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2/2019
【年刊⑥】陈顺源‧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
作者: 报道/摄影:林德成;

行路难,也要回家过年之【回家的意义·哪里是家?

陈顺源说,除夕一定要留给自己的家人。现在反而是太太不习惯,这是对方首次在大年初一没有与家人吃团圆饭。

每逢佳节喜庆,不仅是多了一个假期这么简单,也是回家看看父母和团聚吃饭的最佳时刻。平日周末或许得经营自己的社交圈子,与朋友联系感情。不过,碰到农历新年,回家变成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

陈顺源的双亲在他年轻时就相继离世,让他提前体会到父母不在的年夜饭。母亲在他16岁时因患上淋巴癌逝世,4年后,父亲则因中风爆血管在医院住了两天,最终抵不住死神召唤而离去。至今,父母已经缺席了17次的新年,新年期间他就与兄弟姐妹度过或到亲戚家聚餐。

12岁以前,陈顺源会满心期待新年到来,围绕在浓厚的喜庆氛围;12岁以后参加了醒狮团,每逢过年他与团友在舞狮,为他人助兴喝彩,炒热新年气氛。从年初一到元宵节才结束。“不过间中也不是每天都有舞狮活动。”除夕夜吃完团圆饭,拿了红包,隔天就要随团出门了,几乎都没时间陪伴家人。

新年处于没休假的状态却让他觉得有些许遗憾,“基本上过年是往外跑,没有在家待太多时间。毕竟十多岁的心都是向外,总觉得要做些东西,无法让自己静下来。”

当母亲患上淋巴癌之后,凭着意志力撑了2年,本以为会痊愈但病情又复发,“复发的时候已经很难控制了,癌细胞已经扩散至全身。”他说道。

每个月都需要一笔生活开销和缴付医药费,父亲为了养家,在陈顺源五六年级时,就长时间在外州工作,几乎都没有回家。

“那一段时间,我父亲没有看着我们长大,都是母亲养大我们。她离去对我父亲而言绝对是一个很大打击。”当母亲逝世,父亲才正式留在芙蓉老家,终于不再跨州工作。

祖辈不在 年味渐淡

陈顺源一共有4个兄弟姐妹,2个姐姐,1个弟弟,他则排行第三。他说,当祖辈还在时,亲戚们一定会齐聚一堂。“小时候会去公公婆婆或外公外婆家、亲戚家拜年。当祖辈都不在,就full stop(停止)了。”

由于父亲长时间不在家,新年时也没有常去拜访亲戚,关系就变得生疏。

父亲有很多兄弟姐妹,还有7位尚在世;母亲也有很多兄弟姐妹,但聚会时很难配合到时间。好一段时间,他们会去公公吃团圆饭。公公是与二叔同住,当公公在世时,大家除夕夜会前往二叔家聚餐。

陈顺源在16至20岁期间,公公和父亲相继逝世。大姐也在他19岁去了国外工作。“有白事的话,大家都不过年,毕竟要戴孝。平时都会接财神、拜天公和祖先,把气氛弄得热哄哄的,但那段期间就没有这些氛围,简单的拜了祖先,吃顿简单的团圆饭。”

父母去世之后,他初一会去二叔家,初二就去外婆家,直到二十多岁,外婆逝世以后才没过去。正因祖辈不在,年味也逐渐减淡。当大姐在国外工作,兄弟姐妹就鲜少一起吃团圆饭。只是近几年才开始有转变,恰好三人都在吉隆坡工作,很常出来聚餐,除夕时到外头用餐或在二姐夫家聚会。“我和弟弟如果没有地方去,我二姐就要我们过去吃饭。”他笑道。“有一年我们就飞去澳洲找大姐过年,反正大家在这里没有节目,就顺便过去旅游。”

家人在哪里,家就在那里

双亲往生后,他们才渐渐意识到家族的重要性想到他们年轻一辈应和长辈们保持联络。“过往新年时,我没有去拜年,我弟弟就会代表过去亲戚家。”如今,二叔和其他亲戚已经固定每年一定要他们回来聚餐。

家人在哪里,家就在那里。“我认为未必要有实体的‘家’,大家能相聚就好,最重要是一起吃年夜饭。”去年刚结婚的陈顺源笑说,现在终于有了自己的家,才要展开一段新的人生旅程。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