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7/03/2019
关杰耀/守“鲎”海洋生态
作者: 梁慧穎

我国邮政局今年2月发行一系列以奇异美食为主题的邮票,结果遭到科学家和动保人士抨击,原因在于邮政局把豪猪和鲎这些濒危物种列为奇异美食,仿佛鼓吹民众食用而非保护这些生物。

说到鲎(hὸu),有些人可能在餐桌上见过它,但是对它的了解却十分有限。鲎俗称马蹄蟹,其实是一种古老的海洋生物,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然而,近年因为受环境开发和过度捕捞的影响,亚太地区的鲎数量急速下滑,情况令专家担心。

世界上有不少人在为抢救珊瑚、鲨鱼和海龟而努力,可是为鲎发声的人少之又少。关杰耀是研究鲎的专家,今天他将带领我们认识许多人都叫不出名字的海洋生物——鲎。


马来西亚邮政局早前发行的邮票将鲎沙拉喻为奇异美食,引起科学界关注。


今年农历新年,在中国大学任教的关杰耀暂时放下工作回来马来西亚过年。那段期间,他跟母校吉隆坡循人中学的黄祯玉老师聊起生态保育问题,其中提到我国邮政局最近推出的邮票出现一些恐会误导民众的资讯。后来在老师的鼓励之下,他热心写了一篇上千字的科普文章投给本刊,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社会大众对海洋生态,特别是“鲎”这种生物有更多认识。

关杰耀目前在中国北部湾大学任教及担任副研究员,同时也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鲎专家组委员,兼任自然教育工作组联合主席。他早些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深造时,受教授影响而开始研究鲎这种不起眼的海洋生物。一直到如今他在中国广西教书,仍然致力于鲎的研究和保育工作。

喜欢尝试新事物 

冷门又如何?

其实早在就读循人中学期间,关杰耀已接触不少与生态保育有关的课题,其中印象很深刻的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鲨鱼被大量捕捞,以及遭割下鱼鳍后被扔回大海的视频。那个视频他看了之后心里难过好一阵子,那也是他第一次对海洋生态课题那么深有感触。

“过后我也有幸参与了全国华文独中科学营,科学营主题跟环境再生资源发展有关,记得其中一位来自台湾的教授提供了很多关于再生资源的视频和前沿科技的资料,更加巩固我在大学选专业的方向。”

中学毕业后,关杰耀考上香港城市大学,本科选修环境科学与管理。他记得有一年趁大学暑假回去母校时,很多老师对他没念医科而感到惋惜,但他觉得医学发展固然重要,可是环境资源这个课题需要更多人关注和一起努力。

他形容自己喜欢尝试新事物,认为若选择在研究热点上发展没什么意义,毕竟世界上正在为海豚、海龟、珊瑚等努力的人不少,少他一个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他选择了鲎,一个他当时候自己也叫不出名字的海洋生物作为研究对象。

本科毕业后他继续留在香港城大攻读博士,那4年的博士生涯几乎一周7天都在实验室度过。博士毕业后他遇上很大的难题,主要因为他的研究对象“太特别”,以致他发了五十多份履历申请博士后工作,结果只收到3位实验室团队负责人的回复。而回复的内容都大致一样——若他能自己找到博士后研究的经费,那他就可以加入他们的研究团队。

后来,有两所大学愿意收他,一所是从事河道生态修复工程的研究,另一所则是能让他继续从事鲎研究的北部湾大学。他说,北部湾被认为是中国鲎最适合繁衍的地方,也是目前中国鲎密度最高的海湾,所以他选择了去广西的北部湾大学。

从多方面下手抢救鲎

关杰耀不管以前的博士研究或现在的研究团队都在努力做一件事,那就是在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希望中国鲎的种群数量能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但亚洲目前沿岸海域的填海工程还在如火如荼开展,鲎试剂产业需要大肆捕捞鲎来抽血,中国东南部和一些东南亚国家还是把鲎当成是进补的海鲜,要逆转这种窘境是必须立下一辈子的决心的。”

他透露,他和团队的科研目前仍然处于“认知”的阶段,例如鲎的核心分布在哪儿?鲎喜欢在怎样的自然环境进行繁衍和育幼?人类活动对鲎有什么影响?

