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0/01/2019
曾毓林.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
作者: 曾毓林

说华人是富有的民族,可能以偏概全;如说华人是乐施好善的民族,这比较贴切。华人对社会慈善福利向来慷慨解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这共襄义举的精神令人感动。

华人的儒家传统教育有“老吾老及人之老”的思想,接受华文教育者一般都有此美德。

新春期间,特别多人往老人院、孤儿院去关怀举目无亲或无依无靠的孤老孤儿们,这是一桩美事。但一窝蜂的现象以及延伸出意料不到的局面,当令人省思了。

不久前广场为老人登记新春聚餐领赠券及两老人暴毙事件,家人声称兄弟姐妹每月都给家用,老人经济没有问题,所以排队领取餐券,推测是老人家凑热闹为主。

我个人是相信家属的说法,很多老人喜欢热闹,特别是有赠品之类的活动,老人自会有“试试无妨”的心态,这是老一辈的人生活克俭惯了的思维,我们不能视之为贪心。况且类似活动以“孝亲敬老”和“乐龄聚餐”为名,非特定指“ 贫病老人”,主办单位发出的讯息是“乐龄聚餐”,那只要是“乐龄者”就符合资格索取,无可厚非。

这里想谈的倒不是两位老人的问题,而是“慈善资源应如何分配”的问题。

慈悲必须要有智慧,不然就是滥慈悲了。不是每个老人都是不幸老人,有很多也是生活富裕安享晚年的,他们缺乏的不是金钱和物质,而是陪伴而已。

慈善的资源应该要往真正需要的地方去才适得其所。类似这种“派米给老人”的活动,应该调整为“派米给贫穷或失依老人”比较理想。

生活无依的老人,物资不是他们所缺,乡团组织如要体现孝亲敬老,不妨让老人家有欢乐活动排遣寂寞,或让老年生活也找到意义,而不是满足他们“得到免费白米干粮”的心理而已。

白米干粮成人尿布等,应往民间经费不足的老人院送去,这比派给不需要的老人有意义得多。

不过,要让捐助品真正到位,确是要慎选。树大有枯枝,当“做慈善也是门生意”时,也有不少“有生意头脑的人”,用老人孤儿的不幸来获得同情心,甚至吸引捐款以饱主持人的口袋。这也是为甚么星洲日报基金会在选择帮助一些慈善机构时,都会先做考察和实地了解,避免善心被利用。

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

新春很多乡团都有办孝亲敬老的施赠活动,但这只能让老人家片刻开心。马来西亚不再只是“即将迈入老龄社会”,马来西亚目前已经迈入老龄化社会,

各种老人化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包括独居老人越来越多、失智病者人数上升但医药资源不足、社会环境对老人行动不友善、医院老人科医生严重不足、家居环境不适合老人等等。这些都需要政府或专业组织由上而下的来关心和提升。很可惜,马来西亚社会普遍上对老人问题的关注仍停留在“新春派派礼物”、“安排老人吃免费餐”,而且还是一年一度而已。

这其实都无足以真正改善马来西亚的老人问题。

政府是时候正视马来西亚老龄化问题了。我们也是时候检讨该怎样才算是真正帮助到贫穷和无依的老人。

这不只是老人家的问题而已,这也是我们自己很快即将面对的切身问题。

(星洲日报/总编时间·作者:曾毓林·《星洲日报》副执行总编辑)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