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3/2019
郑丁贤.政治中不能承受的媚俗
作者: 郑丁贤

纳吉和他的一群拥护者了解,Bossku这股流行风,必须维持温度,不能冷却。就如同艺人,如果没有新的作品,也得上上电视,或是炒作花边新闻,才会留住群众的目光。

纳吉的主要角色不只是政治人物,而更是一名卖艺人。这两个角色,其实有重叠的部分,在纳吉身上,艺人的成分超过了政治人物。

所以,这段没有补选的时间,Bossku也不是闲着,也得找机会亮相。

纳吉一行到马大校园外的餐厅,目的当然不只是吃饭,而是想通过演讲来聚集群众,自拍几张照片,写两段调侃句子,之后放在网上;这才有点击率啊!

但是,就像是牛顿第三定律的道理,那里有Bossku,那里就有反Bossku。

马大新青年的成员,拿著小丑面具等候他的到来,还高举“还我钱来”的海报。

我必须赞扬这几位青年的正义感和勇气。在纳吉风潮横扫国内的时候,很多人已经看不顺眼,但是,却很少人站出来表达他们对bossku的不满,或者是鄙视。

Bossku之所以能够大卖,建立在一般人对希盟政府的失望;不过,反对党阵营缺乏一个有号召力和魅力的领袖,于是,群众的这股怨气,转而凝聚在纳吉的Bossku伞下。

其实,不是纳吉有魅力,之前他几十年的政治生涯,几乎没有听过有人把“魅力”和他挂钩。

他下台之后营造的bossku氛围,应该归功于大马人民普遍的“媚俗”心态。

曾经获得6次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未得奖)的捷克籍作家米兰昆德拉,在他在那本著名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书中写道:“媚俗作为价值、美感和情绪的集体控制,作用就在于回应生命的意义。共产的理想、宗教的理想都给予了一种对于生命的诠释,各有各的任务和理想,正是有这么的一种重任,生命才不显得那么轻。”

太过抽象。用人话解释,“媚俗”是人们对美好的想像,而政客通过这种对美好的想像,来控制群众的情绪。

譬如共产主义,只是落魄学者马克思天马行空对美好世界的想像。

一旦它感染了群众的情绪,就成为一种绝对的价值,无数人为它抛头颅,洒热血,想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想像。

结果,它带来人类社会重大灾难。

换到大马的场景,Bossku是一种迎合对政治不满,却是粗制滥造的媚俗产品,它的生产者──纳吉先生,发现了群众普遍的挫败情绪,于是通过社交媒体,用调侃的手法,争取认同。

当人们产生认同,愈来愈多人点“赞”,这就成为追求的目标,共同的想像。

只是,群众忽略了Bossku背后缺乏内涵,只是空洞和俗气。

媚俗,让很多人失去判断美感的能力,俗气的Bossku变成他们心目中的美。

马大新青年的几位大学生,举起面具和海报,试图揭穿这种媚俗的魔术。

面具被揭穿者,下不了台,暴怒之下追打大学生,闹出丑剧,让人忍唆不禁,想起米兰昆德拉。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