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01/2019
逛巴刹年寻味
作者: 报道:本刊叶洢颖、摄影:本报黄冰冰

叶育坚指出,巴刹“人口老化”,年轻人不爱来,更不会从事这一行。(图:星洲日报)

提起“巴刹”,你的脑海里会浮现出什么画面?湿漉漉、脏兮兮、闹哄哄,讨价还价声中还夹杂豪迈的粗言秽语,当然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假日被妈妈一大早叫起去当“搬运工”的痛苦回忆。

在霸级超市、网购和送货上门的服务日益普遍的现在,年轻一代的生活和消费习惯逐渐产生变化,跟妈妈、奶奶、外婆一起去巴刹的记忆或许将从此褪色。

巴刹除了物品买卖,还有许多社区功能。

里头庞大的街坊互助网络、复杂的人情关系、多元的生活经验交流、客制化的服务等,皆一再显示这公共空间的可贵。

这些巴刹的喧嚣与温暖,有一天会不会也永远被埋藏在时间的洪流里?

趁着农历新年的到来,让我们走入传统巴刹,在包罗万象的年货、摊贩与顾客的身影中,寻找那些不知还能留存多久的巴刹故事。

在巴刹长大的捧面小姐姐

懂事乖巧的阿敏,只要在假日就会跟曹金美到巴刹帮忙。(图:星洲日报)

年关将至,沙亚南太子园巴刹的华裔商贩们已经开始在自家档口挂上象征着“旺来”的黄梨等红彤彤金灿灿的新年装饰,糕饼摊摆设许多年饼,为这个有些杂乱的传统市场增添些许年味。

某些政治人物说,华人是有钱的群体,我想也许他们从未下凡来看过,至少可能还未曾来到巴刹这般贴地气的地方看过。

在这里,多的是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人。这里也是他们讨生计的地方。

早上8时至9时,是沙亚南太子园巴刹的忙碌高峰期,你会见到一个小小的身影在巴刹来回穿梭,一时手里捧着面,一时手里拿着塑料袋,不急不慢地往板面档走。那是孙诗敏。

乍一看还以为她只有八九岁,但其实已经13岁的孙诗敏是“板面婆”曹金美的孙女。她帮阿嬷把面捧给客人后,习惯性地跟对方收“5块半”,忘了那是大碗的面,是该收6块钱的。

曹金美无奈笑说,阿敏的记性不好,她因此亏了不少钱。

“有时要让她去买东西,得把东西的价格算好,给她准数才行,否则她都不知道要找钱。”

阿敏是个长不大的孩子,天生也只有一个肾脏、贺尔蒙失调,每3个月就要去一次医院。近来还发现肾脏变大,医生叮嘱她一定要半年做一次检查,查看是否出现异样,出入医院和吃药是家常便饭。

阿敏的妈妈生下妹妹孙诗欣后,就再也没有看过她们姐妹俩,就算是住在同一区里,母女3人却是咫尺若天涯;而父亲携女友失踪了10个月,至今下落不明。

“我们没有爸爸妈妈。”

12岁的阿欣直言不讳,让我有些许诧异。她是过动儿,曾试过在学校的二楼跳下来,吓得老师不让她继续上学。在曹金美口中她是个破坏力巨大的破坏王,只要对某件事物感到好奇就会动手拆卸、剪开。

可是,她总是照顾姐姐的那个人,就连阿敏来月事,也是她替姐姐清理、更换卫生巾。

就在我和曹金美聊天的当儿,隔壁档口的印裔太太就把自家的小婴儿交给阿欣看顾,看她抱小孩姿势之娴熟,令我自愧不如。

这样的两个孩子,是曹金美一手拉拔长大的。提到儿子一走了之,曹金美红了眼眶道:“我可以把她俩送到教会待人领养,可是我舍不得,自己‘霸着’来养。”

早年丈夫还在世的时候,曹金美已在巴刹里替人送货为生。老伴逝世后,为了养活两个孙女,她只能带着年幼的阿敏到巴刹开档,然后把她安置在幼儿椅上,再用两根布条绑着她的脚,防止她站起来摔倒。阿敏就这样在巴刹长大。

巴刹的摊贩熟知阿敏(中)的家庭情况,对她多为照拂。(图:星洲日报)

希望撑到两姐妹能够自立

由于知悉她的家境,加上她乖巧懂事,巴刹里的商贩叔叔阿姨们对她总是多加照拂。比如她经过他们的档口,就会叮嘱她不要乱跑,让她习惯交代自己去哪儿。还有的阿姨会教她分辨男女,告诉她不能跟异性太亲近;有些熟客会给她买糖果零食。

看着阿敏回来时手中拿着一包糖,曹金美板着脸问:“你哪儿来的糖?是不是你跟人家要钱买的?”阿敏摇了摇头,曹金美继续叮嘱道:“你不可以跟别人讨钱,知道吗?”阿敏喜滋滋地吃着糖点头应是。生活再困难,也不能当伸手党,曹金美这么教育孙女的。

我忍不住问曹金美,这么一日下来能赚多少钱?

