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9/03/2019
“在星洲工作有归属感”· 友族与华裔 融洽共事
作者: 陆世敏

这一做,就是20年、30年、40年……

甫踏进星洲日报八打灵再也总社门口,就有数名巫裔保安人员会微笑地跟你打招呼;就在记者和编辑天昏地暗地赶稿时,印裔搬运工人会马不停蹄地搬运印刷工具;当大多数报馆职员准备下班回家之际,一群印刷厂工人正开始忙碌,确保印刷过程顺利,让报纸每日按时出版。

这群友族同胞在星洲日报工作了数十载,打破肤色藩篱,敬业乐业,为这家中文报馆贡献无数个日月,并找到自己的归属和天地。

5083CPC201938145751400287.jpg
纳菲安(左起)、南利哈密和慕拉达南认为,种族、语言和宗教都不是他们在星洲日报工作的障碍。

不同种族都是朋友

恍然间,纳菲安那扎里(44岁)、南利哈密(50岁)和慕拉达南(60岁)已经在星洲日报这里分别度过22年、28年和40年的岁月。他们感叹时间飞逝之余,亦对自己的工作感到满足。

“虽然工作的地方几乎清一色是华人,但我们从不会感到不自在,这里是星洲日报,也是马来西亚,虽然不同种族,大家都是朋友。”

纵使不谙华文,但纳菲安从小跟华裔和印裔一起长大,因此在沟通方面并没有太大问题,亦不会特别忌讳在华人食堂内进食。

“馆内食堂有华人档口和马来档口,所以我通常都会在食堂内饱腹,很少会特地到外面吃东西。这是我喜欢这里的原因。”

对穆斯林来说,每个礼拜五去清真寺祈祷是必不可缺的,纳菲安在晚上工作,所以无须顾虑祈祷的问题,不过即便工作时间在早午,南利哈密也一样可以去附近的清真寺祈祷。

“完全没问题,就算因为分身乏术,不能到外面清真寺,馆内也设有2间祈祷室,方便我们进行祈祷。”

由于喜欢星洲的工作环境,南利哈密更介绍弟弟前来工作,兄弟俩一起在这里为生活打拼。

5083CPC201938145751400290.jpg
慕拉达南熟练地操作叉车,把印刷卷筒纸搬运至别处。

慕拉达南:一做就是40年

即将在9月退休的纸筒运输工慕拉达南表示,星洲是他第一份工作,当初他也没想到,这一做就是40年。

“无论工作、环境还是同事,我都很喜欢。在这里,我认识很多华裔朋友,他们都是我工作上的好伙伴……”不善言辞的他,只能不断重复着“喜欢”。

回想起当初进来报馆的青涩无畏,到如今的历经世故,慕拉达南有些怔然,他与星洲的感情,又岂止雇主和雇员那么简单呢?——那已经是人生的牵绊了。

5083CPC201938145751400289.jpg
纳菲安仔细检查刚印刷出来的报纸,确认颜色方面没有出任何差错。

纳菲安:会做到退休为止

自1996年进来报馆开始,纳菲安每天都会在傍晚7时上班,凌晨3时下班,主要负责把报纸分色,即把蓝、红、黄、黑(CMYK)4种颜色一层层印上去,形成完整的图像,十多年来日复一日地重复这个动作,毫不言倦。

由于表现良好,他在工作约8年后即升为生产部主管,成为馆内为数不多的友族管理层人员,身上也多了一份责任。

“我们这里(生产部)大约有12人,每个人都有丰富的经验。有时候,我还会兼职维修机器的工作呢!”

纳菲安此前也曾介绍两三名朋友进来工作,不过由于不适应环境的关系,所以也做不长久。

他笑言:“跟他们不同,我会在这里做到退休为止。”

5083CPC201938145751400292.jpg
南利哈密在守卫室认真工作,监视公司内的动静和人流,确保职员的安全。

南利:公司一视同仁对待

“我很感谢星洲给予我的机会,在工作的几十年内,他们对华裔、巫裔和印裔都是一视同仁的。”

曾在生产部工作的南利,如今在星洲担任守卫一职,每天负责检查进出报馆的人,或通过闭路电视监视公司动静和人流。

“在这里工作28年,我在这里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华裔职员并没有因为我是马来人的关系,而对我‘与众不同’。”

忆及进来星洲工作的初衷,南利笑说,当时自己没想那么多,会进来也是因为公司在面试时就当即宣布录取他。

他不讳言,最初来这里工作,无非是为了寻求生计,但星洲日报之于他,已经不是雇主那么简单。

慕拉达南也说,当初进来的时候,身边几乎都是华裔同事,但他不会感到格格不入。

“华裔同胞们都很照顾我,平时聊天时都是说马来文,我完全不必担心语言问题。”

3778TYH2019381714131403898.jpg

林美清说,在星洲工作了几十年的友族同事都十分自律,对公司忠心耿耿。

林美清:友族同事自律忠心

“在这里工作了几十年的友族同胞是很单纯、真诚的,他们已经把工作视作生命的一部分,甚至会带孩子或亲戚进来做工。”

星洲日报总经理(人力资源/行政)林美清形容,在报馆工作的友族同胞都是很自律、自爱的,对工作也相当珍惜和忠心。

“这些已经在这里工作10多年的友族同事已经完全融入这里了,他们的想法比较单纯,一旦喜欢一份工作,就会一直做下去,直到退休。”

