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8/02/2019
为什么要读报纸?(2)锲而不舍追踪,打造有深度与宽度的报道
作者: 林德成(记者)

《星洲日报》八打灵再也总社的一条走廊贴满了记者们的专题报道,涵盖了民生课题、教育、医学、科技等题材,图为探讨我国外劳的专题报道,让读者得以了解他们最真实的面貌与困境。(档案照)

当社交媒体“霸占”了每个人的生活,你我他或许无暇阅读乏味的新闻了。如此一说并非赞颂社媒之好,而是读者习惯了影像和浅阅读模式,渐渐失去消化长篇报道的耐性。即使读者阅读习惯改变了,《星洲日报》仍不曾放弃,反而越来越专注打造更多深度、宽度的内容,刊登多篇令人信服和扎实的专题报道,借由记者的文字提供更全面的视角和思考空间。
即使报章经常刊登相关骗局的新闻,但仍有受害者不幸堕入陷阱,痛失钱财。(档案照)

数年前,云数贸、圆梦赢家、南宁投资计划,这些词汇是人民口中的“机会”,能脱离经济困境的管道。惟这个“机会”不是让人看到盈利,而是暴露了自身贪欲。许多受害者说服自己“用钱滚钱”,自愿走进这浑水,直至失去所有血汗钱、负责人被逮捕或潜逃,才从噩梦中清醒。提起“快速致富”计划,报章总不吝用最多篇幅报道,一一揭露对方手法、对白、行骗模式,警惕民众切勿陷入骗局,但往往还是会有人上钩。

报章本着使命,成为议题推动者,针对时政、社会现象、民生课题深入报道,关注人民福祉。如“快速致富”的课题,早几年,南宁投资计划(原名为广西南宁资本运作)正当火红,不少拿督级人士、商人被游说加入及参与对方的商务考察活动,提高计划的可信程度。在获得有关人士所提供的资料,为了解开谜云,《星洲日报》派遣记者参与考察团,一层又一层拨开该计划的行销手法,钜细靡遗的写出各种细节,提出各种疑点。

2012年,《星洲日报》接获公众情报关于市面上有“回锅油”事件,便委派记者追踪报道,挖掘线索查看市场是否有翻用回锅油、快餐店如何处置使用过的食油等等。为了更清楚知道业界的做法,记者甚至到快餐店打工亲身探个究竟。后来有关报道引起卫生部关注,时任卫生部长拿督斯里廖中莱也赶紧指示官员进行调查,确保公众饮食安全。

记者们不仅在说故事,而是用最专业的报道精神为弱势群体发声。副刊记者2018年曾报道《性侵幸存者追讨正义之路》系列,仔细探讨遭性侵者是否有足够的法律支援、报案的程序和要求政府建立更完善的性侵幸存者的支援系统。有关报道引起各界关注,也获得槟州妇女及家庭发展、性别包容和非伊斯兰宗教委员会主席章瑛来函赞许。报纸也曾为争取导盲犬合法地位而出一分力,报道兼呼吁政府接纳导盲犬,允许它们进入公众场所,捍卫和尊重视障者的权益,创造一个互相包容的社会。

周刊(2月17日):90报庆(2):深度(1506766)-20190215192500.jpg
即使报章经常刊登相关骗局的新闻,但仍有受害者不幸堕入陷阱,痛失钱财。(档案照)

进驻网络平台,延续专题报道的生命

尽管采访过程中有很多未知的挑战和难度,以金正男遇刺事件为例,《星洲日报》记者们赶往法庭、大使馆、机场和医院太平间驻守,以期获得第一手消息。刷着脸书的当儿,记者已埋头忙着打数百字的稿传回总社,赶在夜报刊登及将消息上传至官方社交媒体。当驻守数小时又一无所得,相关人员不愿透露消息时,记者又要另辟报道方向。面对手上未经证实但很可能有价值的讯息时,记者只能不断透过各种管道查证和追踪报道。藏匿在这些冗长专题字句当中,反而是各种记者、编辑所淬炼出来的精华。

有了报道,也有传播的管道,《星洲日报》也得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去发挥影响力,广传报道以期提高社会醒觉和回响。纸媒无法让人即时互动,但网络却能打破这个限制,制造双向的互动平台。每个留言栏都是一个小社区,各行领域专才都可以即时提供专业的意见和解惑,这样的空间反而是让专题报道有了延续的生命。

延伸阅读:
为什么要读报纸?(1)在失真的时代, 报纸是辨别真相的平台

为什么要读报纸?(3)打破同温层效应,让你听见不同的声音
为什么要读报纸?(4)知识就是力量!为各个领域提供基础知识
为什么要读报纸?(5):用文字与故事搭建文学桥梁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