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3/2016
【现代人过原始生活】扔掉便捷回归自然
作者: admin

我们的世界离不开“便捷”两个字。

我们发明了金钱,让交易变成0123456789的简单数字;我们发明了机器,让钢铁和电流为我们代劳,衣食住行无所不包;我们还发明了形形色色的产品,产品贴上永远看不懂的化学周期表,却依然放心地往身上倒。

我们快速前进,却像无数条发散的直线,和环境、自然甚至身边的人渐行渐远。

当快餐只用5分钟就为我们送上热腾腾的餐点,当提款机只要输入6个数字就能吐出钞票,当货架摆满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不知从何选择……有一群人选择停下脚步,回归自然,他们用土窑烧出个慢活人生,他们不要钞票只用物品交换,甚至,他们连头发都不洗了。

究竟这群人为何要放弃便捷?

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在家养鸡养鸭,耕田种菜,然后将过剩的作物和左邻右舍交换,左手进右手出,生活也够吃够用。直到有一天,“钱”被发明出来了,人们不再物物交换,而是将作物交给中间人,中间人再转卖给左邻右舍。渐渐地,作物和产品的价值成为一个个数字,隔着一个中间人,我们便不知道产品从何而来、如何得来,和产品的关系也渐行渐远,浪费也就在不知不觉中产生……

物物交换,过不用钱的生活

“这些是我儿子的衣服,还很漂亮,可是他穿不下了,你要的话可以全部拿去,我等一下再去你那里看有什么可以交换的。”风和日丽的礼拜天早晨,在雪兰莪Sunway Mas的一个草地上,近30个人聚在一块,他们分别在地上铺了布,将家中闲置物品认真地摆好,等待有缘人前来把他们换走。

这个由Savepot.com和Kechara环保组联合主办的物物交换活动BarterIt,过去两年多来,定期在每个月第二个星期日举行,让人们体验物物交换的乐趣。

“你在这个活动里面可以看到,除了书,还有很多东西可以换,通常第一次来的人比较保守,带的东西比较少,第二次就带更多,第三次就越来越多!”Savepot.com创办人吴伟彬笑说。

物物交换在国外已经非常成熟,也是潮流,加拿大人Kyle MacDonald就通过14次交换,用一个红色回形针换到一间双层房子。

2008年11月,爱尔兰人Mark Boyle开始了一整年不用钱的生活,通过劳力、技术、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换到了居住地、食物,甚至以接受访问为条件,换到一张回家过圣诞的船票。

人们会觉得这样的交换不可思议,是因为金钱已经赋予每件物品一个“价格”,但对物物交换的人而言,只要双方觉得合理,就无所谓是否“等价”。

吴伟彬说他就曾在他创办的物物交换网站Savepot.com上,以一个捕蚊器换到雪兰莪i-City的两张入门票,和女朋友共度了浪漫的一晚,“One man’s trash isanother man’s treasure”(一个人的垃圾是另一个人的宝藏),他打趣地说。

与其浪费,不如换取所需

交换市集上的物品,的确如吴伟彬所说的,各种各样,让人意想不到,比如复古的木箱、保温瓶、自种蔬菜、面具、打印机,甚至连空酒瓶和饼干桶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宝藏。

吴伟彬创办Savepot.com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人节省,他说现代人经常喊穷,感叹银行永远没有储蓄,但若回家打开抽屉把闲置物品翻出来,其实全都是花花绿绿的钱。

“我的姐姐收了三、四个后备手机在抽屉里,收到现在,电池死了,零件也买不到了,最后还是要拿去丢掉,如果当初她只是收一个做后备,其他的拿来换,换一本书来读也好,换支笔来用也好,也总好过丢掉。其实我们很浪费。”

的确,好多人家中都有一把以上的吹风筒、好几个电饭锅、一生都用不完的笔,还有从未开封过的保温瓶,无论是冲动消费、公司抽奖还是朋友赠礼,其实一个人可用的东西有限,“想要”的欲望却无边无界。

“东西放在柜子里30年、40年、50年,如果没有拿出来换,永远还是在那里。另一个需要用到的人,如果换不到他想要的会怎样?不就是去IKEA买一个新的,买走一个,IKEA的生产线就做多一个,原料从哪里来?就是挖我们的母亲——大地之母。”

吴伟彬的交换心得

●主动出击:不要只是把物品放上网等人来敲门,主动询问他人是否可以交换,多沟通将大大提高成功率。

●要有耐心:物物交换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但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和耐心,并非每一次都能交换成功。

●勿追求等价交换:物物交换的价值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它的目的是用你不再需要的物品,换取你要的物品,各取所需才是最重要的。

物物交换,你可以用什么来换?

