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07/2017
张铁志·香港回归20年,什么都没有发生?
作者: chong0723

1998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一周年,放假一天,什么都没有发生。”

这是知名作家陈冠中的著名小说《什么都没有发生》中的一个句子。

在香港回归20年的这天,这句话似乎依然适用。

原来故事主角张得志是一个典型的香港象征:金融界人士,他一生信奉功利主义,追求金钱与成功,他对“八九”、“六四”没感觉,对民族大义没感情,只希望在这个城市好好赚钱。

所以对他来说,香港回归这一年,什么都没有发生。

其实,本来中国和英国都承诺香港至少在未来的50年不会变,所以理应是什么都不会发生。香港末代港督彭定康在1997年6月30日在英国海军基地致辞说:“这座伟大城市的故事,早在今晚之前的岁月就已经开始,而今晚之后的成功故事,也肯定会把这个故事延续下去。”

不过,“九七”之前,香港人严重担心回归中国之后,香港会不再是香港,他们的生活方式、资本主义与自由会受到严重改变,所以大量移民。但回归之初,中国确实没有干预太多,的确马照跑,舞照跳。97年的民调显示,有六、七成港人对香港前途感到乐观。

但我们都知道,后来这20年,香港发生太多太多事了。

2003年是第一个重大转折点:SARS的全城恐慌、张国荣和梅艳芳过世,中港签订C E P A,以及“七一”的50万人大游行抗议”

二十三条立法”————这个大游行一方面让人民有赋权(empowered)之感,因而被视为新的公民社会运动起点,另一方面也让北京不信任董建华,开始调整政策,扩大中联办编制,更直接介入香港事务。但当时危机感尚未深化,北京也给新任特首曾荫权很大空间,甚至随着中国崛起,尤其到了2008年,奥运荣光与川震苦难都强化了不少港人对中国的认同。

那一刻,港人对香港前途依然超过一半有信心,也有过半的人对“一国两制”有信心。

但那只是一个虚空的高潮,是一场结束的开始。

就在2008年,反抗的力量也达到新高潮。2003年开始蕴发的民间力量,从保卫利东街的小区运动到保卫天星与皇后码头,从八零后青年到周润发(他夜晚暗访天星码头抗争现场),香港不再是张得志的香港,而是进入了“后中环价值”的时代,更多不同价值被提出:小区参与、历史记忆、香港认同、本土文化。特别是反高铁运动,不仅代表年轻一代捍卫菜园村,反对高铁象征的发展主义等,也意味着他们对陆港高度整合的犹疑,更让一个世代被激进化,包括当时还不到15岁的少年黄之锋在这个运动中被启蒙。

后面的事大家更熟悉:陆港矛盾的激烈化(“蝗虫”、“城邦论”)、学民思潮与反国教运动、梁振英上台、831人大决议,占领中环的讨论,两个多月的“雨伞运动”和其中各种戏剧性的“剧目”:催泪瓦斯、七警打人、占领龙和道…………(连斯诺登都出现在香港。)占领之后,是铜锣湾书店事件、旺角鱼蛋“革命”、港独与自决意识的高涨、电影《十年》拿下金像奖最佳影片、2016年的立法会选举。

其实“雨伞运动”结束之后,香港社会弥漫着浓重的挫折感,上街的人变少了,且一度似乎是暴力行动才能激起人们的新热情,这也让原来的社运派十分焦虑。总算,2016年立法会的选举结果————6名自决与独立派的新生代当选,朱凯迪成为全港票王————表示选民依然希望改变香港政治,也给予了年轻人机会,但对于真普选的呐喊却似乎越来越弱了。

2017年3月的特首选举,建制派曾俊华创造了难以料想到的热潮,而CY走了,CY2(林郑月娥CarrieLam)成为新的行政长官,这一切仿佛一年多前的香港街头没有被热血与泪水占领过。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20周年前,黄之锋、罗冠聪等少数人一度要占领紫荆花广场抗议但不成功,而“七一”当天和平游行的人不多。除此之外,一切平静。

“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20周年,放假一天,什么都没有发生。”

虽然这20年已经发生太多太多事了。

然而,真正黑色的惊悚还不是这一天什么都没有发生,而是当30年后的那一天,依然什么都没有发生时。

尤其是,如果香港真的早已不再是50年前的香港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