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02/2019
陈日佳.华小的改革
作者: 陈日佳

在十几二十年前,人们经常以华小生为傲。但是华校生都知道,孩子长年在考试压力下成长,学校内的课外活动有限。很多90年代出生的城市小学生涯几乎全被补习中心和学校占据。虽然中华文化有言‘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我们的教育制度却偏偏是考不到好成绩就不是人才。

其实从技术上而言,华小生的确有很多优势。我们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语言的生存能力。再加上以前扎实的数学练习,都让我们占尽优势。例如,英国小学的数学并没有背乘法表,他们做乘法的方式是慢但保险的加法。

但是由于必须学习多种语文,造成华小生必须兼顾各个语文的不一样用法、文法和生字。扎实但重复性的数学练习造成我们缺乏想象力和高思维能力。想想看,西方国家学生在奥林匹克数学比赛成绩远远不如亚洲学生。但是为何在科技创新性亚洲国家却远远不如西方国家? 华社一直自喻华小生三语人才;除非大家都接受“巴刹马来语”,事实是否如此大家心中有数。更何况,我们并不能将真正掌握三语的华小生与不能掌握三语的华小生作对比。

我们这一代很多家长自己曾经在华小深受其害,也认同教育方式应该随着时代改变。因此近10年随着私立学校和 “在家自学教育”兴起后, 成为许多中上层华社家长的首选。

以前,很多人把华小视为传承中华文化、注重礼仪廉耻,提倡育德、启智与健体。但是很多学校并未付诸行动。例如我至今仍然不明白为何有学校能残忍的规定孩子只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休息时间本来就是应该要让孩子吃小餐、上厕所和放松,学习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为何偏偏要孩子在20分钟内就必须要吃小餐和上厕所就进班?

另外,还有很多小学,包括规定学生早上进入学校后就必须坐在篮球场和休息厅看书,不能说话或游戏。校方认为孩子只要不追逐嬉戏,就不会跌倒受伤不用面对家长质问。试问在这种环境我们如何达到启智与健体的目标?

华小如今已经逐渐把过去的优势弱化为劣势。例如所谓的电脑化教学、冷气课室和课外活动收费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负担。不少学校为了化解社会的疑虑,将这些费用列为乐捐。但是家长不付费的话,孩子在班上会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压力,何别之有?

学校的收费一直是校方与家长的摩擦点。校方面对经费不足,向教育部求助无门而董事部则是长贫难顾,唯有向家长开刀。我们经常教育孩子凡事必须量力而为,但是为何校方偏偏不能量力而为?即使是在发达国家,学校总是投诉经费不足的问题。英国不少地方的学校也面对地方政府砍教育预算的窘境 (英国公立小学和中学归地方政府预算),但是从来没有任何学校因此向家长开刀。

虽然教育部最近提出了多项减低老师工作量的措施,也减少了小学低年级考试的次数,但是未必能在总体上提高老师们对教学的专注力。例如如果低年级因为没有考试而拖慢了进度,那么接手高年级的老师将会非常吃力。

因此我提议教育部的教改应考虑成立独立法团评估学校表现。例如英国有教育标准、儿童服务和技能办公室(OFSTED)。这个机构要求鼓励学校进行自我评估,列出优势和进步空间。该机构则每3年派官员进行检查。检查和评估并不只是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还包括领导能力,董事部的领导能力。而更重要的是,校方与家长的互动和家长对校方的反馈都是评估因素之一。校方与家长的互动并不仅仅限于家协活动,还包括学校活动的家长出席率,家长日的出席率等。这个机构最后会根据结果把受评估的学校列为卓越、优秀,及格与不理想的级别。这个评估与我国教育部目前现有评估的最大差别在于英国较注重校方与家长的互动,和启发的孩子发展潜能,考试成绩只占了极小的一部分。

华小如果要进步,学校领导层和校长必须以开放的态度接受批评和接受社会检验,不要一味把异见者当成是“打压华教者”。不进则退,大家共勉之。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