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3/2019
为人工智能繁荣奠基·3“AI教父”获电脑界诺奖

1603YSL20193291552591806494.jpg
杨立昆对AI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他也认为,当前的AI系统需要大量数据来理解世界,可以轻易欺骗,只是没有常识性的机器。(美联社照片)

(华盛顿29日综合电)美国电脑协会周三宣布,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本希奥、谷歌副总裁欣顿、纽约大学法国裔教授杨立昆(Yann LeCun,杨立昆为其提供的正式中文译名),因在AI深度学习方面的贡献,获得2018年度图灵奖。该奖被誉为“电脑界的诺贝尔奖” 。

谷歌公司提供奖金

图灵奖以已故英国著名数学家图灵的名字命名,创立于1966年,现奖金为100万美元(约403万令吉),由谷歌公司提供。美国电脑协会的公告说,这3位科学家在概念和工程学上取得突破,使深度神经网络成为计算科学的关键部分。这种深度学习方法促使电脑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机械人等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公告说,有关AI神经网络的想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提出,但后来一度遇冷,在质疑声中仍坚持相关研究的人为数不多。3位科学家一直坚持到了21世纪,并带来重大突破,如今相关方法成为研究主流。

电脑协会主席潘凯克说,AI是发展最快的科学领域之一,这很大程度归功于深度学习的进展,而本希奥、欣顿和杨立昆为此奠定了基础。他说,所有使用智能手机的人都能切实感受到自然语言处理和电脑视觉的进展,这在10年前是不可能的,新进展还为医学、天文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提供了强大的新工具。

深度学习是近来兴起的人工智能技术。在传统的计算方法中,电脑会按部就班地执行指令。而在深度学习中,电脑不被明确告知如何解决特定任务,而是模拟大脑神经网络形成一种学习算法。通常,模拟的神经网络层数愈深,结果愈好,因此相关方法被称作深度学习。

杨立昆:对AI前景感乐观

杨立昆表示,他对AI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但他也很清楚,在该领域实现其承诺之前还需要做更多的工作。当前的AI系统需要大量数据来理解世界,可以轻易欺骗,并且只擅长特定任务。 “这只是没有常识性的机器。”

目前唯一获得图灵奖的华人是姚期智,为香港中文大学博文讲座教授。

欣顿更被称为电脑深度学习之父。他获奖时对英国广播公司(BBC)表示,“我们三人都相信深度学习研究途径,现在它成为潮流是相当棒的事。”

71岁的欣顿去年才获颁加拿大最高荣誉勋章。出生于英国学术世家的他,现居加拿大并于多伦多大学进行研究。

欣顿研究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过去他专研的深度学习研究领域,学界不屑一顾,因为在欣顿之前,学界曾经尝试过,但失败了。他曾到美国几个机构进行研究,却发现背后赞助者都是国防部,“我不想拿国防部的钱,我不希望我做的这些,被拿去用在某些我觉得不好的目的上。”

直到2006年,世界才跟上欣顿的想法。超级晶片和大量网路生产的资料,让欣顿的计算方法成真。

1603YSL20193291553371806521.jpg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本希奥为2018年度图灵奖得主之一。(美联社照片)

杨立昆:AI仍然缺乏常识

杨立昆今年2月曾接受《财富》专访,概述他对未来人工智能的看法。

为脸书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的杨立昆,曾推动深度学习崛起,成为谷歌和亚马逊之类巨头纷纷应用的尖端人工智能技术,可迅速翻译并识别图片中的物品。

深度学习的核心是被称为神经网络的软件,可过滤海量数据,从而比人类更快地掌握数据中的模式。但该项技术需要巨大的计算能力,促使英特尔和硬件初创公司等半导体制造商努力设计全新的计算机芯片,降低能耗的同时提升一些人工智能计算任务效率。

杨立昆在专访中提到,虽然脸书、谷歌和微软等公司都打着降低能耗的口号研究专门的电脑芯片,不过杨立昆直接挑明了此类创新为何重要,因为新款芯片可以帮助各公司在自家数据中心应用更多神经网络。

因此,在线语音翻译等任务可能进一步完善,实现秒完成。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分析视频里的每一帧并识别人或物体,不仅仅是识别静态图像,由此大大提高准确性。

杨立昆还认为,使用性能更佳的计算机芯片可以提升内容管控效率,比如扫描文本中的攻击性语言或虚假新闻。对于努力删除平台上不良宣传或滥用行为的脸书来说,相关技术进步越快越好。

