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5/2015
痲疯病患难圆亲子情.领养簿遗失情深变缘浅
作者: admin

走访了双溪毛糯痲疯病院(现为国家痲疯病控制中心),才知道原来有一种思念,叫不敢想念。阻碍痲疯病患跟子女团圆的悲剧,始于一本遗失的“儿童领养记录簿”。这本记录了婴儿与领养人资料的记录簿,被保管人遗失后,也弄丢了病患与孩子原该共享的天伦,切断了原本血浓于水的亲子情。双溪毛糯痲疯院全球第二大双溪毛糯痲疯病院成立于1930年,是史上全世界第二大的痲疯病院。在那痲疯病被误认为是咒诅、不治之症的年代,一群不幸患上痲疯病的病患,被强制隔离,被亲友遗弃,也被主流社会边缘化。与其他国外的痲疯病院不同的是,我国的痲疯病院允许院内的病人自由恋爱,结婚生子,然而却不允许在院区内抚养孩子,这个规定,导致许多父母被迫与孩子骨肉分离。其实院方为每个被送离双溪毛糯痲疯病院的孩子登记了领养人的资料,但是这本由一名护士保管的记录簿却在多年来几经辗转后遗失了,这也导致患者和他们的孩子从此失联,天各一方无从知道彼此的存在。1400孩子送离痲疯院“巅峰时期”的双溪毛糯痲疯病院,曾经住有2千多个病患。根据记录,在1947年至1982年间,共有1千400多个孩子在院内出生,并被送离父母身边。其中有者幸运地有亲友愿意领养孩子,让这些孩子在被送走后,依然能与亲生父母保持联系,知道孩子的生活状况。不幸的是,更多父母在孩子被强行送离之后,就此断了亲子情缘。就像被风吹起的风筝,断了线,渺无音讯。这些“遗失”了孩子的父母,数十年来都怀抱着同样一个梦想,希望当年被强行送离身边的孩子,能在自己有生之年,回来让他们看一眼,知道孩子安好,就已足矣。然而,岁月长河漫漫,很多父母在思念与病痛的纠缠下,直至告别了世界,始终与孩子缘悭一面。省俭存钱托义工登报寻子而今,双溪毛糯国家痲疯病控制中心里依然住着163个痲疯病康复者,其中有6个老人家,四五十年来,依然在等着,等着或许还有机会在双眼合上之前,一圆骨肉相见的心愿。2013年,其中一个病患陈清河,在省吃俭用地留了一笔钱后,找上一名义工(陈彦妮,后成为双溪毛糯痲疯病参议会理事)表达想要透过报章,刊登寻人启事的心愿。其实每个痲疯病康复者都因痲疯病而身有轻重不一的残疾,一些情况较轻的,有能力照顾自己,可以在院区里的花圃打点工作,而情况较为严重的康复者则无法自理生活,需要在疗养院中由医务人员照料。不忍病患花辛苦钱陈清河是前者,但对于痲疯病康复者而言,每天只有政府给予的18令吉伙食津贴,和一些散工带来的微薄收入。陈彦妮深明老人家手上预备用来刊登寻人启事的钱,或许就是他的全副家当,因此不忍心就这么花掉老人家们的心血,而集合大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希望透过媒体的力量与社会的关注,为遥隔天涯的血脉,牵起一份情缘。就这样,陈清河寻亲的决心,就像一把钥匙般开启了院内其他病友原本封锁在内心深处的心愿,启动了寻亲的漫漫长路。那一年,老人家们曾勇敢地站出来透过媒体与各种管道,泣诉自己寻找孩子的故事,但经过长时间失望与失落的折磨,原本为了孩子强大起来的勇气,被消磨殆尽,现在大多不愿再谈论了。其实,寻亲的不只是遗失了孩子的父母;另一边厢,走失了的孩子也在寻找回家的路,也在寻找在记忆中不曾留下痕迹的亲生父母。其中两名被马来家庭领养的孩子,就为了寻根出席了那场被泪水浸泡得湿答答的记者招待会。“泪水”新闻会盼牵情缘“孩子”在新闻发布会上流着泪,使劲地想要多说一些线索,让寻亲工作更“具体”,却始终说不出什么来。关于自己与亲身父母的联系,基本上她只知道自己是来自“双溪毛糯”的孩子,其余的就一无所知。据悉,这些孩子出世的年代,华人社会依然流传着“痲疯病会遗传三代”的传言,而马来社会则对病患的孩子有较高的接纳度,因此很多孩子都被马来家庭领养了。