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2/2017
友人投资4千.毅然当鸡农.董富荣边做边学习
作者: kychia

因为一句想当农夫,父亲反对的声浪比支持的更多,而且也曾经因经验不足亏了至少10万令吉。

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并未让他却步。

反而让他坚持在逆境中站稳脚步。同时也印证了“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的道理。

在乌鲁冷岳14哩一块20英亩地段养殖了约2万4000只山水走地鸡(有机鸡)的董富荣(31岁)指出,2年前他因友人投资的4000令吉,毅然选择了创业这条路,成为一个鸡农。

大马农业极具潜能

目前正修读硕士学位的他认为,知识虽可让他在往后投入各领域事业,惟实战经验远比纸上谈兵来得重要,因许多事情不经一事不长一智,若不亲身体验,永远都无法理解。

“尽管一切得从零开始,亦毫无这方面的基本功,但只要走出框框及尝试动手做,自己才能体会与经历个中奥妙。”

董富荣表示,鸡农的入门要诀及面对的状况不外乎土地、资金及人手问题。惟大马农业市场今昔往后皆极具潜能,因此一旦员工及合伙人掌握农场的事务后,他将继续往这领域奋力前进,甚至到不同的州属开拓更大的市场。

“只要抱着边做边学习研究的心态,一定能把事情做好,从失败中站起来只会让你变得更强大,更坚强的去应对任何事。”

他也希望自身的心路历程能成为时下年轻人创业的借镜。

未满1个月大的小鸡必须关在笼子里饲养,直至它们有照顾自己的能力后才会放出来觅食。(图:星洲日报)
鸡寮的高度、设计与距离都是一门学问。若鸡寮架构设计遍矮,容易潮湿,鸡只感染病菌的风险相对提高。另外,鸡只外出觅食的范围,一般都不会离开鸡寮太远,这是鸡只的生活习惯。(图:星洲日报)
鸡只白天在农场内自由活动觅食,“任鸡”食用的食物包括虫子、玉米、面包皮及椰渣等。(图:星洲日报)
董富荣透露,喂食鸡只食用玉米,鸡只的肉质才会呈金黄色。(图左);农场内种植辣木,计划将来磨成粉喂食鸡只。(图:星洲日报)
董富荣认为给鸡只足够的空间,吃得好、住得好,鸡只才会健康生长。(图:星洲日报)

鸡农小知识

鸡寮须离2公里防病菌

问:山水走地鸡的意思是?

答:顾名思义,鸡只皆是喝山水及在户外活动。

问:农场有多大?

答:20英亩。

问:农场内共有多少只鸡?

答:约2万4000只。

问:一个鸡寮平均有多少只鸡?

答:1500只。

问:目前有多少个鸡寮?

答:共16个。

问:每个鸡寮的距离?

答:至少1至2公里,不能太靠近。否则鸡只一旦感染病菌将无一幸免。

问:鸡寮多久要消毒一次?

答:1至2周消毒,使用酵素喷射鸡寮。

问:最理想的鸡寮数量?

答:33个。

饲养140天肉质最佳

问:鸡只饲养多久后可以售卖?

答:至少100天。惟肉质最佳的天数则是140天。

问:100天的鸡重量是多少公斤?

答:母鸡约2.5公斤,公鸡至少3公斤以上。

问:最重的鸡重量为?

答:约4公斤,但较罕见。

问:一天要喂食多少次?

答:2次。早上7时及下午4时。

问:鸡一天饮水多少次?

答:一天3至4次,若雨季可减至2次。

问:如何照顾小鸡?

答:在笼子里养至约1个月大,重量为1公斤,让它们才有抵抗力及照顾自己的能力后才放出来。

问:鸡只的习惯?

答:永远不会离开鸡寮太远。

问:鸡在早上和晚上的状态?

答:早上精力旺盛,晚上呆如木鸡。

问:如何观察一只鸡是否患病?

答:失去活跃度,无精打采。

蛇狗山猪是天敌

问:如何确保鸡肉不变质?

答:碳水化合物(Carbohyd rate)及蛋白质(Protein)很重要。

问:如何让鸡只补充蛋白质?

答:生产虫,虫的蛋白质比饲料更高,虫为40%,饲料为21%。

问:如何让鸡只补充碳水化合物?

答:面包皮。

问:鸡只的其他食物包括?

答:面包皮、豆渣、椰渣、饭、玉蜀黍、厨余、乳酪等。

问:喂食时要注意的事项?

答:豆渣会生菌,要确保鸡只吃完,工人必须清理干净。

问:如何有效地处理鸡屎?

答:制成肥料。

问:如何处理鸡内脏?

答:喂鱼。

出货高峰期4000只

问:如何确保鸡的新鲜度?

答:尽量现宰现卖。

问:一般在什么时间宰鸡?

答:天黑过后,鸡有夜盲症,晚上比较容易抓。

问:每一年出货的高峰期有多少只鸡?

答:约4000只。

问:什么日子?

答:农历新年、中秋节及其他节庆。

问:曾遇到的挫折?

答:1夜之间死了2000只鸡。

问:原因?

答:育苗工作做不好,鸡寮架构偏低以致鸡只染病。

问:目前最注重的是什么?

答:卫生。

杀生太多 要多做慈善

问:鸡农可有什么禁忌?

答:杀生太多,要多做慈善。

问:出货时遇到的难题?

答:被顾客“吃秤头”。

问:市场行情?

答:华人市场每个月需约3万7500只鸡,马来市场则是华人市场的2至3倍。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