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2/2019
江迅·“啥是佩奇”和“四个春天”
作者: 江迅

有一类近乡情怯的温馨叫回家;有一种熙攘幸福的旅程叫春运。40天的“春运”,全中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近30亿人次。涌动的春运大潮,背后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潮汐、情感潮汐。回家过年,是国人最具中国特色的“年度大片”。

正当“年度大片”上演之际,一段5分40秒的贺岁短片《啥是佩奇》风靡中国社交网络。简单而搞笑的剧情,迅速形成“病毒式传播”,不出四五天,转发超过18万,3.2亿人围观新浪话题。父亲期盼儿子回家过年、对孙子思念的情感,触动众多游子之心。

以英国卡通人物“小猪佩奇”结合中国年俗所创作的电影《小猪佩奇过大年》,大年初一上映。1月中旬,这家电影公司释出宣传短片《啥是佩奇》,描述爷爷期盼儿孙回家过年的心情,传递家族传承理念,述说“家”的核心价值。短片反映乡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家庭问题。

《啥是佩奇》描述山沟的独居李姓老人期待儿子一家人回来过年。要回老家过年的孙子,在电话里说新年礼物要“佩奇”。为搞清楚“啥是佩奇”,李爷爷查字典、到处问人,闹了不少笑话,还用村里的大喇叭广播寻找“佩奇”。曾在北京当过保母的弟媳告诉他,“佩奇”是一部动画片里的小猪,长得像吹旺炉灶火堆的手摇鼓风机。李爷爷又锯又焊,把老旧的鼓风机改制成粉红色“钢铁佩奇”。没想到儿子却说一家人不回来过年了,失落的老人独自走在山路上。此时,儿孙突然出现,说要接他到城里,悲剧变喜剧。年夜饭的餐桌上,李爷爷拿出“钢铁佩奇”,孙子满脸惊喜。游子看完短片勾起乡情,都想家了。观众在笑声中流泪,揪心一刻而引发共鸣。

影片中的李爷爷,是中国父母辈、祖父母辈的缩影,对子孙的爱成了一种仪式。生活总要有仪式感。春运回家,是一部浓缩的“奋斗让生活更美好”的时间简史,是“中国式震撼”最温馨的桥段。

从《啥是佩奇》想到另一部影片《四个春天》。七零后新导演陆庆屹,就是凭着那种仪式感而春运回家见父母的。4个春天,是4次春运回贵州老家过年。陆导10多岁就离乡,异乡求学,他乡工作,每年春节赶回家探亲。影片中,一对银发老夫妻正是陆导父母,全片专注于“家中”记录。陆导说:“我的父母特别有魅力。最开始只是觉得他们特别可爱,想把这些东西留下来。”《四个春天》最初只是“想拍给亲戚朋友看的家庭影像记录”;后来,变成DV短片,最后制作成纪录片电影,登上大银幕。影片在影评网站上获得9分的高分。很多朋友说,看完影片特别想马上回老家看望父母。

这对老父母亲长久相伴,日常趣味横生,片中的温情和真实,“暖”到众多影迷。父母年前置办年货,拜祭逝者,爬山打蕨菜,唱歌听音乐,看燕子飞来屋簷下盖窝……年复一年。陆导说:“我是一个怀旧而记忆短暂的人,贪恋美景,会被一瞬间的明暗与色彩击中。”这部家庭影像虽属于一个家庭,但正是很多这样的家庭,才有了中华文明延续千年的万家灯火。

在上海,收到与电影同名的刚出版的《四个春天》一书。那天在上海,参加旺旺集团“旺旺孝亲大使颁奖典礼”活动,集团有五、六万名员工,选拔出11位孝亲大使。集团长年提倡旺道、缘道、孝道精神,正如董事长蔡衍明说,“孝顺是中国人的DNA”,“让孝顺成为一种习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