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山19日讯)大学校园生活原是大专生最充实与美好的体验,无奈冠病毒疫情肆虐与行管令的限制,大专生被迫留在家中上网课。这时,最考验他们的,是自律的心态与进取心;他们得在疫期中兼顾学业及增进自己不懈怠。
坚定意志力完成课业
ADVERTISEMENT
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向受疫情及行管令影响的大专生了解这一年半来的情况,受访大专生指出,少了校园生活自然失去很多乐趣,必须有更坚定的意志力去完成课业,利用时间提升能力,使毕业后更具竞争力。
此外,受访的大学讲师表示,学生可通过网络的开放式讲座会与课程提升知识,吸取各领域的学问以开拓视野;讲师在不断摸索网络教学的技巧,解锁以往不擅长的科技运用,希望彼此的学习都不落人后。

陈奕伶:利用时间学新知识
陈奕伶(22岁,新闻系)表示,行管令影响大专生过往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却让她有更多时间阅读论文,报读网络行销课程,将大学所学的书面知识,更好的实践在未来的工作。
她透露,这学期将从南方大学学院毕业,疫期都居家上网课及实习,省下往返学校上课及参与课外活动的时间,反而充分利用时间学习新知识。
她说,网络行销将是踏足社会的第一份工作,碰巧在疫期接触网络直播,不仅提升沟通技巧与粉丝交流,拓展人脉及赚取零用钱。

苏东坡:积极参与网络辩论
苏东坡(22岁,土木工程系)表示,土木工程系需要大量的实验教学,但网课无法与教授面对面进行实验教学,只能自行上网搜索资料,为功课与报告预先补充内容,避免将来的临场经验不足。
苏东坡就读敦胡先翁大学。他说,今日事今日毕非常重要,大专生必须合理安排时间,避免课业与课外活动撞到一起,以免两头不到岸,他在大学积极参与辩论活动,确保兼顾课业和辩论。
“原以为疫期的辩论活动会大幅减少,但模拟赛与友谊赛的频率反而增加,大学辩论队更常进行网络辩论比赛,让辩手增加比赛经验、提升技巧与知识水平。”

陈俊衫:上网学习金融知识
陈俊衫(23岁,金融系)指出,他目前以半工读的方式攻读学士学位,行管令期的网课与课程无异,一直以来都自习为主,所以更需要自律兼顾学业与工作。
就读宏愿开放大学的陈俊衫说,他在疫期加入保险与信托基金,提升自己及开展收入来源,学习理财与财务规划,赚取收入应付学费与日常开销。
他指出,网络便利让人容易接收新知识,心态正确及求知欲时关键,通过线上视频教学,认识股票与金融服务,对自己修读的科系有帮助。

沈欣雅:居家提升新技能
沈欣雅(21岁,幼儿教育系)透露,她就读双溪龙校区的拉曼大学,自从去年行管令1.0就未曾回校上课。居家期间提升新技能,她有更多时间练习弹钢琴,向母亲讨教烹饪技巧并上网看食谱视频。
她指出,虽然失去大学校园生活,却多出时间学习新事物,身为大学生不管身在何处,最主要还是保持自律的心态,比如上网课能更专心,不断重看视频教学,积极提问或电邮请教讲师。

黄德伟:追求知识对未来负责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工程系高级讲师黄德伟表示,教学(teaching)与授课(lecturing)有所不同,授课讲师的角色是带领与启发,需要学生自主追求知识,大量阅读参考书和论文,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他说,疫情爆发后入学的学生,大部分时间居家网课,不能进行学习小组讨论功课,也失去大年纪学长学姐的资源,惟有依靠网络寻找资料,所幸必修课的资源都很容易找到,但选修课的资源则相对少。
他指出,会自动自发找资料的学生不多,加上居家上网课使得学生失去推动力与竞争力,而教授本身也有研究工作,不可能无时无刻回答学生的问题,大专生的学习环境相比疫情前来得艰难。

郭月莉:教师只能督促辅助
南方大学学院新闻与传播系副主任郭月莉指出,大专生一部分的学习来自讲师授业解惑,其余靠自主学习,教师的角色是督促与辅助,学生需要自律及求知欲来探索方向。
她透露,本身在疫期学习新技能,有效运用网络授课,深入了解电子科技,不断探索进行课外活动的新模式,或许将来可以结合线上和线下模式举办活动,颠覆所认知的模式。
她说,网络不缺乏资讯,反而是资讯太多,需筛选适合自己的内容,学生必须做好时间规划,别浪费时间留下空白。
“我也上网观看视频,学习视频创作者吸引观众的技巧,使网课更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专注力,利用科技达到教学目的。”

黄荟如:线上课程受益匪浅
南方大学学院中文系讲师黄荟如透露,疫期出现很多开放式的讲座和课程,部分还是免付费,打开手机就能轻易学习各类知识,只要有心增进自己,这些线上课程是绝佳管道。
“我在行管令期间报读线上课程,不管冷门或热门的课程都让人受益匪浅,并且能够无限回播,另外,电子书也是自主学习增进知识的途径。”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