“我们在这方面有了初步的一些数据,但了解这些是不足以使鲎的资源数量增加,目前我的科研团队还努力通过人工育苗、自然教育、社区共赢合作攻关,这时候就发现自己以前学的知识是不够用的,除了生物学和生态学,我还需要学习社会学、教育学、经济学等。”

他所在的广西地区,被中国政府定位为面向东盟的门户。他因为国籍因素,加上在攻读博士期间累积了不少的科研基础成果,所以在广西高校工作较为顺利,也为大学争取了不少成果,包括入选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及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的经费,靠着这些经费开展更多科研项目。

相对的在马来西亚,据他了解许多科研人员在巨大的经费申报和论文发表压力之下,只能把鲎当成其他项目的连带实验展开,或只偏向开发鲎的医药价值,无法集中在鲎资源修复的学术问题上。

他说,从最近发生的奇异美食邮票风波,可见马来西亚人对鲎的了解十分有限。虽然鲎很不起眼,但他还是希望马来西亚不要因为自然资源丰饶而忘了如何守护我们的海洋生态。

关杰耀为大学教职员的孩子讲解鲎的生态知识。

关杰耀(右二)与学生到广西沿岸开展生物资源调查。

什麼是鱟?

文:關傑耀

鲎(音同“后”),是古老的海洋动物,目前发现最远古的鲎化石可追溯至4亿年前的奥陶纪,比恐龙出现的三叠纪更早,加上鲎的形态从四亿多年前演化至今并未出现巨大的变化,因此鲎也被称为海洋“活化石”。鲎的头胸甲呈马蹄形,在美国和香港地区常被称为马蹄蟹(英文:horseshoe crab)。虽然鲎比较像蟹,但从外形特征分类上与蜘蛛、蝎子较为接近。

世界现存的鲎仅有4种:中国鲎、圆尾鲎、巨鲎(也称南方鲎)和美洲鲎,其中中国鲎体型最大、圆尾鲎体型最小。在马来西亚海域能找到分布在亚洲的3种鲎,包括中国鲎、圆尾鲎和巨鲎,其中巨鲎和圆尾鲎数量较多,而中国鲎仅在东马有分布。近年来鲎由于受到海岸带发展和过度捕捞的影响,其数量在亚太地区均出现急速下滑的情况。美洲鲎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易危”濒危等级,而亚太区有分布的3种鲎仍为“数据缺乏”,但中国鲎的濒危等级将在近期公示。

鲎由头胸甲、腹部、剑尾3个主要部分组成。鲎的生活史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潮间带生活的幼年时期,主要食物为有机质、藻类等,逐渐长大后会开始摄食小型贝类、海虫、螺等;第二部分为生活在河口区浅海沙质或泥沙质海底的成年时期,主要食物为贝类和海虫。鲎由于是史前生物,生长过程十分缓慢。以中国鲎为例,鲎胚胎发育生长至成体需经历13至16次蜕壳,花上8至10年的时间。在中国常出现海鲜餐厅为了避免被冠上售卖濒危物种的罪名而欺骗顾客所售卖的鲎是“人工养殖”,但以目前的养殖技术而言,将鲎受精卵饲养至能出售的成体是几乎不可能的。此外鲎在大自然的存活率也非常低,美国波士顿大学团队推测美洲鲎每10万颗受精卵仅有1颗能发育成长至成体。

●鲎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鲎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它是近岸河口地区的指示物种,可反映滨海湿地的整体健康和污染状况。鲎繁殖时会成双成对地上岸产卵,鲎卵可作为滨海候鸟的重要蛋白质和能量来源,小鲎在食物链中也担任着重要的生态角色。

鲎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通过从鲎蓝色的血液中提取细胞溶解物,经低温冷冻干燥可制成鲎试剂,能快速、灵敏地进行细菌内毒素和真菌检测。世界大部分国家采用鲎试剂作为法定内毒素检查法,要求注射药品和医疗器械需抽样检查,目前鲎试剂未有其他代替品。

●食鲎中毒

中国南部和东南亚沿岸渔民有食用鲎的习惯,但每年因食鲎出现急性中毒的新闻屡见不鮮。目前食用圆尾鲎(即“鲎沙拉”邮票中的鲎)出现急性中毒的个案最高,例如2018年7月中国广西发生一家四口吃鲎中毒事件,入院后最终2人不治。圆尾鲎的毒素为河豚毒素及其衍生物,河豚毒素被认为是自然界中毒性最强的非蛋白类毒素,中毒潜伏期短,中毒者会出现神经麻痹,而后运动神经麻痹,严重者会脑干麻痹导致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率高。河豚毒素结构稳定,一般的烹饪手段都无法破坏其结构,在220℃高温下能保持20至60分钟结构不变,并且河豚毒素中毒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解毒方法,一般的救治方法只能是催吐及洗胃,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建议大家不要食用鲎。

这次的邮票风波可见马来西亚市民对鲎这种海洋史前生物的了解十分有限。在鲎资源急速衰退的背景下,大家应避免食用鲎。目前科学家也正努力开展相关的鲎保育教育活动和提升鲎的增殖放流技术,希望短时间内能繁育更多的鲎苗放归大海,提高大自然鲎种群的数量。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