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02/2019
新生代科创靠合作 · 俞海涛:要抓紧科技趋势
作者: 林德成

俞海涛说,年轻是一种力量,思维会比他们那一辈更有想像力。

身处在科技时代,每一个领域都不缺商机,重点在于能否有独到眼光发现机会。(欧新社)

身处在科技时代,每一个领域都不缺商机,重点在于能否有独到眼光发现机会。(欧新社)

科技创业像是一场障碍跑,眼前的挑战不断涌现,只会一关比一关难,唯有不断自问如何做得更好,致力把创新的点子化成具商业价值的产品,才有机会在激烈竞争中突围而出。

《福布斯》引述哈佛商学院调查称,有75%由创投(VC)资助的初创公司都会失败,原因在于科技初创公司是要向市场推销全新的科技产品,而市场未必全盘接受,这也是公司所要承担的风险。换言之,在创业生态圈里面,失败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尽管存有失败的风险,亚洲许多富豪对投资科技市场的乐趣却丝毫不减。

SeaTUS执行董事俞海涛上个月来马出席“马中科技文化交流盛典”,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创业新生代要善用优势,抓紧科技趋势发挥所长。他举例中国多家企业的高层阶级逐渐年轻化,带领团队的首席执行员都是80或90后,不断在找寻商机和创意。过往的企业家追求稳打稳扎的理念,采取循序渐进的营运模式。如今科技时代,改变世界的速度越来越快,若顺着趋势前进,一个创新技术有可能创造亿万的价值和财富。“现在(单靠)勤劳不能致富,必须勤劳加智慧才能致富。”

创新是一个常态

不断创新才有机会获得大企业青睐或变成市场的主导者,中国近年不断有许多科技成果,如“嫦娥四号”探测器便成功登陆月球,开启月球探测的新篇章。此外,中国也频密发展物联网、无人驾驶、5G网络、人工智能等领域,以创新引领发展。

俞海涛称,目前中国提得最多次的词汇是创新,要全面打造数码社会必须依靠政府和民间共同合作。他称,由于中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无形中为社会注入了一种文化,即年轻人是发展创新科技的动力。“我们会发现当一个年轻人有想法,不代表可以对社会产生巨大影响。前提必须要有社会资源、市场环境、合作团队才能成事,毕竟年轻人的经历和资历有限。因此,年轻人可以率领团队与大企业、科研院所、大学一起合作创新,背后有了技术支援,成功概率就会很高。”俞海涛补充,现实情况是创业会遇到失败,失败一万次,只要成功一回,就能让国家科技水平有所突破。当众人都把科技领域创新变成事业,科技就有机会不断创新。

年轻一代动起来

“马来西亚有三千多万人口,如果有10个像中国科技大企业,出一个华为或阿里巴巴就足以改变格局。我们就要冀望新生代有这样的人才出现。”俞海涛认为,马来西亚多元民族融合是一个优势,以语言为例,同时掌握多种语言是一个长处。如今则需政府和社会去倡导一个氛围,透过教育改变心态,让年轻一代动起来,提升国家科研水平。

他认为科技创业者不妨以“众智云集”作为标准,“众”是成立团队,寻求贵人、合伙人、伙伴;“智”是要有足够智慧判断时机、发挥创意;“云”是秉持开放、共享和共赢的理念;“集”是集合前面3个要素就能成就一番事业。他以合伙人制为例,当资金有缺口,无法高薪聘请专才、财务总监,而要聚拢各方人才才能事半功倍。大企业也采取同样措施,不同的是他们是用事业合伙人机制,拥有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他赞成市场上应该要有健康的竞争,相互竞争才会有不同火花,才有助于推出更多新颖的产业、商品和服务。好比拥有庞大业务规模的阿里巴巴集团,一直在电商、金融、物流、云端和物联网深耕,去年便有了全新的商业布局,阿里巴巴成立了一家独立运营的芯片公司,正式踏足芯片领域。此举也说明,若一家企业不进步就会快被市场淘汰。

劳力交给机械

随着智能转型越来越普及,不少企业开始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减少人力成本,提高营运的效率。“如果社会全面实现人工智能,原有的劳动者又要如何?我们就要不断提升他们的能力,提供创新思维。”俞海涛直言,未来人力不会着重在重复性质的工作,而是交由机器人完成任务。反之,人们的工作是思考和解决问题,也应偏向艺术、文化传承、科技创新等领域。

他举例中国的丝绸制作工艺,古时皇帝所穿的锦袍非常珍贵,而“锦”只在特定地区生产,产量也非常少。如今在科技帮助下得以批量生产,在2014年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各国领导人便穿上了华丽的宋锦,让这个服饰文化得以推广至全世界。

身处在科技时代,每一个领域都不缺商机,重点在于能否有独到眼光发现机会。(欧新社)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