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7/2017
国人收入开销大普查(上篇).调薪追不上通膨.打工族囊中羞涩
作者: meewei

税务不断以不同的名目,像一只隐形的手,霸道地伸进人民的口袋。世道不好、生意难做…………又几乎成了雇主的口头禅,不时要求员工“共渡时艰”,宣布延后或取消加薪,甚至开始裁员削减开销。让打工仔无不囊中羞涩,有口难言。

近几年的薪金涨幅,追得上通货膨胀吗?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究竟是假象、迷思还是残酷的事实?

本报透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为国人的“收支”把脉,除了在星洲日报脸书专页发布了问卷,另外也与UCSI大学合作,同时展开两项民调,为“压力山大”的生活找一个答案。

还账单贷款
薪水所剩无几

每月工资到银行“一日游”后,便各散东西,落到各种账单和贷款的口袋里,最终自个儿口袋所剩无几的窘境,是很多打工族的写照。

是否觉得物价腾飞,偏偏只有自己的薪水如死水一潭,一动不动,甚至怀疑涨薪幅度跟不上通膨速度?

45%受访者收入停滞不前

根据UCSI大学民调与研究中心,一项配合本报的“2017年经济困难调查”报告指出,生活费的整体涨幅是9%,但却有33.8%受调查者的收入在过去一年是处于下滑状态。另外也有45.4%收入停滞不前。

这项调查在UCSI大学精算系副教授鄞锦鸿的领导下进行,共有216名城市中产阶级接受问卷调查。

鄞锦鸿受访时说:“这个调查结果其实是很合理的,因为6%消费税,加上约3%的通膨率,就是9%的生活费提升。”

他分析了这份调查报告后说:“其实收入停滞不前的群体,也在面对变相收入下滑的局面,因为开销正不断增加。”

鄞锦鸿:感觉经济在萎缩

“从商者现在都很谨慎,大多不敢投入资金,停摆的经济,加上大环境(受薪人士)的收入没有增加,但开销却不断提高的窘境,导致整体感觉马来西亚的经济正在萎缩。”

该调查报告的其中一道问题:“你觉得大马的经济正在萎缩吗?”,有77.8%认为正在萎缩,16.2%认为停摆,只有6%认为经济正在成长。

他说,当马币疲弱,估计接下来出口量的提高,会将内需萎缩的这一块补上去,但目前能看到的还比较少,还没有很明显的带动。

马币贬值
生活费上涨

另一方面,UCSI大学民调与研究中心,曾于2015年4月,即消费税落实一年后,进行了同样的“经济困难调查”,当时发现消费税对消费市场带来的冲击并不大。

然而如今马币汇率面对巨大的转变,由2013年的3令吉++兑1美元,到现在的4.3令吉兑1美元,马币贬值了约40%,平均每年贬值12%。明显提高了进口物品的价格。另外,在油价成本的提升下,2017年的交通费、食物、衣物价格也上涨了约10%。

城市居民冲击较大

调查显示,超过36%的受调查者认为,相较2016年的生活,开销提高了6%至10%,而认为生活费提高了10%以上的则有38%。整体而言,共有74%受调查者感觉在衣食住行生活基本需要上都承受很大的压力。

鄞锦鸿说,虽然这份调查没有涵盖乡镇人民的情况,但以乡镇生活消费的结构而言,与城市的消费结构很不一样,首先他们的交通费很少,大多都步行或骑摩哆车,而且他们消费的形式也不一样,对进口品需求很少,对家庭工业的依赖比较多,因此受到的冲击相信会比较少。

比起以上报告中,城市居民整体认为生活费上升了9%而言,不过相信乡镇消费者的生活费提升会少于3%。

认减免消费税将有帮助

鄞锦鸿建议,若要解决国人的经济压力问题,政府需在政策上有所动作,若无法取消消费税,至少减少消费税;稳定油价也是其中一个方法,每星期自由浮动的油价,让商家对市场感到茫然,同时油价的不稳定也成了一些商家涨价的藉口。

“最后这些所有成本压力都会转嫁到广大的消费者身上。”

“在消费税出现之后,相应的商业税收并没有直接明显的减少,个人税收也一样,有减少的部份也是针对性的,尤其是月收入两千以下的国人才能受惠。因此月收入两千至1万令吉的是受打击最大的群组。”

雇主联合会执行董事拿督三苏丁。(图:星洲日报)

雇联会:CPI数据不准
实际通膨率,高于调薪率

雇主联合会执行董事拿督三苏丁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若从数据上看,过去几年官方公布的通膨率均低于4%,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则显示,城市人民在2015年人均收入为2514令吉,上升5.7%至2016年的2662令吉;乡区人民的人均收入则由2015年的1617令吉,上涨4.7%至2016年的1694令吉。

“这意味着,从数据来看薪资的涨幅,是超过通膨速度的。”

不过,他话锋一转,强调要谨慎判断这些数据。

CPI计算统制品,涨幅不大

“因为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是根据特定的食物价格计算,且一般是面粉、糖之类的统制品,所以不会出现很大的变动。”

他举例,市场上的非统制品成本很高,比如大蒜曾是一公斤6令吉,现在却涨至一公斤约10令吉,由此可见消费者物价指数,与实际的市场物价大不相同。

“如果从实际的市场物价来看,通膨率确实是远高于工资涨幅率。”

原来肩膀的重量日益加剧,并非是打工仔的错觉。

2017年首6个月的通膨率达4.1%,而非统制品的市场价格的涨幅更无法想像。

消费者不是只买统制品

鄞锦鸿也指出,“2017年经济困难调查”的问题设计方式,是以消费者的认知为标准,这能更直接反映消费者的收支经验。

“官方的通膨率是根据统制品的涨幅进行调查,但是消费者消费的不只是统制品,或者根本没有消费某些统制品。”

“因此消费者的感受,经常与统计局的通膨数字有所出入,不是因为数字错,而是消费者的消费结构,和统计数据有所不同。”

而信贷谘询与债务管理机构(AKPK)理财教育课程导师庄国辉则说,一般的消费者都会认为通膨率不只是3至4%,而是更高。

“那是因为,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人通膨’,意思是你消费的东西若大部份都是政府征收消费税的物品,那你的‘个人通膨’肯定比较高。

UCSI大学精算系副教授鄞锦鸿(右),左为UCSI大学副校长拿督卓建国。(图:星洲日报)

【国人收入开销大普查(上篇).调薪追不上通膨.打工族囊中羞涩】

【国人收入开销大普查(下篇).想好好才买.改变消费习惯.精明理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