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09/2011
守护老吉隆坡的历史与记忆
作者: admin

说到茨厂街,很多人的印象是叶亚来曾经在那里盖了一座茨(木薯粉)厂,是吉隆坡早期最繁荣的街道之一。从地图上看,茨厂街是老吉隆坡社区中第二长的街道,仅次于谐街(High Street),从北边的五只灯(盘谷银行)开始,一些延伸到南端的陈氏书院,相对宽敞笔直的道路,成为当地商业活动最密集的一条道路。

许多人误以为茨厂街便是吉隆坡最早开发的第一条街道;事实上,吉隆坡最早开发的地段是位于两河交汇处的东岸地带,即如今被称为旧市场广场(Old Market Square)一带,而非茨厂街。

雪兰莪内战(1867-1873)之前,吉隆坡中心的范围便只是在旧市场广场一带。战争结束后,叶亚来率领众人回到吉隆坡,继续开发建设,直到英国殖民政府进入吉隆坡之前,当地的大小建设,相信都是在叶亚来的统理之下完成。英国历史学者古力克J.M.Gullick在其著作《A History of Kuala Lumpur》中便提出1870年代叶亚来治理时期的吉隆坡街道图。

该图以旧市场广场为中心,推测叶亚来的住家便是位于市场的南端,其住家前面的道路便名为市场街(Market Street)。市场街跨越巴生河至西岸(现大钟楼位置),便是连接到白沙罗河口的一条道路。该路由叶亚来在战后向殖民政府贷款开发,是当时吉隆坡对外物流,连接至巴生港的主要道路。

叶亚来在旧市场广场上建有一座传统市场,一个简陋的赌场,另外围绕市场则有鸦片馆、药材店、妓院等,是矿工在工作之后的生活及休闲去处。由此可以想像,最早的吉隆坡景象便是如此简朴,跟半岛内目前尚存的一些小乡镇景观相去不远。市场北边有一条横街,往东连贯富都路,是吉隆坡往东南边的主要道路;往北则有安邦街及谐街通往安邦矿区。至于南边,则仅有一条八打灵街(Petaling Street),当地人因叶亚来在该路旁建有一座茨厂而称为茨厂街。

以一般城市开发的逻辑来推论,传统聚落形成都市,都是以人潮最密集的地点为起始点,而市场是其中一个每天都能吸引人潮前来采买必须用品的地方,城市的发展便是以市场为核心逐渐向外扩展,随地点远离市场,建筑物的功能或商业活动便会有所改变。例如最靠近市场周围的商店以干货、海产行,售卖葱蒜姜椒等香料、腌制海产等等生活补给品,属于经常性光顾的店;在这些店次后,会有药材店、日常用品、五金杂货店等;服饰店,金器行、财库当铺等等偶尔才会光顾的店出现在更外围。至于诸如茨厂之类的工业厂行,便会分布在更加外围,到了城市开发的边陲地带,就陆陆续续的出现寿板店、医院、神料用品店,纸札店等等,一辈子才会光顾一次的店了。

茨厂街原为城市边缘的一条道路,何以成为吉隆坡最繁华的一条街道?甚至到了近年来,因旅游业推广而成为老吉隆坡社区中最火红的一条道路,甚至超越了旧市场广场一带,成为代表吉隆坡历史的一条街道,这当中的原因,牵涉到吉隆坡都市开发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捩点。

英国自1876年开始在雪兰莪实施参政,1880年迁移至吉隆坡,初期与叶亚来共同治理,到了瑞天咸担任参政司时期,便进一步扩展英殖民政府势力。其中最重要的市中心管辖权力交换事件,便是叶亚来家门前的市场建筑拆除事件。瑞天咸以卫生问题为由,向叶亚来征收旧市场及周边建筑,叶亚来极力反对,无奈在海峡殖民总督的调解下,只将市场保留于叶亚来,直到他去世为止。叶亚来在隔年去世后,英殖民政府便强制征收该土地,并于该地南端兴建新的吉隆坡中央市场(即今日之中央艺术坊)。叶亚来当初的旧市场土地被保留做都市广场,现命名为旧市场广场。随新市场建立,吉隆坡的都市生态及产业版图便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可以这么说,茨厂街之所以兴旺,是有赖于中央市场的兴建而至。随中央市场成为新的都市中心,早期在旧市场周围的商号渐渐迁移到新中央市场附近,而茨厂街的商号纷纷设立,最终成为吉隆坡社区中最繁荣的一条街道。

此外,另外一个促使茨厂街成为最繁忙街道的原因是,该街从北边的五只灯一直延伸至南边的陈氏书院,早在陈氏书院还未建立的年代,书院前方、也是现今隆雪华堂的前方默迪卡圆环处,原设有一苦力收容所(Collies Depot),是一处收容从中国南来寻生计的新客落脚处。在这里,新客每天须付床租,直到被矿主召募到矿区工作为止。由于人潮的流动,以及成为引进新客的门户,茨厂街便随发展成为当时吉隆坡最主要的道路。

至于苏丹街的历史,则必须追溯到1880年代,当雪兰莪铁路开发完成,雪兰莪苏丹首次搭乘火车进入吉隆坡。他当天留宿在谐街一个华人头家的住家中,由于吉隆坡成为雪兰莪境入最炽热的地带,于是有人倡议雪兰莪皇室在吉隆坡兴建一处新的皇宫。在拉惹苏莱曼(Raja Sulaiman)策划下,原订要在八打灵山(如今称精武山)上动土,后来因苏丹年迈而暂时搁下这项计划。

除了一些老街坊,相信大部分人都已经不晓得原来精武山被称为皇家山,这名字便是来自于这样的典故。而苏丹街的名称来源,推论跟当年的皇家山及苏丹曾经住过这一带而得名。

随苏丹街建筑受到捷运工程影响而被征收的事情演变,过去我们不断在消耗历史资源,一方面建造了形形色色的新颖构造物来吸引游客,另一方面则随意让记载历史的古迹随岁月而剥落。在面对一个强势的资本主义主导的都市发展计划,除了反对强硬的征收手段,趁时间还来得及,让我们一起来守护老吉隆坡社区的历史,重新擦亮茨厂街、苏丹街,甚至谐街、指天街、横街、旧巴刹广场、叶亚来街、富都街的招牌,让沉寂已久的吉隆坡历史,重见天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