“每日的收入大概有几十令吉,周六日多的话有80令吉,但是因为我没办法蹲下来洗碗,只能请个临时工帮忙洗,扣掉人工,有时候可能净赚几块钱。”她苦笑道。

一个月的房租上千令吉,档租要270令吉,加上祖孙3人的开销,即使当地的小贩公会替她申请各类援助金补贴,但日子依旧过得紧巴巴,至今还拖欠着档租。

“我只希望能撑到她俩能够自立,能够照顾自己。”

虽然两个孩子现在就读特殊学校,也很喜欢上学,可是如果姑姑无暇接送,她俩只能跟着阿嬷到巴刹开档,连上学也是有一天没一天地上,要如何顺利完成学业是一个疑问。

在巴刹大多数商贩们都放五至六日的“长假”时,她已经打算好只休年初一。

“我年初二就开档了,不然在家也没事可做,而且那时候周遭都没有餐馆、食档开门,我开档的话还能赚百多令吉呢。”

她的档口前摆放的桌子上有好几罐芽菇饼,这是趁着新年卖一些年饼来赚外快,若你们正巧路过,又想买一些年饼,不妨试试这些有故事的芽菇饼?

虽然曹金美(上)抚养两个孙女颇为吃力,但她从未想过放弃。(图:星洲日报)

人潮少,年轻人不来巴刹

当曹金美的食材不够,便嘱咐阿敏去采购,我们跟在阿敏的身后,想看看她视野里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当她路过专门售卖火锅料的档口时,她冲着老板叶育坚叫了一声“爸爸”,然后说了两句话,跟老板娘交代自己的去向后才朝目的地走去。

此时,周围档口的老板们笑称:“你的‘女儿’又来了。”

已在此开档逾20年的叶育坚,和其他人一样非常了解曹金美祖孙的情况,因此每当曹金美向他求助,比如帮忙写公函替这一对小姐妹转校、阅读信件、处理档口申请等等,他也会帮着处理,有时候向他买鱼丸、猪肉丸,但买货钱不够的情况下,他亦会通融赊账,等曹金美收档后再还账。“能帮就帮咯。”他说。

我抬眼看到他的档口前贴着一张纸写着:“接受新年预订”,才意识到距离新年还有两周。

若不想要做饭又或者外出排队人挤人,火锅无疑是最便捷的团圆饭选项之一。早前美食家蔡澜点名,“火锅”是最该消失的料理而引发网民一面倒的挞伐之声,可见火锅的受欢迎程度绝不亚于其他美食。

除了鱼丸、猪肉丸、海鲜豆腐、芝士豆腐等平日可见的火锅料以外,为了迎合新年的到来,他也会售卖海参、鹿筋、海蜇花、虾饼、肉干等年货。

“巴刹的小贩每年都是在等新年的这段时间,尤其是靠近新年前的一周,是人们做最后冲刺的时刻。”

除了鱼丸等常见的火锅料,肉干、鱼鳔、虾饼也是颇受欢迎的年货。(图:星洲日报)

市场冷清清,今年比往年静

其实当天早上,我与摄影师冰冰会合之后,开始往巴刹内部走,看了看周遭的人流量,连冰冰这上山下海见惯各种场面的资深摄影师都忍不住问:“这巴刹,人怎么那么少?”

对此,叶育坚叹道,今年的市场比往年要静,而且现在年轻人都不怎么来巴刹,主要的客户群是中年和老年人。

“现在年轻一代的打工一族,早上赶着上班,下班时巴刹已经收摊,所以他们就会去超级市场。”加上当地华人人口流失,入驻的外劳逐年增加,渐渐改变太子园巴刹的面貌、顾客结构和小贩们的收入。

“10年前,这里晚上有一条为食街,很热闹的。可是现在‘为食街’的招牌都拆了,晚上变成是各国外劳开的食档,在工厂打工的外劳放工后就光顾老乡,过去的为食街到了夜里俨然一个小联合国。”

人口老化,一个个档口慢慢在消失

有客户向他抱怨:他们的巴刹为什么没有新春气氛?年货怎么都不齐全?对于这样的问题,他只能无奈地提到:人口老化。

是的,“人口老化”在巴刹里不再是抽象的名词,一个个档口的消失,真真切切地告诉我们这个巴刹会走向什么样的未来。

“现在有几个年轻人会做巴刹?巴刹真的不好做。”

很多人总以为巴刹的商贩们只需做半天的生意就能早放工回家,但他们看到的不过是做生意的那几个小时,却没有看见背后的准备功夫。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