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9/2014
做好规划,减少纠纷(下篇).生命的告别式.为自己最后一次做主
作者: admin

孝恩园董事经理助理兼营销及企划经理陈文茜表示,其实从古至今,华人就已经有提前准备身后事的习俗。

“以前的人会认为闰月是很好的时机,百无禁忌,于是就在此时购买生基和寿衣,甚至还会先买一口棺材以作准备。”

时移世易,这些提前准备也成为殡葬业者的业务之一,富贵集团执行董事邝耀年亦透露,该集团有95%的业绩都是来自提前预购墓地、灵位和殡仪配套,其中以60岁以上的人群居多。

早前,接二连三的空难事故令人体会到了生命的无常,陈文茜认为这对年轻一辈造成一定程度的刺激;在传出一连串的意外事故后,主动向该集团询问生前规划事宜,年约30岁左右的年轻人激增了50%。

“生前规划”包括医疗意愿

然而,陈文茜强调,生前规划并不只是提前购买灵位和墓地那么简单。

“生前规划,其实是需要把医疗方面的意愿和规划考虑在内,比如病重到什么程度放弃急救、要不要插管等,不是仅仅买灵位、寿衣或配套。生前规划要考量的范围很广,毕竟那是家里很重要的亲人,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

她提到,大部份前来要求生前规划的群体基本上都是60岁以上的长者,除了是出于年龄的考量,有的是身患疾病如阿兹海默症(俗称老人痴呆症),希望趁自己还有能力时,能依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规划。

“主要规划重点在于土葬还是火化、预算;再来决定形式,比如想要比较活泼、传统的或追思会的形式、穿什么样的衣服等。”

“然后是选择安息的地方,墓园、骨灰塔、海葬抑或是火化土葬,先决定大方向,因为这些考量都是影响整个策划的因素,尤其是金钱预算方面。”

变数多无须购完整配套

由于生前规划的周期很长,人生的变数又太多,比如可能会搬离居住地,加上际遇往往会改变一个人的信仰,所以购买完整的配套是没有必要的。

陈文茜建议,在进行规划时,不要把可能会出现变化的部份固定其中,例如宗教形式可以在临终前才做决定,因为无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基督教,在殡仪方面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需要被列入规划里的事项,皆是丧礼中一定会使用到的物品或场地等不会出现变动的要素。

“像是选择火葬用的棺木、骨灰瓮、办丧礼用的礼厅、灵车、前导车等等。”

而无论是墓地、骨灰塔的选择,当事人应该前往实地勘查,毕竟那将是长眠之地,自己满意最重要。

此外,她说,至亲的离世,无疑会让一个家庭笼罩在愁云惨雾之中,如何协助家属走出悲伤,也应该被列入生前规划的一环。

“亲人逝世带来的失落和哀伤都需要一个过渡时期来调节,有的亲属在父亲去世3个月后提不起劲工作,会觉得自己不正常,有的人可能在忙完三天两夜的丧礼,回家后才开始陷入悲痛的情绪,所以我们会安排工作人员提供为期6个月的电话支援,以助亲属走过来。”

邝耀年:对自己负责
提前规划免纷争

生前规划显而易见的好处在于,当事人掌握着最大的自主权,同时可以减少家属间的冲突。

邝耀年举例:“一般上子女很多的家庭,丧礼的费用都是分摊的,一些经济状况不好,一些经济条件不错,不同的意见会引起纠纷。”

人多口杂,不同的声音也就多了,就连丧礼要采用什么样的宗教仪式也会引发争执。

“我们看过一些这样的情况,如果往生者没有预先购买殡仪配套,并决定宗教仪式,因为他的下一代不同宗教,所以他们肯定就不愿意自己的父母做别的仪式,硬替父母改教,不仅违背往生者的意愿,也会跟其他兄弟姐妹争吵。”

列明后事交谁全权决定

同时,现在有的殡葬公司为生前规划的客户提供分期付款的方式,当客户往生时,其家属也无需在一夜之间掏出大笔资金置办丧礼和购买墓地,变相地纾缓家属的经济压力。

邝耀年认为,提前准备是对自己负责,也不会对下一代造成负担,为父母准备也是一种孝顺的表现。

此外,陈文茜表示,生前规划最为人性化的地方,就是当事人还能在生前就列明,往生后由谁全权做决定,邀请什么人出席,以避免造成摩擦或尴尬。

“现在只有女儿的家庭很多,还有些是多元家庭,这样能确保女儿和婚姻不受承认的伴侣或同性伴侣的权益至少能获得保障,有说话的权力,否则只有父母和兄弟姐妹有话语权,伴侣的地位很尴尬。”

主动提起身后事
长辈比年轻人开通

现今大多长者都会为自己准备身后事,但很多时候亲子之间会因为觉得此类的话题“触霉头”,所以不会主动提起,这将会是导致家庭纠纷的另一个导火线。

陈文茜鼓励亲子之间要多沟通,将自己的想法和计划与家属分享,事发时,能最大程度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看过一些案例是遗体已经送回家,子女们让我们去载,后来才知道父亲在很多年前就已买了骨灰位,但孩子们都在首都或在国外,那怎么办?因为买了不能退,可到底还要不要照着他的意愿做?兄弟姐妹意见就有不同,又会引起争论,如果当事人早期与家属进行沟通,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她笑说,年轻人通常会以为长者们会比较忌讳,不知道怎么开口,可是实际上长辈们会比他们想像的更为开通。

而且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现象并不鲜见,无论是为自己抑或为父母提前做好规划,即便万一最坏的状况发生,自己或父母的身后事已经处理好,减少长者的烦忧,也算尽了最后的孝道。

属长期性计划
生前规划逐步来

生前规划是一个长期性的计划,期限或许长达10年、20年不等,未来亦存在着各种不可预测的变化,但是当事人能在这漫长的时间内,逐步策划、完善自己的最后仪式。

丧礼形式的大方向敲定以后,其他的如棺木颜色、音乐的选择、灵堂的布置、要摆放什么花、骨灰盒的款式等细节就能一一考虑。

提起生前规划的最佳例子,陈文茜首推拿督黄纪达的丧礼,并称之为生前规划的典范。

“黄纪达的生前规划将近20年,从选择墓地、风水和墓碑的设计、子孙孝服设计等等,连所需石材也是亲赴福建选购,也会拍摄亲家丧礼的画面,向我们提要点,就是全程会与孩子交流他的想法。”

个性化丧礼成趋势

另外,时代的转变,让年轻一辈对于丧礼的形式不会局限在传统的模式中,因此个性化的丧礼也将会成为一种趋势。

陈文茜提到,曾经有一名很爱看书的客户,就要求把全部藏书都带到举殡的地方,所有前来吊唁的亲友,能选一本书带走以作纪念,与亲友们分享自己所喜爱的美好事物,展现最完整的自己。

丧礼只有一次,这一切的林林总总又如何在一夕之间毫无疏漏地处理完毕?

在毫无计划的情况下,在数个小时中需要做的决定太多,难免顾此失彼,一步错,步步错,还会把钱花在不必要的地方,但遗憾的是这场仪式再也不能重来。

后记

如果说人生是一段旅程,黄泉便是终点站。

人终其一生追求平等,讽刺的是唯有在死亡面前,世间万物皆平等,无论人畜、男女、老幼、贫富、贵贱,任谁都无法逃脱这个命定的结局。

既然避无可避,也无从选择终结的瞬间,那至少我们还可以选择用什么方式道别。

做好规划,减少纠纷(上篇).立遗嘱是对家人的“爱”.生命无常好好说再见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