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11/2017
哪里都是办公室(一):SOHO族·我的工作室在我家
作者: yslee

如果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如果可以在家工作,会不会更好?

如果可以在环境优美和舒服的咖啡馆,呷一口咖啡,推高心情的愉悦指数,或许会是更完美的工作状态吧。

这些“如果”说出了一些上班族的心声,展现了他们向往的工作新型态。

如今,越来越多人希望逃离朝九晚五的循环,更随心所欲而达致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过去这些想像都难以实现,直至谷歌、脸书和其他科技大咖公司掀起开放式办公室的潮流,才与一般采用传统封闭式办公空间的公司形成强烈对比。开放式办公空间逐渐成为上班族心中的圣地。

无线网络和智慧型手机也催生了“共享办公空间”的模式。

我国这几年有许多共享工作空间在城市中冒起,这模式并非像传统办公室般,将大家聚集在一个固定的空间里工作。

他们非常灵活,似乎不断流动,可以瞬间汇聚成军,也可以随时化整为零。

随着办公空间的逐步扩大,工作与私生活的疆界渐趋模糊,固定的“办公室”有一天会不会消失于无形呢?

试想想,有一座办公室全天候供应食物小吃,拥有健身房、游戏房、超级舒服的沙发,让员工随时随地可以躺歇;员工可以率先使用最新科技产品,与一群创意无限的人才工作,相互讨论以激发更多新点子;工作累了还能到按摩室舒缓压力和消除疲累————这根本不是工作,而是度假吧?

根据Citrix软件公司在2012年的《未来工作环境:全球市场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每10位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会使用8张办公桌。这些知识工作者指的是医生、老师、作家、新闻工作者、金融业者等等。预计2020年将会减少到7张桌子。这份报告采访了来自19个国家1900名高级资讯科技决策人。当中也发现,未来将有30%的员工不会在传统办公室内办公。这意味着,每3名员工将会有1人在家或在酒店、机场、咖啡馆和捷运里“上班”。

先让我们来看看走出传统办公室的第一代人————SOHO族的故事。

网络科技所提供的便捷和通讯速度,让越来越多人走出办公室,成为SOHO(Small Office Home Office)族和自由业者。SOHO族在家设立一个舒适的办公空间,书橱上摆满所需的素材,播放静心的轻音乐,营造自己想要的工作氛围。自由业者相对比较倾向住家以外的工作空间,随身携带手提电脑、手机充电器、耳机,就能前往咖啡馆,用拿铁的香气唤醒自己的创意灵感。

太舒适的工作环境会降低工作效率,杨珍秀非常熟悉自己的工作习性,一旦在办公桌前就要进入工作状态。(图:星洲日报)

分清“家”与“办工”的空间

“一开始我没想过会变成SOHO,一直以为会是打工一族。”从事公关事务逾10年的SOHO族杨珍秀笑说,目前工作模式和任务都没有改变,只是换了一个环境。

2006年,她在公关公司上班。4年半后加入一家企业成为内部公关人员。过了2年,由于工作量很大,每次很迟才下班。从而令她萌生辞职念头,决定成为一名自由业者,与朋友一起创立Wits&Tact有限公司。

数一数,她投身SOHO族已有5年。当问及一个人在家工作会不会觉得孤独时,她一副悠然自得的表情,“不会啊!至少我还有合作伙伴。不然可以出门找朋友化解孤独感。”

我们总是在工作繁忙以后,为心灵找一个栖息的角落,家就是最好的疗愈场所。当她决定在家设立工作空间时,就绝对不能将工作空间的界限扩大,只能留在那个房间里。

“家是一个可以休息放松的地方,也是一个蛮容易模糊的地方。现在我把家变成办公空间,必须把空间规划出来。家必须分得清楚,如果模糊就不是家了。”

杨珍秀的家位于15楼。采访当天午后阴凉,客厅明亮通透,从落地玻璃望出去仿佛与蓝天很亲近。她笑说自己是极简主义,与装修师傅大略谈好设计概念,就交由他一手包办。当亲眼目睹装修成果时,还挺令她满意。

跟随她的脚步参观工作空间时,发现超大空间的主人房变成工作室。一张长形白色办公桌占据靠窗的角落,桌面上没有太多零碎物件,手提电脑右上角是一架打印机,文具与工具就堆在左边。

