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06/2018
该铭记还是遗忘出现分歧‧港大学生拒悼六四
作者: shuenfatt

(香港4日讯)1989年发生的六四事件今年届满29周年,在当年曾有百万人上街支持北京学生的香港,过去一直都风雨不改地举行六四悼念烛光晚会,争取平反六四。但随着香港“本土思潮”的出现,青年人对身份认同的分歧,以及对市民不满六四集会“公式化”,种种因素逐渐动摇参加者的意志,有的对六四悼念慬慎回避;更多的人,心里没有忘记,但不一定参与。

香港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支联会)在每年6月4日,持续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维园)举办烛光悼念集会,但近年来愈来愈多的香港青年人对中国人认同的抗拒,并且以港人作自居,力求主张与中国切割,逐渐发展成“港独”思想,认为“六四”事件是“邻国”的事,掀起反悼念的风潮。

今年主题为“悼六四、抗威权”。支联会秘书李卓人指,即使天气差,相信不会影响参与人数。

支联会每年会统计六四悼念晚会参与人数,2009年曾多达15万人参与集会,但2017年减至11万人,跌至9年来的新低。而活动口号叫着“平反六四”的口号外,举起烛光的动作愈来愈公式化,遭人以“行礼如仪”批评。

盼港人为内地人权发声

李卓人接受《星岛日报》时指,对晚会被指“行礼如仪”感痛心,又指中国与香港根本没法切割,不能否认香港是中共政权管治下的一个地方。“内地现时有不少人权问题,若港人也不为他们发声,便没有人为他们发声了。”

自2014年占中运动后,香港的泛民阵营逐渐分裂成大中华思想派以及激进本土主义派,2015年,多间的大专院校的学生发动公投,包括香港大学、城市大学、理工大学等多间院校退出香港专上学生联会,并同时宣布不再跟随学联参与六四晚会。

香港《明报》邀请不出席晚会的中大学生会会长区倬僖,与今年会在晚会上台分享的浸大学生黄雅文对谈。两人对六四态度迥异,但均认为六四事件有本土视角、要传承历史。

黄雅文表示,悼念六四与关心社会议题无矛盾,并相信部份雨伞运动参与者受六四的启蒙,强调历史不能切割。她指集会展示港人对事件的坚持。自称其学生会内阁是“本土庄”的区倬僖,称晚会意义是确立中国人身份,形容“年复年的集会是历史传承最重要的标志,但非无可取代”,认为应理性而非用悼念等仪式渲染情感。

“建设民主中国”引争论

支联会纲领之一“建设民主中国”引起争论,成为部份人拒绝出席集会的原因。

除建设民主中国外,区倬僖说港人对“平反六四”都没有责任,“基于人道立场,任何杀害自己人民的国家都应被谴责、负上后果,我们不会阻止别人去抗暴政,但香港人没有责任”。支联会主席,前立法会议员何俊仁表示,尊重不出席集会的大学生及团体,但认为出席晚会的人并非某一代人的责任,或只属于香港人,而是任何支持和平、自由及民主的人,希望青年人秉承人道和文明精神参与。

马英九:六四不平反统一不能谈

六四周一29年,台湾前总统马英九明言,“六四不平反,统一不能谈”。而现任总统蔡英文则在脸书以简体字发文,以台湾推动民主政治改革及转型正义为例,相信如果北京当局可以正视六四事件,承认这个事件国家暴力的本质,六四不幸的历史将会转化成中国迈向自由民主的基石。

马英九早上于脸书发帖,指一直关心“六四”平反,不止因为受难者与家属的锥心泣血,也因为“六四”对两岸关系影响至深,“29年过去了,等不到平反含冤而终的家属,愈来愈多;还活着的人,也都白发苍苍,他们的心是多么痛啊!即使中共国力日强、人民日富,但在‘六四’未获平反前,世人提到中共,仍会想到29年前那个血腥镇压的夜晚”。

蔡盼共享自由民主普世价值

马英九又以台湾“二二八事件”

和“白色恐怖时期”作例,指这些事件都与“六四”一样,造成无辜受难者,而台湾政府30年前已开始“面对历史、承担责任”,至今仍在寻求家属及其后人原谅,反问:“台湾能,为何中共不能?”

蔡英文则在下午发文称:“今天是六四天安门事件的29周年,她想藉这个机会跟对岸的中国人民讲几句话,分享台湾民主发展的经验。”

这也是蔡英文首度以简体字发文,她说:“在台湾,我们没有敏感词,不做网络审查,当然更不必翻墙。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也是因为这里已经建立了一套容许这种生活方式的民主制度。”

她并指,“我期待,两岸可以共享自由和民主的普世价值,让两岸人民有更大的空间,互相理解和合作。这是两岸政府可以共同努力的目标。”


【百格笔记本】2分钟看懂六四事件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