用物品:家中闲置的东西,不管是新的、旧的,甚至坏的,都可以试看交换,但必须如实告知物品情况。例子:主板烧坏的笔记本电脑换USB风扇

用技能:用一技之长换取所需物品,省钱环保之余,还可以传递知识。

例子:两次泰拳课换一包猫砂

用食物:难得煮了一锅好料,不妨和别人交换,真材实料又食得安心。例子:咖哩换手作面包

用作品:是手工达人?画画高手?或者只是喜欢动手DIY?把作品拿出来交换,或许会遇到知音人。

例子:母乳手工皂换有机盐/糖

哪里可以交换?

●网络:Savepot.com、脸书群组“雪隆以物易物交换区”,或搜索“物物交换”及“以物易物”等字眼,就可以找到居住地附近的交换群组。

●交换市集:BarterIt(雪兰莪)、柔佛沙威的不要钱市集。

●自己组织:如果居住地既没有物物交换群组,也没有定期举办的市集,不妨自己组织,在指定时间和地点号召志同道合之人,举行小规模的物物交换活动。

●和亲戚朋友交换:以衣服来说,和身材相近的亲朋好友交换服饰,不仅可以减少治装费,还能有多变造型。

不只交换,还让爱传出去

除了省钱、环保,物物交换还有乐趣、惊喜和温情。

近期崛起的物物交换群组“Live with no money不用钱的生活”上,可以交换的不只是实体物品,有人用一堂打皂课来交换猫罐头,也有人献议免费租借脚踏车,前提是对方在离家期间替他好好保管脚踏车。不管是线上平台还是线下活动,物物交换的特性让人们必须亲手将物品交到对方手中,不时买菜搭根葱,将对方可能需要用到的物品免费赠送,人们在物物交换里头,将“钱”这个中间人剔除,不再以价格定义物品的价值,实实在在从自己和对方所需出发。

近期,群组一名会员的家被大火烧毁,另一名会员得知后四处募集物资,然后亲手交给她,这让她感触:难以置信。

Mark Boyle在过不用钱的生活时,为自己定下这么一条法则:让爱传出去。他认为,传统的交换是双方在任何交易之前,先统一一个“价码”,然后才交换,对他而言,这虽然比金钱交易有更多好处,但缺乏了“无条件施予的精神”。他说,无条件的施予会改变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传统交易无法建立的联结。

因此,他从不和他帮助的人谈条件,而只顾着帮忙。他认为当人们只因为乐于助人而助人,不期待任何回报时,它就有莫大的力量,他相信当他这样做,以后若他需要某件事物时,他的需求也会得到满足。

物物交换,也是一种环保观念

物物交换在大马鲜为人知,但其实存在已久,最近开始遍地开花引发热潮,但是否可以持续,成为大马人生活的一项习惯,还未可知。吴伟彬的物物交换网站已经成立超过4年,物物交换活动也持续了超过两年,他坦言推广过程“很辛苦”。

“每个人会觉得,这么麻烦干嘛,去买就好了。很多人在谈环保的3R观念,也就是Reduce(减少消耗)、Reuse(重新使用)和Recycle(再循环),其实Barter(物物交换)应该在前面,物物交换就是Reduce和Reuse的一种,真的不能交换了,才拿去Recycle。每个人都在说3R,但就是没有人说物物交换,我觉得很奇怪。”

编按:脸书群组“Live with no Money不用钱的生活”已于3月6日关闭。

更多内容,请点击:

【现代人过原始生活】土窑烤菜.慢活好滋味
【现代人过原始生活】poo-free不用洗发精.油头不见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