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3/2019
郑凤云/以身作則 世界或許會不一樣
作者: 郑凤云

一如往常,我打算自备容器到面包店买面包。排队时,一对母女排在我的后面。那位小女孩大概是就读幼稚园的年纪,正在问妈妈各式各样的问题。你知道的,这个年纪的小孩问的问题不外乎“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

我拿着自己的容器,上面放着面包托盘。小女孩看到其他人只拿着托盘,而我这位怪阿姨的托盘下却有一个盒子,于是她指着我开始发问:“妈妈妈妈,为什么那个安娣有一个盒子?”

妈妈有点尴尬地对我微笑,然后回答说:“我不知道,可能她想把面包放进盒里?”小女孩接着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没有盒子?”我有点冒冷汗,妈妈则小声回答:“我们没有带盒子……”

小女孩继续追问:“妈妈,那我们的面包要放哪里?”

母亲:“大哥哥会给我们塑胶袋。”

小女孩:“为什么那个安娣不要用塑胶袋?”

这位母亲似乎已无从招架,所以她反问小女孩:“为什么你不去问问她呢?”

轮到我付款了,收银员将面包放进我的容器,接着轮到那位母亲付款。当母亲在付钱时,那位小女孩跑到我身边,轻拉我的衣服问:“安娣安娣,为什么你不用塑胶袋?”

我虽然有点尴尬,但还是回答说:“因为我不想制造垃圾。”小女孩露出惊讶的样子问:“什么垃圾?”

母亲发现女儿在“纠缠”我后,迅速走过来向我道歉并欲将小女孩拉开。我急忙阻止她,“不要紧、不要紧!”然后转向小女孩轻声对她说:“当你吃完面包,这些塑胶袋就会变成垃圾,很快将你的垃圾桶装满,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呢?”

我不确定小女孩能了解多少,但她看起来很惊讶,在这个情况下我也没办法继续解释太多。但让我感到宽慰的是,当我要离开面包店时,我听到身后的小女孩对母亲说:“妈妈,下次我们也带自己的盒子!我们也不要制造垃圾。Promise?Promise ok?

Ruby自备容器买面包的举动虽小,却可能在小女孩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就待发芽成长的一天。(图片由Ruby提供)

这不是我的故事,而是Zero Waste Malaysia会员Ruby的亲身经历。像这样的故事不时出现,阅读时总让人心里暖暖的。我常认为,我们无法像雕刻师傅一样,用凿刀将身边的人一刀一刀刻出我们“想要的样子”,我们可以做的是以身作则“启发”别人,让他人自己改变。这样的改变才是发自内心、恒久,且充满力量的。

Lead by example,以身作则,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最常用的不就是这套?Ruby在面包店自备容器购物、坚持拒绝使用塑胶袋,这个看似无足轻重,甚至在现今社会看来有点滑稽的举动,却是为小女孩上了最珍贵的环境教育课。

让我们闭上眼想像一下,如果所有父母在生活中除了“告诉”小孩要爱护环境,自身也能“实践”爱护环境的举动,那么在小孩眼里,这个世界是否会变得不一样?

Celaine Toh和一般女生不同,认为鲜花束很浪费钱也不环保,对她来说女儿亲手做的纸花更耐久,
感觉也更甜蜜。(图片由Celaine Toh提供)

Joyce Lee原本打算将厕纸芯送去回收,结果儿子发挥创意,拿去收纳自己的乐高车子,
还叫妈妈来看自己有多pandai呢!(图片由Joyce Lee提供)

Hannah Ang和儿子去逛夜市, Hannah却忘了随身带着容器,多亏儿子记得车上有个玻璃罐可以用来打包豆奶。
“妈妈,重复使用,别丢弃!”这是儿子最喜欢的一句卡通对白。(图片由Hannah Ang提供)

Hanisah生日那天,7岁的女儿向她要了一张收据和纸,然后静静坐在餐桌一角做出这张生日“卡”。
Hanisah说,这是她第一次收到让她如此感动的生日卡。(图片由Hanisah Azhari提供)

Audrey Kho一家到海边游玩,孩子看到布满垃圾的沙滩很是失望,于是Audrey第二天带孩子回到同样的地方捡垃圾,
教育他们如果想要有干净的环境,就要行动。(图片由Audrey Kho提供)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