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3/2019
白慧琪.从废死U转看政策讨论
作者: 白慧琪

首相署副部长哈尼巴于3月13日在国会回应议员,政府已决定保留死刑,只废除强制性死刑。从去年10月10日爆发的“死刑”议题纷纷扰扰半年,这回终于有个定案。

时序倒退一点,看看这个月份有关“死刑”的新闻,废死U转有迹可循。

3月4日,律师公会促请政府别在废除死刑议题上退让。5日,妇女及家庭发展部副部长杨巧双回应受害者家属时重申,希盟竞选宣言的承诺是废除强制死刑,罪大恶极的案件,法官仍有把被定罪者送上绞刑台的选择。8日,首相署部长刘伟强说,政府在听取民意后态度转变,考虑3个选项:全面废除死刑、只废除“强制死刑”,或只废除危险毒品法令第39B条文的“强制死刑”。12日,星洲日报刊出国会下议院副议长倪可敏的独家专访,他相信政府会有两全其美的方案,并强调:“我不知道是谁说希盟的竞选宣言是要废死,实际上是废除‘强制死刑’。”

由此看来,律师公会似乎一早感受到政府的“退意”。而从几位希盟领袖的发言,他们的顾虑是反对废除死刑的声浪极大,以及是否违背竞选宣言。或许很多人认为这是民意获胜,但换个角度看,强调没有违背承诺岂不是有担心政治利益之嫌?

过去半年,刘伟强代表内阁提出的种种废死言论,都在指全面废除死刑,也因此面对极大舆论压力。就在3月份,原本计划提呈法案之际,其他领袖跳出来为废死U转铺路,强调竞选宣言本来来谈的就是废除强制死刑,而非全面废除死刑,似乎想要撇清之前探讨全面废除死刑带来的“政治利益伤害”。

无论如何,“保留死刑,只废除强制性死刑”在现阶段符合大部分人民的期望。然而,废死议题并非无中生有,马来西亚的废除死刑运动能追溯至1970年代,当时一名14岁的少年被判处死刑,尽管他还不到死刑的法定年龄18岁。废死运动走了40多年,相信不会因此终止。未来的某年某月某日,不管哪个阵营当上政府,都有可能重提全面废除死刑。届时,民众是否又要重新经历过去半年来的两派争论、正反双方恶言相害,受害者或死囚家属是否又得经历过山车般的情绪起伏。

过去半年,死刑存废成两个对立,相信民众都知晓正反立场的立论,却无法说服彼此。如此一来,死刑问题的讨论层次已经不是该不该废,而应该进阶到怎么执行。

若要保留死刑,废死一派担心的“冤案”该怎么避免发生?答案不会只是“改善司法”四个字就能一言以蔽之,讨论应该聚焦在怎么改善。从法令上黑纸白字的条文,到人性一面的检控官、法官和律师工作量,被告和受害者的司法权力相等,甚至是死刑执行者代替人民行使杀人权力所需的身心照护等。

若要全面废除死刑,受害者家属的公道和伤害又当如何处理?当然不会是之前部长所说的赔偿金而已。讨论替代方案还需以受害者家属为主,包括家属身心灵创伤的心理辅导和生活重建,提供家属司法援助以讨回公道等。

台湾废除死刑推动联盟执行长林欣怡今年1月初来马出席死刑研讨会时曾说,台湾废死运动的其中一个阻力是选票压力。每当政府有意推行废死即面对极大反对声浪,最后害怕选票流失而搁置废死议程。把情况放在马来西亚,希盟在近几次补选二连败,在此时废死U转,不免让人把两者联想在一块。

放诸在任何社会,推动废死本就不易,若政府认为废死是理想做法,就得具备极其强大的政治意愿去执行,用详细的规范和机制去说服民众,把重点放在“如何”。因选票失利而暂缓废死议程,下次重提废死,社会又会陷入分裂。除非政府完全搁置此议题,否则无论议决如何,政府都务必让政策和资讯透明化,建立公开透明的讨论环境,把公共讨论带入更为细节的层面,让人民更加明白当中机制运作。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