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21日讯)咖啡店突破传统框架,搬上“空中”营业,不管是要订购外卖、打包自取或堂食,顾客与小贩完全零接触,只需在手机应用程式(App)上订餐,热腾腾的食物就会如同机场的行李般,透过输送带送出来!
全马首创,以科技来运作的“空中咖啡店”(air Kopitiam)设在蕉赖大同花园(Taman Taynton View)。民众只要通过air Kopitiam的手机应用程式,就能浏览虚拟档口,并同时下单不同档口的美食;民众也可选择送餐服务、自取或是前去现场打包。
ADVERTISEMENT
同时,此空中咖啡店的特别之处,在于所有食物都是通过输送带送出,即小贩把准备好的食物放在输送带上,食物被送到取餐处的总站后,送餐员或顾客就可以将餐点取走。
27档逾百美食供选择
该店目前有27个档口,逾百道美食供选择,除了有一般茶室的鸡饭、板面、虾面、咖哩面、猪肉粉、炒果条、云吞面等,还有西餐、日本餐、泰国餐。
林美君:行管期突发奇想打造
air Kopitiam创办人林美君向《大都会》社区报记者表示,她与伙伴从事软件工程,从来没经营过茶室,但由于他们喜欢创新的事务,在行管令期间困在家时,突发奇想打造空中咖啡店,以迎合目前疫情的需求。
“我们发现许多送餐平台的食物很贵,很多人说叫外卖却吃到穷,而且选择也少,加上业者必须让平台抽佣,导致食物价格提高,消费者的费用也高。”
写程序开发App耗约半年
她指出,她的伙伴是程序员,心生念头后就开始写程序及开发App,整个筹备过程约半年时间,并于去年杪正式开业,可说是首创的空中咖啡店。
她说,整个运作必须用电脑控制及计算,就如顾客在不同档口订餐时,必须确保每个档口在同一时间“出菜”,所订的餐点同一时间出来,送餐员才能一起把食物送出去,确保食物的新鲜度及温度,这是纯人手无法做到的。
她透露,输送带则是从中国进口,即把每个档口前的输送带与主要输送带连接起来,食物就会输送到“总站”。
“每个档口都设有电脑荧幕及打印机,小贩早上开档时,只需输入当天售卖的食物分量,完全无需接触顾客,也不用收现金,避免人与人的接触及无需担心现金是否隐藏病毒。”
她表示,如果要说食物的风险也只有一个人,就是准备食物的小贩,而小贩在准备好食物后,必须把食物包裹起来并贴上资料单,不会有其他人触碰食物,顾客也无需担心食物在半途中被送餐员偷吃。
顾客可依个人喜好订餐
“用App订餐很方便,顾客可依据个人喜好订餐,选择面类、不要放的食材等,我们也发现在其他平台订餐时,无法选择个人喜好,就算备注,业者也没理会,因此我们会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
她指出,顾客的接受度很高,有许多回头客,有些顾客一天内订两餐,有者已累计订餐逾10次,让他们得以通过数据来了解顾客的喜好。
“我们是采用自己的车队送餐员,目前有约10人,依需求不断壮大团队,目前的送餐范围只在15公里内,以确保食物的品质;其他地区的顾客也不断询问有否送餐,因此我们会考虑在其他地区开设分行。”
她也说,之前也有开放堂食,同样顾客只需在App点餐及扫描桌上的二维码,小贩就会把食物放在输送带送出,所有资料在一张贴子上,运用科技控制操作。
陈金信:用11App支持运作
另一名创办人陈金信表示,这间空中咖啡店共用了11个App来支持整个运作,以技术性来说,其中70%是软件运作,另外30%则是输送带等现场实际操作。
他指出,他们本身是从事软件,去年想到以科技来运作茶室,由本身的团队来研发,而软件的成本很高,也必须不断改进,目前软件已运作得相当成熟。
“整个研发过程是很复杂,一般的茶室业者不会去开发,而且这是个很新的概念,也不晓得市场是否能接受,但我们勇于创新,才有了以科技来支持运作的茶室。”
吴锦辉(51岁,板面小贩):只需通过App订餐
“这里订餐很方便,只需通过App在家订餐,就有专人送去,而且价格合理,与茶室的价钱一般。
我一个人也应付得来,通过荧幕可看订单,顾客可选择面类,清楚写在订单内。我只需专心准备食物,不用与人接触,不仅我安全,顾客也安全。
这里不像是传统茶室,有顾客上门来打包,也会站得靠近,比较高风险。
我以前也是在传统茶室营业,但我们必须转型,其实茶室人潮多很危险,我觉得在这里很安心。”
张桂娇(68岁,三间庄猪肉粉小贩):转型后还能应付
“我当小贩有26年,之前是在传统茶室营业,如今转型过来,还可以应付。
我们要变通,就算年纪大也要转型,不能死守著传统。
这里用电脑订餐,又方便和安全,不用至今面对顾客,看电脑就知道有什么订单。其实电脑操作很简单,每天只需输入卖多少份量。
之前我们做堂食时,也不用面对顾客,同样做好食物,放上输送带,会有人帮我们捧给顾客,不用走这么远捧餐。”
ADVERTISEMENT
热门新闻
百格视频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