她也说,馆内的华裔、巫裔和印裔职员是互相尊重的,从没发生过种族和宗教敏感事件。

“比如说,友族同事在工作期间去祈祷,不必特地去寻求上司的同意,上司不会干预他们的祈祷时间。

“虽然如此,这些巫裔同胞却不会滥用这些权利,该工作的时候还是会认真工作,不会趁着这个机会偷懒。”+

特定部门招聘友族

林美清说,他们只会在特定的部门才会招聘友族同胞,比如说行政部和生产部。

“由于他们不会华文,所以其它部门不太适合。”

她指出,招聘友族的过程中,人事部会比较注意面试者纪律方面的问题。

“我们会对他过去的雇主历史倍加留心,如果对方频繁换工,那我们就会提高警觉。

“一般上,我们会留意他对工作的态度,比如说在不在意这份工作?跟前雇主有什么纠纷等。”

她指出,报馆会在招聘广告上会附上双语说明,因此每年都有不少友族同胞前来面试。

“我们从不担心语言方面的东西,这些部门的上司和下属的接触和沟通都是用马来语。”

林美清坦言,早期的员工会比较忠心,后期的流动性就会比较高。

“这可能是不同年代有不同想法的关系,但我真的很感谢那班在星洲工作这么多年的老同事,他们的付出让星洲变得更美好。”

一做20年,不想离开……

友族与星洲结缘

5083CPC201938145761400297.JPG
聂慕斯多法认为自己与星洲日报“有缘”,因此,22岁踏入星洲日报后就没有想过离开。

人的交往要讲缘份,同样的,工作也讲缘份。

巫裔同胞聂慕斯多法,在本报新山地不佬第二工业区的印刷厂任职已有20年。

聂慕斯多法说,他与星洲日报“有缘”,因此,22岁踏入星洲日报后,他就没有想过离开。

来自登嘉楼的他,其实十几岁就从家乡来到柔佛州发展。

他坦言,进入星洲日报任职前,曾在十几处从事不同行业,但每一份工作都无法长久,从数个月到一两年皆有,那期间可谓工作及生活都不稳定。

直到1997年,他听朋友介绍有一家华文报章(当时尚不认识星洲日报)的印刷厂有空缺时,他便尝试应征,结果成功被录用,成为当年新山印刷厂的首批员工之一。

5083CPC201938145761400296.JPG
在维修部的聂慕斯多法经历了印刷业从手动到自动化的年代。

聂慕斯多法指出,进入星洲日报后,相较于过去的经历,他对整个工作环境、工作性质以致与同事之间的相处,皆有一种无法言说的 “安定感” (tenang)。

在这样的氛围中,他觉得工作没有太大压力,尽管早期印刷部的维修工作大多需仰赖手动作业,但他十分享受这份工作(suka dan minat),因而不知不觉就走过了20年。

当年孤身一人,今天有妻有儿,看得出聂慕斯多法相当满足。

除了缘份,询及星洲日报有甚么吸引他留下的优点吗?他笑笑说:“薪水很准时发放。”

“我以前的工作,遇过不少被拖薪的经验,星洲则不同,这里有很好的作业系统,员工大可放心。”

新山印刷厂“先锋”之一 ·莫哈末阿凡迪助主管“拉人”

莫哈末阿凡迪是星洲日报新山印刷厂于1998年设立时的“先锋”之一,更是其中一名应记上一功的开拓者。

5083CPC201938145761400294.JPG
莫哈末阿凡迪是星洲日报新山印刷厂于1998年设立时的“先锋”之一。

1991年加入星洲总社

来自霹雳州的莫哈末阿凡迪,原来早在1991年便与星洲日报结缘。

他回忆道:“我母亲当时从邻居口中获悉有一家华文报章在八打灵再也的印刷厂要找人,我就和同乡朋友一起到吉隆坡应征,结果两人都被录取。”

莫哈末阿凡迪说,他之后在八打灵再也的印刷厂工作了5年,惟后来基于家庭因素被迫辞职返乡;尽管离开了星洲,但他间中一直都有和印刷厂的主管联系。

返霹后受邀赴新山印刷厂

“我辞职2年后,有一天,该名主管联系我,说星洲日报将在新山开设印刷厂,问我是否愿意回来效劳?”

他说,有鉴于自己有在印刷厂工作的经验,加上前主管建议他到一个全新的地方尝试,经一番考虑后,他毅然决定与新婚不久的妻子暂别,一个人独自到新山打拼。

莫哈末阿凡迪指出,新山设立印刷厂之初,他还协助这名主管到处“拉人” ,毕竟他也认识不少在印刷方面有经验的朋友。

提起这段往事,他还有一段相当有趣的经历。话说,他在新山的印刷厂工作一段时日后,一天,无意间在工业区遇到一名久未见面的朋友。

“我当年离开吉隆坡后就没有见过这名朋友,所以,我们两人都不知道彼此来到新山发展。”

拉拢友人过档成为同事

巧合的是,他说,上述朋友是在一家外文报章的印刷厂工作,获悉此事后,心系星洲的莫哈末阿凡迪不忘邀请朋友与他共事,结果如何呢?哈!至今他们仍在同一屋檐下工作,都是星洲的一份子。

莫哈末阿凡迪坦言,他受教育不多,既然对印刷厂的工作有兴趣,加上在这里交了不少朋友,他也就选择落户于此。

“我后来也把妻子接到这里,现在也有了孩子。”可以这么说,他把青春奉献给了星洲,而星洲也见证了他安家立业。

5083CPC201938145761400295.JPG
莫哈末阿凡迪说,即使以前常遇到“早上上班”、“早上下班”的情况,但他仍应付得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