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4/2019
成功食品兵分三路揽商机

●公司背景
成功食品(BJFOOD,5196,主板消费产品服务组)为企业巨擘丹斯里陈志远餐饮臂膀,旗下共有3大品牌,别为Kenny Roger's Roasters烤鸡(KRR)、星巴克咖啡及快乐蜂(Jollibean)。


●业务焦点

★KRR烤鸡

调整菜单定价关闭业绩差分店该公司检视KRR烤鸡业务后将会做出调整,包括菜单设计、定价、员工训练、产业管理及精简管理层,相信该业务将更有竞争能力,包括超值价格产品。KRR将会推出符合本地口味的产品,如烤鸡搭配椰浆饭,提供概念餐厅,即买即可带走服务,预期在下半年将推出更简易的菜单。

分析员相信,KRR历经多年的税前盈利下滑后,可透过新产品及更好的价格方式,进而改善人流与交易。

预期2019财政年杪可达到收支平衡,并在2020年取得盈利。2019至2021财政年,大马KRR业务每年同店销售成长(SSSG)预期为2%。

管理层清除表现欠缺的KRR餐厅后,计划每年开设5至7家KRR餐厅,连同快速餐厅在内,全马各地共有78家KRR餐厅。

KRR套餐价格如下:四分一烤鸡、一份蛋糕及3份配菜,价格为19令吉70仙;二分一烤鸡、一份蛋糕及3份配菜价格则为29令吉。

对比同领域N品牌,套餐价格如下:四分一烤鸡、1至2份配菜售价介于19令吉90仙至22令吉90仙;二分一烤鸡、1至2份配菜售价介于30令吉90仙至33令吉90仙。

★星巴克

开设便利亭提振销售

目前,全马各地共有282家星巴克分行,2019至2021财政年,每年将增设25至30家分行。分析员假设,2019年同店销售成长为4%,那么新分行每个月可取得13万令吉的销售。

该公司将伙同国家石油(Petronas),在相关油站开设便利亭(kiosk)。计划开设50座,其中15座亭已设立。相信这些便利亭可提振销售。

分析员认为,便利亭的资本开销规模,相等于大约新分行资本开销的20%。

★快乐蜂
积极推广连锁经营权

成功食品成功推出星巴克即食饮品后,准备扩大快速流动消费品(FMCG)板块,并推出Joybean豆奶饮品。Joybean已在2018年12月推出,并在7-11便利店及较高端的零售店可购买。分析员认为,该公司采取这样的策略,有助于未来重设快乐蜂便利亭及品牌。此外,推出FMCG,亦能为成功食品分类多一项业务,不过FMCG对当下成功食品营业额的贡献低于1%。

该公司亦积极推广快乐蜂连锁经营权,近期刚在新加坡举办相关活动。分析员相信,该公司引起了相关业者的关注,包括印度、菲律宾及马尔代夫。透过连锁经营权方式,有助于品牌推广至更多国家,且资本开销亦不大。

快乐蜂连锁品牌费用为5000美元起跳(约2万零337令吉),每年再从营业额收取5至6%的费用。

●财务

基于成功食品需透过借贷以进行资本开销,此举将增加利息成本,因此该行决定下砍2019至2021财政年的每股净利预测。

盈利成长主要是来自星巴克新分店成长、KRR亏损收窄、较低税率及印尼与柬埔寨的KRR业务不再拖累。

2019至2021财政年的资本开销每年预期从4000万令吉提高至8000万令吉,大部份的开销主要用于星巴克分行用途。星巴克新核心分店的开销成本约90万令吉至100万令吉,备用分店(Reserve outlet)的开销成本较低,是核心分店的30%左右。

●估值

自2015年起,成功食品全马收购大马星巴克业务后,成长有所改善,本益比估值而言,分析员从22倍调高至24倍,符合过往5年平均本益比。

成功食品首9个月盈利表现比预测中来得高,前景虽改善,但成功食品股价不起反跌。当下本益比估值为18倍。

2018至2021财政年的复合成长率(CAGR)预测为17.4%,成功食品亦是马股唯一纯餐饮股股项。

●大股东动向

陈志远曾对媒体表示,将对旗下成功系列公司进行整合,不过并未透露整合计划是否包括成功食品。陈志远仅对KRR业务发表了转亏为盈计划。

陈志远频频增持股票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6年7月起,陈志远频频增持成功食品股票,从43.8%提高至52.3%。

成功集团旗下其他餐饮品牌(非成功食品旗下)包括美式快餐Wendys连锁经营权、Krispy Kreme甜甜圈、Greyhound咖啡厅及Country Farm Organics。

Wendys、Country Farm Organics皆为成功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业务,Krispy Kreme90%股权则由成功集团持有。

Greyhound咖啡厅则在成功资产(BJASSET,3239,主板产业组)麾下。

●风险

星巴克同店销售成长放缓,该行预测2019至2021财政年的成长为4%。此外,星巴克大45至50%的材料以美元计价,若美元走强则不利成功食品。

其他风险则为KKR业务转亏为盈计划未能如期及较低的消费情绪,导致消费者放缓消费。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