二房则改造成睡房。由于空间有限,只容得下一张床褥和一个衣柜。

睡房和工作室只是一门之隔。梳妆台则搬到工作室的厕所外面,每当盥洗完毕,可以直接化妆出门。办公桌就偎在窗旁,采光极好。“我喜欢这里,因为这里有很多扇窗口,让很多自然光透进来。”

杨珍秀的梳妆台就在工作室里面。(图:星洲日报)

不会固定工作时间

SOHO族跳出了朝九晚五的规律,但是杨珍秀毫不掩饰的承认,偶尔也会睡到很迟,不过依旧会规定自己早上10时起床工作。“虽然我们很迟开工,但是到了晚上9时,我们还是会听顾客电话和回复。”

吃了早餐,她就开始检查电邮,与顾客跟进项目详情。由于公关工作都是预先在一两个星期前安排好,如发新闻稿、确定场地等。除非有紧急状况,就会特别早起,尽快处理和准备后备方案。

午餐时间会安排在1时至2时之间,之后继续工作到傍晚7时。“做工并不是一直坐在电脑前,毕竟在家。如果真的没有东西做,就会出外与朋友约会,再不然采购日常用品。最大的好处是这个时候去采购非常方便,不用跟人挤。”

虽然工作时间有弹性,但偶尔要配合顾客时间,晚上与对方见面会谈。她形容公关就好像一个顾问,不可能制式化固定自己的工作时间。她曾遇过一名初创企业的顾客,对方早上和下午都要抓紧时间与供应商、投资者会面,只能晚上才有机会讨论项目。超时工作至凌晨1时也是常有的事。

不过,她强调要平衡工作和生活,得空就出门,不用硬性规定得工作。周末假日就将时间留给家人。

这是杨珍秀与她伙伴在白沙罗高原租下的办公室。(图:星洲日报)

探索共享工作空间

由于她与伙伴两人各别在家工作和沟通事务进展,当客源逐渐稳定后,便想接触大规模的公司。2014年,她们接触到共享工作空间。当时是以小房间为主,必须租至少一个月。她们有好几次租用会议室,但后期决定在白沙罗高原(Damansara Heights)租下一间正规的办公室。

整间办公室只有4人,一人要负责4至5名顾客,员工得妥善安排时间和工作事务。

“我的员工有时做完工作就会有点‘无所事事’。对我而言,东西做完了就没问题。”

“后来发现那间办公室空间变得可有可无,顾客才来一两次。基本上,我们只需一架电脑、能上网就能完成工作了。”更多时候,她们需要与顾客面对面沟通,不需要正式的办公空间。2016年,她们解散整个团队,各自回到原本的工作型态。

杨珍秀的工作室与睡房只是一门之隔。晚上工作累了,一打开门就看见舒服的大床。(图:星洲日报)

收入不定,需做好财务管理

杨珍秀坦言,自己的人生态度是随遇而安,如常人所能预见的问题,SOHO族收入会不定期,有时几个月没有工作。未雨绸缪就是最佳方案,一旦有大笔收入就必须储蓄。这几年工作收入和储蓄也令她成功拥有这间屋子。

“钱财管理是一门很重要的功课。我每个月固定缴交房贷,就必须预留这笔钱。我也试过收不到钱,当时对方还是非政府组织。最后只好调适心态,当作这笔钱捐给对方。”

她说,过去5年一直在探索,尝试找出新的工作方式。如今SOHO是她最后的归属,“我觉得现在的工作模式已经固定下来。我有时也会跟别人合作。虽然我和伙伴一起开创这间公司,但也有很多朋友是自由业者。如果需要帮忙,我们也会互相照应。”

对杨秀珍这样的自由业者来说,“共享的工作空间”似乎不是她需要的那杯茶,一起工作是重点,在哪里一起工作,并不重要。

好的环境能让人有好心情。这扇窗口让很多自然光透进来,整间工作室看起来很敞亮和舒适。(图:星洲日报)

【哪里都是办公室(一):SOHO族·我的工作室在我家】

【哪里都是办公室(二):开放工作室打造共享概念】

【哪里都是办公室(三):共享空间共同工作】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