余的食物,将仍然完好及可直接食用的食物重新分配给有需要的人。“

她说,除了这些可直接食用的食物,该社会企业的义工们也将被“丢弃”的好食材重新加以利用,制作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她表示,What A Waste不仅仅是拯救剩余的食物,同时也对剩余的食物具备醒觉意识,着重于这些食物的食品安全,坚持在拯救食物方面做得专业。

她说,在派送食物的同时,也会了解这些受惠者的生活以及所面对的困境,并给予适当的帮助。

陈前达(左四)和黄柏扬(左五)携手发展环保型农场,提倡水培蔬菜种植。
陈前达(左四)和黄柏扬(左五)携手发展环保型农场,提倡水培蔬菜种植。

陈前达盼改变受助群体心态

陈前达指出,在派送食物给有需要的群体时,不仅是提供食物,而是给这些群体带来希望,甚至是改变一个人的心态。

他提及,不久前在派送食物时遇见的一对老夫妻,妻子在7年前中风,丈夫曾是巴士司机。

“每个星期我们都会过去探访他们,送上一些物资,以及鼓励该名妻子重新站起来,因为她在经历中风后,几乎放弃走路。”

他说,现在Grow Eat Well的农场也开始向这名丈夫供应蔬菜,让他赚取收入。

“我们也常常鼓励该名妻子,现在她已经开始练习走路,每次看见我们到访,也很开心前来开门迎接我们,她的改变是非常正面的。”

他表示,其实派送食物的行动,也间接影响这些受助的群体,改变他们的心态,就如上述这对老夫妻。

黄雪彬(左起)、陈美仪、黄柏扬和陈前达携手通过社区面向有需要的群体进行食物分享。
黄雪彬(左起)、陈美仪、黄柏扬和陈前达携手通过社区面向有需要的群体进行食物分享。

黄雪彬:欢迎捐赠可食用食材

此外,What A Waste项目成员黄雪彬表示,之前在派送食物行动中,其中一个受助家庭是居住在货柜,没有水电供应,生活环境非常不理想。

“这个家庭的夫妻60多岁,在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困境后,我们决定帮助他们寻找一个新的居住地。”

她指出,这对老夫妻现在已搬去人民组屋,也加入煮食行列,除了从中赚取一些收入,也一同派送食物给其他有需要的群体。

她说,在大家的分工合作下,每个星期会派送1000至2000个食物便当给予有需要的群体。

她也欢迎民众向他们捐赠尚可食用的剩余食物或食材,同时也欢迎其他企业加入,携手过社区面向有需要的群体进行食物分享。

义工们将被“丢弃”的好食材重新加以利用,制作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义工们将被“丢弃”的好食材重新加以利用,制作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黄雪彬(左)和陈美仪表示,What A Waste除了“拯救食物”,也“拯救”可以重新使用的饭盒。图为What A Waste“拯救”的饭盒。
黄雪彬(左)和陈美仪表示,What A Waste除了“拯救食物”,也“拯救”可以重新使用的饭盒。图为What A Waste“拯救”的饭盒。

What A Waste的义工们,利用所“拯救”回来的食材,烹制成一道道食物。
What A Waste的义工们,利用所“拯救”回来的食材,烹制成一道道食物。
义工们将烹煮好的食物装入盒子,以派发给有需要的群体。
义工们将烹煮好的食物装入盒子,以派发给有需要的群体。

打开全文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

点击 可阅读下一则新闻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