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1/2019
白慧琪.当我们不看新加坡电视
作者: bslim

元旦日,除了新年相关的帖子,注意到一些柔佛朋友拍下电视荧幕显示“请更换数码电视”的字样。

有这另类的元旦贴文是因为,新加坡在2019年进入全数码电视(Digital TV)时代,向类比电视(Analog TV)说再也不见。

其实,已有不少家庭购买解码器,继续收看新加坡电视节目了。然而,我依旧对这么“正式”的道别感到不舍和感慨。要知道,柔佛有两三代人都是看新加坡电视长大的呢。

也因此,新加坡透过影视对南马人的文化(意识型态)输出颇深。

比如,去年底武侠小说家金庸离世时,办公室讨论起心目中的“神雕侠侣”,无不是刘德华陈玉莲、古天乐李若彤、黄晓明刘亦菲等。只有我提出李铭顺范文芳。

又好比,我小时候看的《小叮当》是讲华语的,大雄就是大雄。长大后才知道中北马很多人是透过国营电视台收看马来语版的《小叮当》,大雄叫Nobita。

而新加坡电视台对南马人最大的影响,莫过于说方言的能力。自1979年推行的“讲华语运动”,反而在柔佛起了显著成效。在雪隆、怡保,人人都能说广东话;往北马、槟城去,福建话成主流。与新加坡一海之隔的新山,纵使有“小汕头”之称,可能以潮州话流利沟通的人少之又少,年轻一辈更不用说。

过了接近30年,新加坡政府才感受到方言的重要。为了方便向老一辈传达乐龄政策,政府与电视台合作,于2016年推出方言剧《吃饱没》,已经推出4季。由于演员籍贯各异,剧中人物各说各的福建话、潮州话、广东话,都能互相理解。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参与演出的演员还是来自马来西亚的,例如张耀栋、刘芷绚。

回到正题,如今新加坡电视全面数码化,除非购买解码器,柔佛州的民众已不能收看电视节目。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不会再被新加坡的文化输出影响?很可惜,影响已经历两三代人,方言文化遭破坏,已难力挽狂澜。

再者,进入网络时代后,新加坡也好,马来西亚也罢,大部分人都不依赖电视收看节目。任何国家的影视音乐作品在网络上唾手可得,新加坡电视对柔佛的影响力早已开始式微。

换句话说,收看新加坡电视,柔佛州民众吸收并实践“讲华语运动”已有丰硕的成果。随后进入网络世代,我们更加自由地选择接收不同国家的流行文化,更把方言文化远抛在后。

就算此刻,我们再也不看新加坡电视,那些被同化,被改变的文化习惯,都很难回头了。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