杨立昆也提到,尽管深度学习领域进步显著,但电脑仍然缺乏常识。现在的电脑要浏览数千张大象的照片才能在其他照片里独立识别出来。

相比之下,儿童只要对动物有了基本的理解,就可以迅速认识各种大象。即使增加认识的难度,孩子们还是能推断出大象只是一种体型巨大的动物。

杨立昆认为,人们终将开发出新型神经网络,可以通过筛选大量数据获得常识。过程类似于先传授基本技术,以后可用来参考,就像百科全书一样。然后,人工智能从业者可以进一步训练神经网络实现识别,并执行比现在更高级的任务。

但只有更先进的计算机芯片才可能实现,杨立昆希望尽快研发成功。

1603YSL20193291532211805153.jpg
领先全球40年,奠定电脑深度学习基础的Google副总裁欣顿。(美联社照片)

AI推动社会数码化变革
全球劳动力市场必颠覆

AI新技术广泛应用推动社会数码化变革,而制造业自动化程度提升,大量部署工业机器人,引发各界开始担忧因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机器人部署,继而冲击人类就业。

全球劳动力市场因机器人与AI技术突飞猛进,会迎来一轮颠覆性变革,简单、重复和具有规律性的工作必将被机器所取代。

麦肯锡早前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随着科技的进步,到2030年全球将有多达8亿人工作岗位可能被自动化机器人取代,将有众多就业岗位会消失。在今年初,布鲁金斯研究所报告称:机器自动化将代替25%美国雇员。

技术驱动的新社会,对世界来说充满各种挑战,各机构相继成立人工智能道德委员会,甚至还有主张向机器人征税,毕竟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上岗,就意味有人下岗,于是机器人是否缴税也受到热议,以此来资助因机器人失业的人群,帮助他们进行工作技能培训。

人工智能引发就业市场变革,就仓储物流配送应用,目前不少仓储基地部署了大量的机器人,对货物进行分拣,包括位于江苏无锡的菜鸟网络IoT未来园区有近700台机器人,逐渐由人工作业模式向自动化作业转变。

京东与日本乐天在上月达成合作,日本乐天公司利用京东提供无人机和配送机器人等设备完成派送至顾客手中。在物流领域,京东快递机器人吸晴无数,在京东物流体系当中,从仓库、运输和配送环节,都在进行去人工化尝试。

而在制造业部署工业机器人,工厂可以实现熄灯,不间断生产,诸如郭台铭旗下工业富联目前拥有多个熄灯作业工厂,人工成本也因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部署得到下降。

全球工厂将装210万机器人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数据全球工业机器人呈现增长趋势,2018至2021年期间,预计全球工厂将安装近210万台新型工业机器人。

伴随技术日益成熟,机器人已经走进各大医院手术室,高精密的外科手术人类利用操控机器人提高手续效率。在手术台上能看到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或许在不久机器人在没有人类医生操控下,可以独立操作手术,外科手术也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机器人悬壶济世时代也有望到来。

要AI“替人类做主”
25%欧洲人赞同 被批想法糟糕

近日,一项覆盖欧洲多国的社会调查显示,高达四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想要让AI代替政治家,为民众做出“正确的决策”。不过在专家看来,不少民众对执政者感到失望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让AI为人类“做主”仍是个“糟糕的想法”,因为它远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般“客观”。

据美国沃克斯(Vox)新闻网周三报道,西班牙IE商学院管理变革中心对欧洲8国共计2500名受访者进行了一次调查,试图探寻人们的感受与想法在技术变革时代有何种变化,以及他们对各自政府所持有的观点。结果显示,欧洲人对于政界的“幻灭情绪”呈显著上升趋势——受英国“脱欧”等政治事件影响,很多受访者对政客的决策能力不再抱有希望。根据调查报告,约25%的受访者倾向于将重大事件的决策交由AI管理;这一比例在英国和德国受访者中升至31%,在荷兰受访者中高达43%。

算法夹杂着编写者偏见

在媒体看来,这种“以算法代替人类决策”的想法着实令人担忧:首先,算法程序是由人类编写的,如果一条算法在创建之初就夹杂着编写者的主观偏见,它在运行的时候也势必会暴露出种种问题。Vox新闻网举例称,作为AI应用的一种,面部识别技术如今已趋于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但即便是一些硅谷巨擘开发出的应用程序,也时常暴露出严重的识别偏差。比如,谷歌照片曾将非裔人士识别成“大猩猩”,亚马逊面部识别应用曾将28名国会议员误当成“犯罪嫌疑人”。

其次,人类在社会生活与交往中涉及极其复杂的行为模式,这是电脑算法所无法捕捉并消化的。即便某种算法能够精确识别出特定场合所涉及的全部重要参数,换一个时间和场景它也不一定适用。有物理学家指出,现阶段的算法模型对现实世界的理解还过于粗略——如果说现实世界是一部纪录片,那AI顶多做出“卡通片”的水平。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