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12/2017
开发登山路径 搞生态旅游 曼达博村 破蛹化蝶
作者: sabah_editor

■报道/王丽萍

位于兰瑙区曼达博(Gunung Mantapok)山脚下的甘榜曼达博(Kampung Mantapok),基本设施匮乏及交通不便几乎与世隔绝,近一年来,随著曼达博山逐渐成为受欢迎的登山景点,这个处于密林间的乡村聚落开始与外界有了频繁的接触,在迈向蜕变的同时,让人们有机会探索当地的人文与自然风貌。

甘榜曼达博距离兰瑙镇约80公里,在兰瑙至特鲁必(Telupid)65公里处,转入甘榜米鲁鲁(Kampung Miruru)的路口后继续行驶14公里,抵达里瓦谷河边后,步行走过约200公尺吊桥,再徒步约百公尺,就是曼达博村了。

前往甘榜曼达博的最后9公里黄泥路,一旦遇上雨天就变得险峻,若河水高涨就无法渡河。

■近半人口出外谋生

从甘榜米鲁鲁到甘榜曼达博的9公里黄泥路崎岖不平,只能以四驱车通行,下雨季节更是难度重重,其中一处必须涉水过河,当河水高涨便无法通行;通往该村的吊桥历史悠久与陈旧,对村民造成不便,尤其需要紧急就医的病患。

曼达博村原本有百户人家,随著时代的变迁,村民渐渐迁离,如今只剩下约25户约180人口,大部分长期在外工作与居住,只有10户约90人居住在村里,主要以割胶为生,也有种稻。村里没有学校,小学生都到最靠近的米鲁鲁国小上学,大多寄居在当地亲戚的家里,周末或假期才回家。

配合慈善探访活动,Mantapok Nature成员与村民集体分工合作,清理出空地及搭起帐篷,让活动顺利举行。

■原名语意“藏起来”

2016年12月,由当地村民创设的旅游公司─Mantapok Nature重新开发祖先过去通往海拔1千481公尺的曼达博山登山路线,提供登山服务。一年来,已有约400人通过该公司登上曼达博山以及另一座海拔1千515公尺的邻近山峰─史丁山(Bukit Sting)。

登山路线长约6.8公里,行经村庄、瀑布与溪流,穿越山林与陡峭山径,充满山乡传说、神话以及逃过伐木浩劫的百年大树故事,登山者挑战极限的当儿,也是一趟大自然与偏乡文化交流的心灵之旅。

来自甘榜曼达博的孩子参与慈善探访活动。

■一睹百年老树风采

曼达博山与村的本名为“Pinolosok”,杜顺语意为“藏起来”的意思。关于地名,据曼达博村的传说,在久远以前发生旱灾,临近村庄面对断粮,曼达博村不但免于灾害,而且食物丰足,曼达博村的村民对到来求助的其他村庄村民慷慨分享粮食,因而被视为隐藏的瑰宝。到了英殖民时代,村名取原名之本意,改为马来文的“Mantapok”,曼达博山也跟著改名。

登山者也有机会一睹百年老树─“Pomotodon”的风采。它是曼达博山经历3次伐林时期,因村民群起捍卫才得以保留下来的硕果仅存的大树。每年5月至7月,Pomotodon的树枝会挂满数以百计的蜂盘,村民在这时期会以传统手法攀树采蜜。

兰瑙红新月会会员教导Mantapok Nature成员急救法。

■安息神山必经之径

曼达博山与神山(Gunung Kinabalu)遥遥相对,传说曼达博山顶峰是山脚下村庄离世亡灵通达及安息于神山的必经之径,因此,曼达博山备受村民尊重,登山者出发前会被提醒登山规则与禁忌,其中包括不可大声喧闹、不可随意采摘植物乃至搬动石头或树枝等,以避免干扰山灵。

甘榜曼达博另一个最为当地人传述的传说,是邻近的一座山─孟卡博山(Mengkabou)被指是一片布满骨头之地,村长赛丁儿时跟<7740>婆婆上山时,就曾经目睹传说布满骨头的空地,村民相信与山中被指有一种叫“Mondou”的山灵有关。时至今日,曼达博山依然有著许多充满神秘感及鲜有人迹的地方。

