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3/2019
心灵写作班· 我生命里的大书


生命大书
心灵写作班导师 许裕全
岁寒三友松竹梅,而能把书当友且此心不渝的,想必都是江湖稀罕可敬之人。

这一期心灵写作班的功课:<我生命里的大书>,心意让人珍惜,真情让人感动。同学们都是爱书之人,每年肩负着提升国民人均阅读率的重任,是何等的担当啊!

阅读,是一场心灵的冒险,解山水人生跋涉的渴。然而,“大书”不在于厚薄,而在于承载生命的重量。在众多来稿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心灵激励书籍占了多数。

现世复杂,我们都无可避免生着文明的病,这一碗碗热腾腾的文字鸡汤,某些时候确实能带领我们走出幽暗深谷,拨云见日,它们就像颗粒分明的维他命丸,补充身体种种的缺。

这也没什么不好,伤风感冒时服用维他命
C能助长免疫力,加速身体复元。

然后呢?

这个像吊钩的“?”,就是阅读的答案。它不仅是浓缩的维他命
C,而是各种触摸得到的水果的总合,它们的形状色泽、味道、带来的感受,延伸到一片果园、阳光空气、泥土和水分……。可以说,激励书籍解决了局部问题,而广泛的阅读给了生命答案。而这个随着人生跌宕起伏的“答案”,无非是自己被无数文字琢磨打滑后生出来的智慧。

稍微补充,这一期选了两篇和一般定义的“书”较无关连的作品:《剪贴簿》和《捐血簿》。两位跟时间拔河的作者,不约而同的用生命纪录着生命,让我读到了心的善良和文字的温度,这是难能可贵的。

心灵写作班成员《 我生命里的大书

Gin Lim《管教啊,管教》

女儿
6岁开始叛逆,我深受打击,质疑着自己的教养方式。加上当时小儿子刚出世,姐姐的不安全感更强烈。我措手不及,常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管教啊,管教》这一书,针针见血,当头棒喝。遇上孩子不同阶段的挑战,这本书,每一次都让我挖到宝。书里简单的生活故事却有办法带出让你信服的道理来。


这些生活故事几乎都是自己跟孩子也天天都上演的画面。每次翻阅,都有新的领悟。我也叫
10岁的女儿读一遍。有次她说,“这汪培珽好厉害!怎么会如此了解我们小孩的难受心情!”

教养生涯里,无助的时候,它帮了我。哪天,孩子成为父母了,我会把这本书送给他们。

Biyi Chan 我心目中永远的《美少女战士》

那个年代,无论题材、人物或服装设计,都可说是出类拔萃。那些美如天仙的战士,让我着了魔。

因为它,我背熟了太阳系行星的名字。因为它,我望着月亮时感觉特别亲切。也曾因为发现冥王星战士和我同一天生日而暗暗窃喜,觉得冥冥之中与她们有了共同点而开心不已。

这部漫画让我愉悦。兴许现在早已忘了喜欢它的初衷,却依然记得每次读它时那弯起来的嘴角,就像露娜额头上的月牙印。心情不管晴天雨天,每一次看见这部漫画抑或是其它相关的事物时,都会莫名地开心。能让人发自内心高兴起来的东西不多,当你意识到了就该好好珍惜,而我一直很珍惜这份属于我自己的快乐。

Lim Chooi Sien 《窗口边的豆豆》

我喜欢小孩可能是从这本书开始——《窗口边的豆豆》。第一次看是在中学时期,从图书馆借的。那时好向往书中自由的学校,觉得豆豆和朋友们的生活简单有趣,让我回味无穷。

工作后,偶然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立刻买下再读。依然喜欢作者开朗豁达有同理心的个性,希望自己也能像作者这样积极,对许多事都充满好奇心。

婚后曾上日文课,买了日文版,想看看原著是不是更有味道,也借此给自己学日文的目标。虽然最后没成功,但还是保留这本书,几次断舍离都丢不掉。

有了小孩后重读这本书。这次读到小林校长和豆豆妈妈的用心,体会到育儿需要好大的耐心和包容心啊!

我的小孩现在已是学龄儿童,下次一定要和他们好好阅读这本我生命里的大书。

Elaine YoungYang 《创造生命的奇跡》

从小患有关节炎的我较喜欢身心灵的书籍,除了可以帮助自己,也可增强精神的支柱。这一本书很贴切的描述生活上的困扰如何影响了身体症状与心理发展。尤其来自童年的压力如何累积而导致我们的身体生病了。作者也分享她悲惨的人生经历如何透过爱与感恩”的信念来驱走她的癌症细胞。我对这几点很有共鸣。不单面对病魔折磨,我自小也面对着社会的异样眼光和同学们的排挤。我希望如作者一样,可以改善失调的免疫系统,让身体更健康。透过书中教导,我也渐渐恢复对周围人的信任。两年前把书看完了。两年后,它没有像其他读完的书被收藏在箱子里,而是摆在书桌上。有被标签的那几页,具体的描述什么症状需要用什么观念来应对,是我最常查阅的。病发时作参考,病情稳定时当作“补品”。

Venus TooGuardian of  Being

6年前我在职场迷失了。钱赚得比同侪多,升职也快,仿佛坐在高速列车一直往前冲,但我不开心。忙碌的生活让生命少了意义,只是日复一日地工作,享有高薪却失去了生活的意义。

某天兴致很高地寻书,先被这本书的漫画吸引,再读读文字,哗!句句刺中我心。它的文字很慢,很简单,和我的高速生活相比简直是天差地别。我进入了它的世界,那是一个注重心灵感受,聆听大自然的节奏。通过和猫狗的相处,能给心灵带来平静和淡定。