而许多养父母会透过不同途径窜改孩子的出生证内容,将养子变成亲生孩子,所以当这些孩子成年后想要寻找自己的真正身份时,已经无迹可寻。目前共有20多名来自双溪毛糯的孩子,仍在寻亲。他们有些已经找到父亲或母亲,有些只找到了父母葬在院区内的坟头,有些连坟头都找不着,只透过院方的资料确认了自己已故亲生父母的身份,有些希望可以找到同样从双溪毛糯被送走的兄弟姐妹,有些则什么线索都没有,正在等一个奇迹。梁志君:寻妹圆亡父心愿梁志君是其中一个找妹妹的寻亲者,他跟父亲一样患上了痲疯病而被送进双溪毛糯痲疯病院,父亲病发得早,也较早被送入院隔离,梁志君则在几年之后也进了痲疯病院。而父亲在院内与病友再婚,生下的一个女儿,也在梁志君入院前被送走了。梁志君从没见过这个妹妹,父亲直至离世之前也从没表达过希望儿子帮忙找回女儿的心愿。但梁志君说:“爸爸虽然没说,但我看得出来他很希望妹妹可以认祖归宗,很想见女儿一面,现在虽然爸爸走了,我也想把她找回来。”“Tengku Zainal@TengkuNga bin Tengku Chik”是梁志君铭刻在心中的名字,因为那是他与素未蒙面的妹妹唯一的单薄联系,那是领养人的名字。领养人名字也联系不到当初,其实院方为每个被送离双溪毛糯痲疯病院的孩子登记了领养人的资料,但是这本记录簿却在多年来几经辗转后,遗失了。梁志君在记录簿遗失前,找机会查看了这本记录簿,并深深地记下了妹妹领养人的名字。然,即便如此,这么多年来,也没能成功联系上妹妹。梁志君曾透过国家痲疯病控制中心找到妹妹的出生证,但妹妹出生在1952年国家独立前,因此并没有妹妹的身份证号记录,更不可能透过国民登记局的系统找到住址,让梁志君断了找回妹妹的唯一线索。陈清河:长女相册赠父解思愁与梁志君相较,陈清河似乎较为幸运。陈清河共有7个孩子,其中5个失去了联系,让他多年来牵肠挂肚。他原想透过寻人启事,大海捞针,后来却在义工帮忙下,至少寻回了5个孩子中的大女儿。大女儿被马来家庭领养,在槟城生活,义工突然上门带来的身世真相,让她措手不及,但是经过一番解释,她终于尝试接受,让这一段历史事实填补了身世背景中原本的空白。大女儿亲自动手整理了自己成长过程中不同时期拍摄的照片,托义工带到双溪毛糯,一解父亲的相思愁。后来,她也带着孩子前往双溪毛糯,与父亲见面,三代人在血缘的羁绊下,努力突破不同语言、文化、信仰背景的藩篱,拥抱这一份得来不易的亲情暖流。老人家用上贫乏的马来文词汇与孩子、外孙说话,那是老人家等了大半辈子的心愿,再大的沟通困难都不会成为老人家与血脉话家常的障碍。但是,大女儿找到了,另外4个流落他乡的孩子呢?那依然是陈清河心上的牵挂,一天没有找着,都无法真正释怀。老人失望怕了不敢说“想念”陈彦妮说,虽然院方遗失了登记孩子领养人的记录簿,但院内其实现在依然存有一本记录了所有“双溪毛糯孩子”父母与孩子姓名、出生年月日的记录簿,只要这批“双溪毛糯孩子”掌握一定的资料,就还有办法寻根,但最重要的是尽快,老人家们已经等了很久,不晓得还能等多久。人老了寻亲寻根须快老人家虽然不说出口,但长时间等待的煎熬与失望,就好像刀子般在心上划下一道道伤口般,痛得都不敢说了。他们害怕每一次开口都像撕裂伤口般,锥心。每一次开口,都让泪水无法抑制地宣泄。陈彦妮尝试在记者面前拨电给一位母亲,看老人家还愿不愿意说,但被拒绝了。其实不难了解,失望怕了,也就不敢说“想念”了……。无论是寻亲或寻根,其实都是因为当年被强行扯开的那一份血脉相连,像被打散的拼图上掉落一地般,难以收拾。有些人为了拼凑完整的身世背景,努力地寻找,也有人因着不解自己被“抛弃”的原因,气愤地为自己杜撰了虚拟的身世,让自己看起来“更完整”。或许因着当年的一个政策偏差、一本遗失的记录簿,让很浓的血缘,只剩下很薄的亲缘。

任何关于“双溪毛糯孩子”的讯息,或希望查看“双溪毛糯孩子出生记录簿”以确定身份,欢迎拨电双溪毛糯痲疯病参议会理事陈彦妮(012-4677011),为生命圆一个完整。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