曼达博登山径也曾是曼达博村先辈通往其他村庄的路径,包括通往孟卡博山、甘榜凯央加 (Kaingaran)及东革(Tongod)。在杜顺族各部落盛行猎人头习俗的久远时代,也是猎头族使用的径道──“Mizou”。

来自甘榜曼达博的奶奶带著孩童出席慈善探访活动。

■封陈山径重见天日

曼达博山的登山路线是由Mantapok Nature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员威利尤基里的父亲尤基里根据记忆,带领年轻人重新开发先祖的登山路线,让这条历史悠久及封陈已久的山径重现眼前,也让村民借由生态旅游的发展,看见改善生活的希望。

威利过去曾在亚庇从事直销及网络传销工作,因经济不景造成收入不稳定,让他重新思考未来的方向,返乡后决定以永续经营模式发展登山及生态旅游,曼达博山的登山与住宿设施,都是由他与当地村民以集体分工合作方式完成。该公司所得收入将以每名登山者3令吉拨出予曼达博村,作为改善当地的基本设施用途等。

Mantapok Nature公司目前有12名人员,都是当地年轻人,他们平时以割胶为主,一旦有登山团,就充当山导及挑夫,如今每个周末都有游客登山。由于曼达博山有部分列入东革森林保留区内,该公司今年较早时获得森林局批准运作准证,同时受当局委托负责管理曼达博山森林。未来也将提供其他休闲设施,让更多人到曼达博体验大自然,包括露营、钓鱼与泛舟等。

甘榜曼达博村长赛丁欣见村庄因生态旅游发展带来改变。

■民间组织到访送暖

继去年在非政府组织─照亮婆罗洲(Light Up Borneo )的协助下,村民以集体分工方式安装水力发电后,2017年11月杪,曼达博村首次迎来由沙巴导游慈善团体联合马来西亚创价学会沙巴分会、Ford Ranger车主俱乐部、兰瑙红新月会、亚庇丝绸国际狮子会及兵南邦四驱车俱乐部等,共7个组织约75名义工的探访,为村民带来所需服务、物资与培训,让当地约80名村民受惠。

沙巴导游慈善团体的代表兼筹委会主任陈文相表示,沙巴导游慈善团体是由一群有志举办慈善活动的导游组成,成员将从所带旅游团中抽出每个游客2令吉的收入充作活动基金,而曼达博是首个活动。

陈文相指出,选择到曼达博的主要原因是它位于偏远之地,以割胶及种稻为生的村民收入有限,加上当地交通不便及没有通讯系统,一旦下雨道路无法通行,而最靠近的杂货店则在9公里外的甘榜米鲁鲁村。

探访活动为村民提供健康检查、验眼及剪发服务,为学生提供书包与文具,以及为村民带来所需的水管及一个月的干粮。此外,红新月会也为Mantapok Nature的人员提供急救培训。此外,一名失明者及行动不便者也分别获捐助2千令吉手术费及一台轮椅。

“到曼达博村也因为这里的生态旅游业正处于起步,我们作为从事旅游业的一份子,有游客到的地方都应鼓励。这次的活动也获得各旅游同业的赞助与支持,把温暖送到曼达博。”

甘榜曼达博村长赛丁满意该村近来的改变,认同年轻人发展生态旅游业,为该村带来进步与希望,他希望当地的基本设施,如桥梁与道路获得改善,方便村民与游客,同时确保安全。

威利表示,自从曼达博山发展为登山景点以来,村民对山林与河流等更珍爱有加,也充当森林局的耳目,守护森林,确保当地的生态旅游得以永续经营,也让曼达博山成为村民及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宝藏。

Mantapok Nature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员威利尤基里(右)带领年轻村民打造以曼达博山为主的生态旅游点。(档案照)

参与慈善探访活动的的女村民闲坐聊天。

为慈善探访活动开幕的兰瑙区国会议员拿督依温依宾(前排左)植树留念;前排右起为威利及沙巴导游慈善团体的代表兼筹委会主任陈文相。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