事隔多年,我已有一个小宝宝。重读之时,竟发现我已能够理解更多关于书中精简文字与诙谐漫画想表达的意境。触摸宠物时带来的“活在当下”的感受,我也能在静心抚摸宝宝身体时感受到。

这是我心灵的启蒙书,曾伴我度过一段遗失生命力的岁月,而每隔一段时间再读都能给我的生命增添燃料。

陈丽珠 《微笑的影响力》

当年他是我在家乡的社团主席。因是同在异乡工作,他放工后,常拨电话来宿舍找我闲聊。若不是耳朵已经发痛,真愿意听他讲到地老天荒。

一天, 许是见到我一直郁郁寡欢,他送我一本卡内基所著,林文毅翻译的书,书名是:《微笑的影响力》。一口气翻完整本书,却见不到他给予我任何寄意。之后,我仔细地阅读,“微笑”像巧克力,甜开了我的心结,慢慢在我的嘴角绽开。

两年后,他回家乡工作,我过后也结了婚。虽然如此,他还是不时的联络我,关心我的生活。但,碍于家规俗例,我有事时已不敢再找他,只能泪眼看“微笑”。

微笑,是感情微微奔放的笑,像是细水长流的清泉。我学会微笑,事情往往就能顺利解决。

Shu Hua Lim 《猫心经》

不敢说洪啓嵩的《猫心经》是生命里的大书,但无可否认它确是最贴近我心的作品。

每一句心经搭配一张猫之图,再配上几句短文便是佛猫给予世人的开示,读来疗愈又暖心。

佛猫是大智慧者,愚者如我就这么归顺于它,此后便成为它的信徒不改此心。

难过时翻一翻,跟着一字一句把心经念完,念完一遍便觉离烦忧远一点,离快乐近一分。

再加上可爱的猫之图,仿佛有灵气加持,即便难过得想哭,看着看着也就释怀,想想人生不就如此,偶尔哭偶尔笑,才是人生的实相呢。

佛猫说:佛心就是猫心,猫心就是佛心。观佛实相,观猫亦然,究竟平等,无二无别。

过不去的时候我便听猫说法,虽说心经仅有260个字,但这260字便是目前人生中的“大书”了啊。

Terence Toh 《霸王别姬》

 个人觉得是作者著作里用字遣词最唯美的一本书。

书中有两句经典名言让我印象深刻──年少时特别喜欢“眼为情苗,心为欲种”。深觉李碧华特别了解文艺少年细腻敏感的情欲。

出来社会工作后,反而对“婊子无情、戏子无义”比较有感触。每当我身陷公司政治漩涡时,脑海就浮现这一句,心里在臭骂这群为名利而不择手段的婊子戏子,嘴上却笑脸迎人。呵,我也是戏子。当然,为了自保,婊子我也会做的。想到这里,就觉得大家为了这五斗米,没什么不同,心也比较谅解和看开了。

Mei Jye 《剪贴簿》

我生命里的大书,截至今天已经出版到系列七,厚度、形状都很随意,几乎每月更新,编辑和读者都是自己。

我第一本剪贴簿是80页的单线簿,封面黏了一个彩色图,一个小女孩望着吹过她脸颊的蒲公英。旁边是一首作家傅承得写的诗:“杏儿,爸爸跟风签合同……”接下来的部分就被剪掉了,因为当时念小学的我只在乎那张图。

小六时,剪最多的是男女感情世界的故事,努力从中拼凑那个属于大人的世界。初中后,剪贴簿换成厚厚长方形的科学实验簿,看着一页页都是我爱看的文章,那种喜悦可以持续在心头荡漾久久。

到现在,我仍经常翻阅这些“出版”过的“书”,遥想自己当时剪贴的心情和感触,仿佛透过阅读这些剪贴,就可以贴近那个时空里的自己。它们就是我生命里的大书,我理解世界的方式。

Tan Kim Kee 《捐血簿》

巴掌大体积,血红封面,书名是黑色粗体字“证书”。这就是我生命里的大书,捐血证明书。掀开来,仅有10次捐血记录,不多。初次拥有它,是在20岁进入师范学院那年。看着护士手上拿着从我身上抽出来的血包,鲜红的血触痛内心,刹那间忆起母亲发生意外时从额头汩汩而流的血。当下我就下定决心要每一年都献血。无他,只是想让身体的生命之河惠及他人。可事与愿违,并不是每一次捐血都成功。师范毕业,我就为人师为人妻为人母,多重身分。要不怀孕产子,要不身体太劳累,要不血红素不足,根本就没有捐血条件。直到年过半百,终于可以完成当年夙愿。看着血红的血沿着管子流入袋,内心满满的感动,提醒我要拥有健康,才有余力让生命之河源源不绝。

Siew Poh Ong 《心灵对话》

当生命的角色从为人女、人妻到人母时,我曾因为当下经验不足、阅历不深而彷徨迷惘。父母亲以他们的方式和经验抚育我长大,这一套要拷贝用在自己的下一代身上,很多时候都是尺寸不符。

这本书是女儿念大学时,从佛学会带回来送给我的。作者欧芙苓以感性的笔触,写出访问满亚法师所收集的开示和慧语。

作者所问的问题,很多都触及我生活上碰到的死角:看不透,解不开。人生的犹豫不决、萌生的烦恼、举棋不定,透过法师的开示,如醍醐灌顶,都一一有了答案。
走过一甲子,随着人生轨迹变化,很多时候对事物的看法也有不同的感觉。心中确切需要一个心灵的导引。每一次翻看这本书,都有不同的体会和领悟。

文章来源:
星洲日报/副刊 文:心灵写作班成员·2019.03.16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