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雪隆区学记负责人蔡瀞贤,联合报道/雪隆区学记:黄若琦 B34035 吉隆坡中华独立中学、朱芷琪 B34039 八打灵公教中学、熊素雯 B34040 八打灵公教中学、黄靖童 B34042 八打灵公教中学、杨征轩 B34043 白沙罗国中、黄筠涵 B34044 白沙罗国中、陈垲蒽 B34045 斯里白沙罗镇国中一校、符芳晴 B34046 武吉拉曼布特拉国中)
工业4.0时代来临,生活上许多的事情都跟数据有关,各个行业开始运用数据去分析市场和预测未来的趋势。但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分析都只是一堆数字,这时就需要经数据分析师从庞大的数据中找出当中的“秘密”,让沉默的数据说话。
本期《年轻人》版,本报雪隆区学记访问路孚特公司(Refinitiv)亚洲石油研究总监饶衍忠和农业研究高级分析师陈建邦博士,探讨他们的工作内容和经历。
饶衍忠:提供有用数据助交易员决策
路孚特(Refinitiv)亚洲石油研究总监饶衍忠表示,石油是现代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从发电、塑胶袋到智能手机,很多物品的原材料都包含原油,因此原油价格也影响着全球经济。
饶衍忠解释说,从地底下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原油(Crude Oil),不能直接使用,需要经过提炼才能变成海陆空交通工具上的汽油或柴油。然而,地球上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丰富的油田,像是中东能开采出许多原油,但中国因人口庞大,需要更多原油以提炼汽油或原材料去制造其他的商品。因此中国成为了世界上其中一个最大的原油提炼国。亚洲主要的原油提炼和出口国是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新加坡和台湾。
他说,开采、提炼再把原油的化学物质变成制造各种商品的原材料,这就是石油供应链,其中涉及原油或石油交易商。原油交易价格可以是上亿美金,所以这些公司会聘请专业的交易员,负责原油或石油买卖。而石油分析师负责分析有用的数据和资料,帮助交易员作出买卖决定。
不会每次预测成功 也不会每次失败
饶衍忠在当数据分析师之前曾经是记者,18年前采访石油分析机构普氏能源资讯(Platts),成了他加入了普氏能源资讯的机缘。之后他去了路透社当记者,4、5年间专职撰写石油市场相关新闻。
较后,饶衍忠加入美林证券银行(Merrill Lynch) 当分析师,但遇上金融风暴,一年后回到路透社当记者。3、4年后,路透社开发一个研究石油市场的单位,因此他便开始了现在的工作。
饶衍忠笑说,顾客经常会希望他们能预知市场的未来,但其实这没有人说得准。“这行业不好的是:你不一定每次都会预测成功;但好的是,你并不会每次都会失败。”
工作时间不定也乐在其中
身为石油分析师,饶衍忠不仅需要了解石油在日常生活中的用处,更需要站在贸易商的立场去看待整个市场并思考。他说,分析师的工作时间并不固定,成为行业一分子后,他的时间都不属于自己,但他乐在其中。他也劝告想当分析师的人,对此要做好心理准备。
当石油耗尽时,石油分析师会不会失业?饶衍忠认为,这个行业不会消失,只是将转换成另一个模式。如今,全世界提倡绿色环保,电动汽车更是逐渐普及化。这是因为石油终有耗尽的一天,取而代之的是太阳能、风能等可更新能源。
“石油公司需要做好准备来迎接这个全新的时代。能源分析师仍然被需要!”
出身化学系利了解提炼成分
饶衍忠说,自己的本科是化学,成为分析员后,所学的化学知识也能派上用场。他了解在石油的提炼过程中需要掺杂化学元素,能更敏感的预测趋势。
分析师对数字的敏感度是必备的,因为分析师的日常便是解析数字和数据。饶衍忠认为分析石油是个非常有趣的事物,因为它每天都在改变。分析每日数据起起落落的其中乐趣,让他坚持了20年。“是这个行业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这个行业。”
陈建邦:数据助提早规划风险
在路孚特担任农业研究高级分析师的陈建邦博士,毕业于马来西亚工艺大学(UTM)。毕业后,他当了一年的博士后研究员,也曾担任油棕公司的副经理。他的主要工作是分析数据,让客户从报告中了解市场趋势,对接下来的形势作出相应的决定,并提早规划风险,避免造成严重的亏损。
陈建邦说,数据分析员和普通的上班族一样,有固定的上班时间。但若有突发事件,他们就会花更多时间去找资料和了解情况。陈建邦觉得,上班时间越长并不代表效率越高,只要学会好好分配时间,善用科技带来的便利,便能为分析师省下很多时间。疫情期间,数据分析师的职业特性也让他们可以居家办公。
石油作为我国主要可消耗性能源,在未来充斥着许多不确定性,甚至可能因某个突如其来的因素而改变整个市场定位,例如突然肆虐的疫情。不只马来西亚,此次疫情带来的影响是全球性的。由于这次的疫情,石油的国际市场大受影响。
我国棕油市场亦是如此,陈建邦说,棕油的前景在2020年头时十分良好,因为马来西亚与多个亚洲国家签订了经济合约,制定出口数量。但当时没有人能料到新冠病毒突然来袭,各行各业都受影响,有些更被迫关闭,油棕的需求量减少直接导致价格下降。
“好在如今情况回转,全球范围多个地区逐渐解封,人民恢复往常的外出、流动,石油与油棕的价格逐渐回升,经济也出现好转。”
可用于分析资料过滤资讯
人工智能未必取代分析师
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导致许多职业都有着被取代的风险。对此,陈建邦说,现在还没看到数据分析师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可能性,但未来不一定。他认为,人工智能取代分析师的现象不会这么快发生。目前,人工智能只是用于分析资料和过滤资讯。
“最后依旧需要人来下决定,因为数据展现出来的不一定是事实。”他补充,每日的新消息成千上万,善用科技能帮助分析师筛选讯息,过滤掉不重要的资讯。
须细心不可错过任一资讯
陈建邦强调,身为数据分析师必须细心且耐心,才能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重点。此外,要对身边事物敏感,不能觉得所有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如果错过了一条资讯,很可能造成无法预估的影响。所以,一名分析师一定要有开放的心态,接受未知的事物。
陈建邦觉得,这个职业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能作为这个领域的先驱者。“他能发现别人没发现的,去分析并研究会造成什么影响。虽然挑战极大,但只要热爱研究工作,一定能坚持下去!”
/学记感想
盼更多人了解分析师
对于分析师这个行业,起初我们一知半解。直到采访后,才发现当一个分析师是多么不容易。需要一直跟进最新的市场,有时甚至会影响生活作息、减少陪伴家人的时间。希望这个专题报道,能让社会人士更加理解这份职业。
/学记负责人感想
续抱有勇于挑战心态
这个课题不容易掌握,其中一个受访者以英文受访,需要翻译。且内容也涉及原油贸易,对中学生来说或许有点深,好在受访者都很有耐性的解释。学记勇于尝试自己不熟悉的课题,稿件被我退回去几次,但还是很用心地完成,这个态度我给一百分。虽然,稿件有一部分是我重写的,但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了。希望未来的你们,会继续带着勇敢挑战高难度的心态,完成更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